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絲

調絲

語出:《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九·相逢行》:“小婦無所為,挾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調絲方未央。”《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吟詩作賦,琴棋書畫,品竹調絲,無所不通。”

簡介

tiáo sī ㄊㄧㄠˊ ㄙㄧ
調絲(調絲) 
彈奏弦樂器。《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九·相逢行》:“小婦無所為,挾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調絲方未央。”《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吟詩作賦,琴棋書畫,品竹調絲,無所不通。”

相關典籍

調絲

凡絲議織時,最先用調(1)。透光檐端宇下以木架鋪地,植竹四根於上,名曰絡篤。絲匡竹上,其傍倚柱高八尺處,釘具斜安小竹偃月掛鈎,懸搭絲於鉤內,手中執籰旋纏,以俟牽經織緯之用。小竹墜石為活頭(2),接斷之時,扳之即下。選自《天工開物·乃服》

注釋

(1)調:即繞絲。
(2)活頭:即圖中“活套”。

原文翻譯

準備織絲的時候,首先要進行調絲。調絲要在屋檐下光線明亮的室內進行。將木架平放在地上,木架上豎立起四根竹竿,這就叫做“絡篤”。絲套在四根竹上,在絡篤旁邊的靠近立柱上八尺高的地方,用鐵釘固定一根斜向的小竹竿,上面裝一個半月形的掛鈎,將絲懸掛在鉤子上,手裡拿著大關車旋轉繞絲,以備牽經和卷緯時用。小竹竿的一頭垂下一個小石塊為活頭。當連線斷絲時,一拉小繩,小鉤就落下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