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樣本

護理樣本

這是一本呈現玉溪市人民醫院利用有限資源推動新的責任制整體護理理念的改革過程的醫院管理類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呈現的是玉溪市人民醫院利用有限資源推動新的責任制整體護理理念和模式的改革過程。全書內容涉及醫院護理改革中的思想準備、排班模式、培訓方法、後勤保障、質量控制、崗位和績效管理,以及醫院護理改革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護理改革對於醫院整體發展戰略的意義。除了關注改革中的理念、制度、流程、工作方式的變化外,本書還重點關注推動改革發生的條件,改革過程中的糾偏和保障措施,改革所引起的各種矛盾和衝突的化解。

基本信息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書名: 護理樣本

作者: 陳晉

ISBN: 9787511264626

頁數: 215

定價: 48元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6月

作者簡介

原雲南省玉溪市人民醫院·昆明醫學院第六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院長。2002年3月澳大利亞LaTrobe大學衛生管理專業碩士畢業,2009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課程研修班結業,衛生管理碩士,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籌劃並推動了玉溪市人民醫院以連續整體護理為目標的護理改革,幫助玉溪市人民醫院在從功能制護理向責任制整體護理的轉型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目錄

第一章護理應考:三甲大考中的護理答卷
護理過堂
三甲的入場券
第二章思想轉彎:從洗頭到洗腦
改革溯源(2005年)
從上海說起
新的護理副院長
洗頭:一頭霧水
夯實基礎護理
職業認同危機
洗腦:撥雲見日
幫助人與伺候人
人本位護理的藍圖
第三章排班開路:從功能制到責任制
流水線上的功能制
探索小組制
包病到護
護士們的“責任田”
減少交接的新流程
分田的依據
彈性排班
責任制的成效
第四章改革奠基:從人力保障到支持系統
理想與現實的依據
護理的金剛鑽
護理增兵
後勤保障助力
中央運送:解放護士
營養干預:“質疑”人性化
從鎮痛、康復到安保
第五章護理落地:從分層培訓到質量監督
培訓無處不在
天使的挫敗感
轉向“以用為本”
健全培訓體系
監督不曾稍懈
三級質控下沉一線
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
不良事件溯源
第六章長效機制:從崗位管理到績效變革
垂直管理奠基
傾斜臨床一線
門診護士與護理門診
機動護士庫
從職稱體系到崗位級別
新政顯效
科室主導績效
同工同酬
績效的垂直管理
產品產出試水
恆量之殤
新方案的微調
考核到個人
追求公平
第七章護理再出發:從“一張床”到倒逼醫生
從加床到“縮平”
全院一張床
解決忙閒不均
“一張床”的準備
護理探路
垂直管理的試驗田
以患者為中心
護士Vs醫生
改革旗指何方

前言

中國醫療界充斥著一種怪現象!
一方面,大家都在回響衛生部的號召,在大會小會上宣揚“以患者為中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對於影響患者安全、康復快慢、舒適程度,乃至就醫經濟負擔的護理工作,卻大多不願意為之投入更多資源,能夠把護理學科作為醫院學科發展重心的醫院更是少之又少。
其中的矛盾何在?
醫院是一種生產醫療和護理兩大服務產品的機構,相較於實物產品的銷售,所有市場化的服務機構無不對“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重要性有更深切的體察。服務產品的質量以看不見摸不著的方式呈現,直接轉化為顧客的體驗和隨之而來的口碑。所謂“三分醫療,七分護理”,對於醫院來說,顧客——主要是患者——對醫護質量的體驗和滿意度,僅從時間上看更大程度依賴於護士。如果護士們不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又如何指望患者能從護士那裡獲得滿意的服務呢?
對於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院長,如何做到讓護士滿意從而讓患者滿意,並進而助推醫院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無疑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管理課題。
以一家醫院為樣本剖析其護理改革的歷程,是本書嘗試探究上述問題的方式。而選擇聚焦雲南省玉溪市人民醫院,這家中國西南邊陲的地州級醫院,既出於其獨特的個性色彩,也出於其整個改革歷程中所表現出的共性特徵。
玉溪地處滇中腹地,即便與身處昆明的省級醫院相比,也缺乏省會城市的區域優勢。對人才的吸引力先天不足,導致這家雲南省老牌三甲醫院各醫療學科的發展水平相對滯後。但不同於多數同級醫院的是,玉溪市人民醫院有相對重視護理工作的傳統,有執行力較強的護理隊伍,這是改革主要的個性條件。
同時,雖說是重視護理,但在國內的大環境下,相對醫療而言,玉溪市人民醫院護理部門的地位仍然偏低,在長期的科主任負責制下,護理管理和學科發展依附於醫療。在改革前,護士的數量同樣嚴重短缺,護理服務同樣呈現為落後的功能制護理模式。更不用說與整個醫療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僵化的護理服務行政定價機制和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體制,以及以中專為主的護理教育體制所帶來的人才瓶頸。上述種種,均是這家醫院與國內所有公立醫院一樣要面對的改革局限。
自2010年開始,在種種個性和共性的局限條件下,當這家並不具有多少改革優勢的醫院在短短數年的護理改革後,不僅一舉成為國家臨床護理重點專科項目[1]醫院,其護理服務面貌也因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推行而煥然一新時,對其改革歷程的回顧與總結開始有了可資鏡鑒的樣本意義。
本書以倒敘的方式切入,首先展示醫院在三年多的護理改革後,其護理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其在助力醫院通過新的三甲評審中所起的作用。隨後,本書回溯了改革的緣起和準備,作為醫院某個業務條塊內部管理模式的改革,醫院“一把手”是如何從戰略層面來設計的?在改革的最初階段,全院是怎么從對改革目標和內涵的迷茫中逐漸找到方向感的?在人本位整體護理的改革目標明晰後,以明確護士責任來驅動護理工作內容革新的排班模式改革是如何展開的?護理服務內容的拓展和深化通過分工和班次的改變獲得了形式上的保證,但護理服務內容的革新始終依賴於充足、高質量的護理人力來完成。一方面需要提供基本的人力數量保障,一方面完善各種後勤和輔助支持系統——醫院是如何為改革準備這些基礎條件的?進一步而言,醫院又是如何通過培訓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素質,如何通過質控工作保證質量標準和病人安全,從而不斷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的?在改革最關鍵的環節,醫院是如何設計和實施護士崗位和績效管理,從而為改革提供長效機制保障的?在全書的最後,護理改革的意義被置於醫院整體戰略的層面加以總結,同時,護理改革接下來將面臨哪些難啃的“硬骨頭”?改革在未來會如何演進?尤其是在醫院實現了新老院長更替後,改革的前景如何?全書也在末章進行了展望。
總體而言,本書雖立足於對一家樣本醫院護理改革歷程的記錄,但也側重於對改革方案具有實操性的歸納和總結。因此,書中既不乏對改革的決策過程、改革理念的演變軌跡,以及觀念碰撞和利益衝突之化解的生動描繪,也不乏對各種改革制度優劣比較的理性分析。
在本書的各種讀者中,醫院院長們可以發現,只有良好的護理服務才能讓醫生手術和治療的效果最大化,而人本位整體護理正是“良好”護理服務的理想模式。通過有限的資源投入,這種整體護理模式的改革是可以快速見效的。此外,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有助於醫院縮短平均住院日,助推醫院提升單體效益。更進一步,如果護理垂直管理的模式能在改革中不斷深化,醫院不僅可以通過床位的全院調配來提升床位使用效率,院長們也有望在醫療用藥行為的規範中獲得護士群體的有力支持。
對於護理副院長或護理部主任,在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從思想動員到改革路徑,從具體的管理手段到微妙的利益平衡,本書堪稱一部極具實操性的護理改革指南。對於護士長或者普通護士,本書並非關於如何提升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手冊,但卻能為從業者們提示護理行業的發展趨勢,為其職業規劃提供指引。在推行類似改革的醫院,護士們如何應對改革可能帶來的挑戰,也不難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如前所述,在計畫經濟式的價格管制與人事管理的體制桎梏下,中國式的公立醫院改革愈顯艱難。醫改固然主要是改政府,需要的是對衛生行政管理體制的革命,但對於有所追求的醫院管理者,這並不等於醫改中的醫院個體只能無所作為。在長期壟斷造成的醫護服務的短缺市場上,公立醫院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已明顯滯後於諸多市場化行業,即便有體制上的掣肘,改善的空間依然可觀。就護理服務而言,如何建立有效的護士激勵機制,既需要整體理念的更新,也需要在技術細節上做更多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在玉溪市人民醫院的樣本中,我們可喜地看到,醫院管理層不僅看到了重視護理服務的戰略價值,也在改革中嘗試了各種提升護士滿意度的方法:從事業發展空間的拓展到更公平有效的經濟槓桿的激勵,乃至通過集權大背景下的適當授權,讓護士長和普通護士有了受尊重的感覺。
護理服務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轉型,與護理管理向“以護士為中心”的人本管理的轉型是密不可分的。醫療服務模式的變革又何嘗不是如此!
玉溪市人民醫院的護理改革仍在負重前行,前路並不坦蕩。改革在體制窠臼中一路走來,展示出了諸多階段性的經驗和教訓,可為後來者借鑑的樣本,卻決非可照搬的範例。或許最可貴的是,整個醫院在護理改革上一路向前的勇氣和堅毅,已將改革慢慢帶到體制桎梏的邊緣,更多這樣的改革樣本將倒逼整個醫改向著真正的深水區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