豆豉魚仔

豆豉魚仔

3.在菜餚成熟起鍋前,放入一些蒜末,可增加菜餚美味。 4.在燒魚、煮肉時加入一些蒜塊,可解腥、去除異味。 13.姜可煎湯內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

原 料

剝皮魚仔300克、乾豆豉30克、蒜頭1個、紅辣椒1個、生薑10克、沙姜10克。
鹽2克、白鬍椒粉5克、生抽20克、蒸魚豉油10克、三花酒20克、黃酒50克、白糖10克、油30克。

操 作

1、準備好食材。
2、剝皮魚沖洗乾淨後,加入鹽和白鬍椒粉醃製。
3、將醃製的魚仔放置通風處,至表面風乾略起皺,同時入味。
4、風乾魚仔的同時,將豆豉放入碗中,倒入三花酒浸泡置軟。
5、將生薑和沙姜分別洗淨表面沙塵,生薑表面不平,肉色呈黃,辛辣氣重;沙姜表面光滑,肉色顯白,細聞芳香撲鼻,所以一定要用生薑去腥,沙姜提香。
6、用刀將生薑和沙姜拍碎,蒜瓣也分別去皮拍碎備用,紅辣椒切圈。
7、平底鍋燒熱,倒入15克食用油,下風乾的魚仔,慢火煎至酥透,煎魚的時候要耐心,先煎透一面再翻面,就可以保證魚仔完整了。
8、煎至酥透的魚仔放入無水乾淨的保鮮盒中。
9、鍋里再倒入15克食用油,下沙姜、生薑、蒜末爆香。
10、倒入泡發好的豆豉翻炒出香氣。
11、然後加入生抽、蒸魚豉油、黃酒、白糖,調成小火燜成醬汁,紅辣椒切圈,加入醬汁中煮熟。
12、調好的醬汁倒入煎透的魚仔中,翻勻,置於冰櫃冷藏庫,讓魚仔慢慢吸收醬汁入味即可,約需要1天左右。

營養價值

營養介紹

蒜又名大蒜、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大蒜為百合科植物蒜的鱗莖。大蒜的種類繁多,依蒜頭皮色的不同,可分為白皮蒜和紫皮蒜;依蒜瓣多少,又可分為大瓣種和小瓣種。白皮蒜:蒜瓣外

豆豉魚仔豆豉魚仔
皮呈白色,辣味淡,耐寒,耐貯藏。白皮蒜有大白皮和狗牙蒜兩種,前者蒜頭大,瓣均勻,後者蒜瓣極為細碎(多者20~30瓣),食用時剝皮費工。中國人食用大蒜的年代較晚,大約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後才引進的。大蒜既可調味,又能防病健身,常被人們稱譽為“天然抗生素”。辣椒又名尖椒、海椒。辣椒是一種茄科辣椒屬植物,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通常成圓錐形或長圓形,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後變成鮮紅色、黃色或紫色,以紅色最為常見。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明代傳入中國。清陳?子之《花鏡》有番椒的記載。今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成為一種大眾化蔬菜。
我國各地均有生產,以四川、湖南、湖北產量最多。四季均有供應。姜又名生薑、黃姜、均姜。為植物姜的乾燥根莖或鮮根莖,多年生草本植物。姜供食用的部位為不規則的塊莖,呈灰白或黃色,具有辛辣味。姜按用途和收穫季節不同而有嫩薑和老薑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般含水多,纖維少,辛辣味淡薄,除做調味品外,尚可炒食,做薑糖等;老薑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濃,主要用做調味。姜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調味品,同時也可作為蔬選單獨食用,而且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它可將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滲入到菜餚中,使之鮮美可口,味道清香。
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食用辣椒,能增加飯量,增強體力,改善怕冷、凍傷、血管性頭痛等症狀。辣椒含有一種物殊物質,能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荷爾蒙分泌,保健皮膚。富含維生素C,可以控制心臟病及冠狀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含有較多抗氧化物質,可預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可以使呼吸道暢通,用以治療咳嗽、感冒。辣椒還能殺抑胃腹內的寄生蟲。
生薑還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日常我們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通常會放上一些薑末、薑汁。人體在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生理功能時,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氧自由基,促使機體發生癌症和衰老。 生薑中的姜辣素進入體內後,能產生一種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強的對付氧自由基的本領,比維生素E還要強得多。所以,吃薑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年斑”。生薑的提取物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神經的反射性興奮,促進血液循環,振奮胃功能,達到健胃、止痛、發汗、解熱的作用。姜的揮髮油能增強胃液的分泌和腸壁的蠕動,從而幫助消化;生薑中分離出來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顯的止嘔吐作用。
生薑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生薑有抑制癌細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1.解熱、鎮痛:辣椒辛溫,能夠通過發汗而降低體溫,並緩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較強的解熱鎮痛作用。
2.預防癌種: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它可阻止有關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終止細胞組織的癌變過程,降低癌症細胞的發生率。
3.增加食慾、幫助消化:辣椒強烈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慾,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4.降脂減肥:辣椒所含的辣椒素,能夠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防止體內脂肪積存,有利於降脂減肥防病。
5.但是過多食用辣椒素會劇烈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胃痛、腹瀉並使肛門燒灼刺疼,誘發胃腸疾病,促使痔瘡出血。食用功效

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消食、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疽腫毒、白禿癬瘡、蛇蟲咬

豆豉魚仔1豆豉魚仔1
傷以及鉤蟲、蟯蟲等病症。大蒜是餐桌菜餚中一種最常見的食物,即可以生吃,也可以調味。大蒜的特殊功效之多使它成為《時代周刊》十大最佳營養食品之一。
1.調節胰島素:近年來由於人們的膳食結構不夠合理,人體中硒的攝入減少,使得胰島素合成下降;而大蒜中含硒較多,對人體中胰島素合成下降有調節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食大蒜有助減輕病情。
2.抗癌防癌:大蒜能保護肝臟,誘導肝細胞脫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斷亞硝胺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同時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還有良好的抑制癌瘤或抗癌作用。
3.降低血脂、防止血栓:大蒜有效成分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4.延緩衰老、預防鉛中毒:常食大蒜能延緩衰老;它的抗氧化性優於人參;經常接解鉛或有鉛中毒傾向的人食用大蒜,能有效地預防鉛中毒。
5.預防關節炎:大蒜能“除風濕,破冷風”,對風寒濕類關節炎有抑制作用。
6.防止癌腫:大蒜素及其同系物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活性,使之不能正常生長代謝,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並且大蒜素還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預防癌症的發生;大蒜素能阻斷亞硝酸鹽致癌物質的合成而防治癌腫。
7.抗炎滅菌:紫皮大蒜揮髮油中所含的大蒜辣素等具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尤其對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黴菌性角膜炎、隱孢子菌感染有顯著的功效。另據研究表明大蒜中含有一種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殺菌能力可達到青黴素的十分之一,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可以起到預防流感、防止傷口感染、治療感染性疾病和驅蟲的功效。
8.辣椒果味辛、性熱,入心、脾經;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主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脾胃許寒,傷風感冒等症。辣椒根:活血消腫。外用治凍瘡。
9.生薑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胃寒嘔吐、風寒咳嗽、腹痛腹瀉、中魚蟹毒等病症。用法用量

1.大蒜可生食、搗泥食、煨食、煎湯飲、或搗汁外敷、切片炙穴位。
2.發了芽的大蒜食療效果甚微,醃製大蒜不宜時間過長,以免破壞有效成分。
3.在菜餚成熟起鍋前,放入一些蒜末,可增加菜餚美味。
4.在燒魚、煮肉時加入一些蒜塊,可解腥、去除異味。
5.做涼拌菜時加入一些蒜泥,可使香辣味更濃。
6.將芝麻油、醬油等與蒜泥拌勻,可供吃涼粉、餃子時蘸用。
7.辣素怕熱,遇熱後很快分解,其殺菌作用降低,因此,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應該生食大蒜。
8.烹調用途:作配料,或用作調味和矯味。是家廚和筵席不可缺少的烹飪調料。多種菜餚無蒜則不得其味。亦可制蒜茸麵包
9.辣椒適用於炒、拌、熗和做泡菜或做配料,如“辣子雞丁”、“青椒炒肉絲”、“糖醋青椒”等。
10.維生素C不耐熱,易被破壞,在銅器中更是如此,所以避免使用銅質餐具。
11.在切辣椒時,先將刀在冷水中蘸一下,再切就不會辣眼睛了。
12.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點嫩薑,都能改善食慾,增加飯量,所以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
13.姜可煎湯內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老薑可做調料或配料;嫩薑可用

豆豉魚仔2豆豉魚仔2
於炒、拌、爆等,如“嫩薑炒牛肉絲”、“嫩姜爆鴨絲”等。
14.吃薑一次不宜過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經腎臟排泄過程中會刺激腎臟,並產生口乾、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狀。
15.爛姜、凍姜不要吃,因為姜變質後會產生致癌物,由於姜性質溫熱,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況下作為食療套用。
16.烹調用途:生薑重要的調料品,因為其味清辣,只將食物的異味揮散,而不將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葷腥菜的矯味品,亦用於糕餅糖果製作,如薑餅、薑糖等。適用人群

1.大蒜特別適宜肺結核、癌症、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
2.大蒜辛溫,多食生熱,且對局部有刺激,陰虛火旺、目口舌有疾者忌食;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肝病以及陰虛火旺者忌用;眼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當禁食蒜和其他刺激性食物,否則將影響療效;同時大蒜不宜食用過多容易引起動火,耗血,有礙視力。
3.適宜傷風感冒、寒性痛經、暈車暈船者食用。
4.陰虛內熱及邪熱亢盛者忌食。
5.體型偏瘦的人。中醫認為,瘦人多屬陰虛和熱性體質,常表現為咽乾、口苦、眼部充血、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如果過食辛辣,就會使上述症狀加重,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症。
6.甲亢患者。甲亢患者常常處在高度興奮狀態,過量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症狀。
7.腎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證明,在人體代謝過程中,辛辣成分常常要通過腎臟排泄,對腎臟實質細胞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8.慢性胃腸病、痔瘡、皮炎、結核病、慢性氣管炎及高血壓患者。

所屬菜系

廣東菜,簡稱粵菜,是我國四大菜系之一,有“食在廣州”的美譽。廣東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四季常青,物產豐富,山珍海味無所不有,蔬果時鮮四季不同,清人竹枝詞曰:“響螺脆不及至鮮。最好嘉魚二月天,冬至魚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幾登筵。”把廣東豐富多樣的烹飪資源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廣東菜,有廣州菜、潮州菜和東江菜三大類。
廣州菜集南海、番禺、東蕪、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廣州菜取料廣泛,品種花樣繁多,令人眼花潦亂。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幾乎都能上席。鷓鴣、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魚等飛禽野味自不必說;貓、狗

豆豉魚仔3豆豉魚仔3
、蛇、鼠、猴、龜,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製之列,而且一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廣州菜的另一突出特點是,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艷,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廣州菜的第三個特點是,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食味講究清、鮮、嫩、爽、滑、香;調味遍及酸、甜、苦、辣、鹹;此即所謂五滋六味。代表品種有:龍虎鬥、白的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狗肉煲五彩炒蛇絲等,都是饒有地方風味的廣州名菜。
潮州菜以烹調海鮮見長,刀工技術講究,口味偏重香、濃、鮮、甜。喜用魚露、沙茶醬、梅羔醬、姜酒等調味品,甜菜較多,款式百種以上,都是粗料細作,香甜可口。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喜擺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頭、尾甜菜,下半席上鹹點心。秦以前潮州屬閩地,其語系和風俗習慣接近閩南而與廣州有別,因淵源不同,故菜餚的特色也有別。代表品種有:燒雁鵝、豆醬雞、護國菜、什錦烏石參、蔥姜炒蟹、乾炸蝦棗等,都是潮州特色名菜,流傳嶺南地區及海內外。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所謂客家,是古代從中原遷徙南來的漢人,多是整村而遷或是整族而徙的,定居東江山區後,仍沿襲中原時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故菜餚的特色也得以保留。東江菜以惠州菜為代表,下油重,口味偏鹹,醬料簡單,但主料突出。喜用三鳥、畜肉,很少配用菜蔬,河鮮海產也不多。代表品種有: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付、爽口牛丸等,表現出濃厚的古代中州之食風。
據近幾年報刊介紹,中國餐館遍布世界各大都市,美國有近萬家,英國有四千多家,法國、荷蘭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中國餐館,多數經營粵菜,生意極旺。澳大利亞悉尼市的唐人街,飲茶已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凡到悉尼市遊覽的人,都以到唐人街享受粵式飲茶用餐的情趣為時尚,粵菜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