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塑畫

豆塑畫

提起種子糧食畫,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各種各樣,顏色不同,大小不一的糧食、種子,聯想到那用各種豆子、糧食做成的味香可口的食品,至於把糧食、種子作成今天這樣的旅遊工藝品,卻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事。

創作背景

豆塑畫 豆塑畫

第一幅種子糧食畫工藝品是於一九八七年初誕生於故宮博物院楊靜女士之手,經她反覆逐摸、探索和研究試製至今已風風雨雨渡過了近十一個年頭。使豆塑畫工藝品從易到繁,從單一品種發展到了現在的十種規格的近百個品種的規模,遠銷國內外並形成了她自有的風格和在藝術上獨創一格。

種子糧食畫,是利用各種種子、糧食及其它附料貼上成,山水、人物、花卉、走獸、禽鳥等形象的畫面。它吸取了國畫、書法、浮雕、裝飾、裝裱等藝術的傳統工藝特點,但又不是完全模擬,而是在自己的藝術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她獨特的藝術風格,它題材多樣,喜聞樂見。既有雕塑藝術的造型特點又有繪畫藝術的筆墨色彩效果。

作品賞析

種子糧食畫有以下一些特點,從題材上看,種子糧食畫大多是表現民間故事及傳說、戲劇、小說中的人物及飛禽走獸。很多傳統題材都寓意著吉祥、美好與幸福。如"三個和尚"、"對牛彈琴"、"沒戲"等,都極幽默諷刺發人深省,"舊京風情"、"過新年"、"慈母"、"冰糖葫蘆"、"抬花轎"等都能表現出藝人的風貌,而且用各種豆粒做出場景把新老北京的風情及廟會中的各種行當都儘量表現出來,富於生活氣息與民族特色。從造形上看,簡練概括,大膽誇張,著重寫意,它不單純追求形似,而是著重於表情,姿態的傳神。盡力處理好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統一,更重要的是它要求儘可能地保持材料的原生自然形態,色彩而不損害其天然神韻,使作品意趣索然。適當的組合、粘、截是允許的。更重要的是淋漓盡致地運用豆粒固有形狀、色彩、出神入化地表現主題。牙雕"、"玉雕"是很省工的,看來為容易。其實是作者經過反覆推敲,苦心經營,在構思過程中創造性地利用了原材料,使造型具備獨特的藝術魁力,將我們帶人到一個更高更富情趣的藝術境界。從藝術上看,豆塑畫獨具特色,它在章法布局上構圖豐滿,富有裝飾美,二是色彩鮮艷明快,對比強烈以天然豆料的本色為主調,表現出歡快、熱鬧等各種畫面,適合於年節、結婚、旅遊紀念禮品及家庭室內的裝飾,為此深受民眾的歡迎。除此之外;種子糧食畫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具有迅速、敏感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