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心鏡[古代防具]

護心鏡[古代防具]

古代鑲嵌在戰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銅鏡。一般位於胸口正中的位置,多為圓形,正面凸出,較其他部分甲片厚;其表面比較光滑,因此被稱作“鏡”,在受到攻擊時可以起到緩衝、轉移正面攻擊的作用。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hù xīn jìnɡ

護心鏡

《三國演義》第六回:“斗到數合, 蓋 揮鞭打 瑁 ,正在護心鏡。”

魯迅 《野草·這樣的戰士》:“他們都在胸前放著護心鏡,就為自己也深信心在胸膛中央的事作證。”亦省稱“ 護鏡 ”。

《水滸傳》第七十回:“張清望後趕來,手取石子,看 燕順 後心一擲,打在鏜甲護鏡上。”

清朝鎧甲

護心鏡[古代防具] 護心鏡[古代防具]

清朝之前的護心鏡實物由於盔甲實物流傳稀少,導致其相當罕見。流傳下來的清甲上護心鏡在高級將領或是帝王盔甲上相當普遍。如圖中盔甲胸前掛的就是護心鏡而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