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蘭

譚曉蘭

譚曉蘭, 女,1968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0年畢業於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機械製造專業,同年留校任教, 1997年畢業於燕山大學機械學專業,獲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2004年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獲博士學位。2004年6月至今在北方工業大學任教,並於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間,在清華大學精儀系做訪問學者,從事科研項目研究一年。曾主講的課程包括:《精密零件結構與設計》、《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及《最佳化設計》等。

基本信息

主要研究方向

1. 機械設計;

2. 穩健設計理論與方法;

3. MEMS

在研科研項目

1.校科研基金項目:連桿機構及機械系統穩健最佳化設計研究(負責人)

2.機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項目:機械產品質量穩健設計原理與方法研究(KM200610009002) (負責人)

3.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靈巧柔順空間機構的最優綜合與控制研究(3062009) (主要參加人)

4.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項目:多穩態全柔性機構最優綜合理論與控制研究(20051D0500201)(主要參加人)

5.校教改項目:改革機械設計類基礎教學,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負責人)

曾參與完成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向機械產品質量設計的原理與方法的研究(No.59775045)

2.機械部教育司預研基金項目:保角映射法求解齒形零件應力和位移研究(JC9802002)

3.黑龍江青年科研基金項目: XW型渦輪材料研究

4.橫向項目: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PCI匯流排測控系統研製

5.橫向項目:SARRUS機構射電望遠鏡縮比模型研製

6.北京市教委項目:北京市教委研究生教育與科研平台建設

論文(著)情況

[1] 角位移再現連桿機構的穩健最佳化設計,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7。(錄用)

[2] 平面連桿機構穩健設計一般原理與方法研究,機械設計與研究,2006(4)

[3] 一步一議式創新教學法研究,2006機械設計教學研究,2006,8。

[4] 平面全柔性3-DOF過驅動並在線上構的最優綜合,機器人,2006(6)。(第二作者)

[5] 托鏈式鏈傳動迴轉窯,有色設備,2006(5)。(第二作者)

[6] 雙壓力角非對稱尺廓漸開線齒輪的振動分析,中國機械工程2006(6)。(第四作者)

[7] Robust Design of Mechanism Considering Controllable Factors and Uncontrollable Factor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Appli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40~145

[8] 考慮運動副間隙影響的函式發生機構的穩健最佳化設計.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04,26(4) [EI檢索]

[9] 基於隨機模型的軌跡發生機構的穩健設計.燕山大學學報,2004,28(5)

[10] 四位置鉸鏈四桿機構綜合與分析的可視化軟體系統.機械設計, 2004,21(7)

[11] 按四個位置可視化綜合平面四桿機構及運動模擬.燕山大學學報,2004,28(3)

[12] 六坐標並聯式數控工具機誤差分析.機械傳動,2004,28(3)

[13] 一種直線四桿機構綜合方法.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03,25(3)[EI檢索] (第三作者)

[14] 漸開線齒輪齒廓保角映射函式的映射精度分析.燕山大學學報,1999,23(1)

[15] 保角映射法精確求解漸開線直齒輪輪齒撓度.燕山大學學報,1998,22(4)

[16] 六坐標並聯式數控工具機內活動空間參數研究.燕山大學學報,1998,22(4) (第四作者)

[17] 螺旋齒輪傳動彈流潤滑與齒面磨損計算.先進制造技術學術會議文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1996 (第三作者)

[18]《機械設計》,ISBN7-111-06041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年 2月。(參編)

[19]《機械設計課程設計》,ISBN7-111-08109-9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 8月。(參編)

[20]《機械設計》,ISBN7-111-11451-5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1月。(參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