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五

小腸實則傷熱,熱則口生瘡;虛則生寒,寒則泄濃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腸也。
又,小腸寒則下腫,重有熱,久不出,則漸生痔疾。有積,則當暮發熱,明旦而止也。病氣發,則令人腰下重,食則窘迫而便難是其候也。小腸脹則小腹(月真)脹,引腹而痛也。厥邪入小腸,則夢聚井邑中,或咽痛頷腫,不可回首,肩如杖[一作拔],腳如折也。
又,黃帝曰:心者,主也,神之舍也。其髒周密而不傷,傷神去神,去則身亡矣。故人心多不病,病即死,不可治也。惟小腸受病多矣。
又,左手寸口陽經者,無小腸脈也,六日死。病臍痹,小腹中有疝瘕也。左手寸口脈實大者,小腸實也,有熱邪則小便赤澀。
又,實熱則口生瘡,身熱去來,心中煩滿,體重。
又,小腸主於舌之官也,和則能言而機關利健,善別其味也。虛則左寸口脈浮而微軟,弱不禁按,病為驚狂,無所守下,空空然不能語者是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