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人送鳳團及建茶

《謝人送鳳團及建茶》是北宋末南宋初詩人韓駒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一二句自明身份,嘆年高衰老、時異事異,只能煮茶品茗。三四句,抒發感慨,以茶寄託悲憤之情。全詩借鳳團發端,在應酬詠物詩中,寓家國滄桑之感,語言誠摯悲愴。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謝人送鳳團1及建茶2
白髮先朝舊史官,
風罏3煮茗暮江寒。
蒼龍4不復從天下,
拭淚看君小鳳團5。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1鳳團:印有鳳紋的茶餅。是當時的貢茶。
2建茶:福建建州所產茶,為當時名茶,鳳團及印有龍紋的龍團都是建茶中的上品。
3風罏(lú):即風壚。唐宋時用來烹茶的器具。唐陸羽茶經·器》:“風罏,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
4蒼龍:龍團。原詩自註:“史官月賜龍團。”這裡語意雙關,又以龍代指天子。
5小鳳團,代茶葉精品。以模壓成鳳紋,故名。宋周紫芝《攤破浣溪沙·茶》詞:“蒼璧新敲小鳳團,赤埿開印煮清泉。”亦省稱“小鳳”。宋蘇軾《答西掖諸公見和》:“上樽日日瀉黃封,賜茗時時開小鳳。”

白話譯文

我這個前朝的史官,如今已白髮斑斑;獨自對著風爐,煮著茶葉,黃昏江畔的秋風,使人感到陣陣淒寒。再也得不到皇帝賜賞的龍團茶,想到這,我不禁擦著悲傷的眼淚,對著您送給我的小鳳團。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靖康之變以後,借友人送茶葉,抒發家國之憂。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北宋自此滅亡,詩人被迫南渡,但一直心繫中原。

作品鑑賞

鳳團及建茶,在宋朝時都是貢茶,因此詩人見到友人所送的茶葉,便止不住回想起自己當年在朝中任職的情況。韓駒在徽宗宣和六年(1124)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朝制,凡史官每月賜龍團。所以,詩首句出“史官”一詞,自明身份,但加上“白髮”,嘆自己年高衰老;加“前朝”二字,嘆時異事異,使自己處在與“史官”不和諧的地位,表示傷今懷舊之情。次句,落實如今的不堪,說自己目前獨自一人,在江邊寓宅,黃昏時煮茶品。寫得很淒清,著力表達自己孤寂之情。詩人在南渡後,高宗即位,命知江州,這首詩有“暮江”字,或即作於江州任上。他所寫的淒涼情況,不是一般的嘆老哀貧,也不同於遊子落魄江湖、隱居深山的寂寞,而是將國事與家事緊緊連在一起,從而產生濃重的愁思。詩人在南渡後,這份愁思就一直伴隨著他,也不斷形諸吟詠,如《次韻錢遜叔侍郎見簡》云:“白頭逢世難,無地可推愁。曉日瞻天闕,春風憶御溝。”《次韻耿龍圖秣陵書事》云:“亂離只有窮途淚,勳業都無過去心。”都是懷念往事,面對現實,悲從中來,有淚如雨。
三四句,抒發感慨。友人送的是鳳團,由鳳團,詩人想到了往日賜予史官的龍團。於是詩從“龍”字上設意,由龍團茶延伸到真龍天子。“蒼龍”二字雙關,是指茶,也指天子;“不復從天下”,指天子不再頒賜龍團茶,也指徽宗當時已被金人俘押,不再君臨天下了。詩看似就事論事,平鋪直敘,其意含蓄深重。最後,詩便把這份思君之心落實到末句的流著眼淚看著鳳團茶上,寫得沉痛欲絕。
全詩借鳳團發端,在應酬詠物詩中,寓家國滄桑之感,語言誠摯悲愴。王十朋說韓駒的詩“非坡非谷”,但這首絕句全是山谷家法,字字沉勁,語淺意長。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盛讚其“語工”,清王士禎池北偶談》也認為“可追蹤唐賢”。

作者簡介

韓駒(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詩派詩人,詩論家。字子蒼,號牟陽,學者稱他陵陽先生。陵陽仙井(治今四川仁壽)人。少時以詩為蘇轍所賞。徽宗政和初,召試舍人院,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因被指為蘇軾之黨謫降,後復召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書少監,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高宗立,知江州。紹興五年(1135)卒。寫詩講究韻律,錘字鍊句,追求來歷典故,寫有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佳作,有《陵陽集》四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