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圩鎮

詹圩鎮

詹圩鎮位於東鄉縣西部,東鄰圩上橋鎮,南毗馬圩鎮,西連臨川雲山、唱凱鎮,北靠進賢縣衙前、下埠鄉。全鎮土地總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321畝,占總面積的22.3%,山丘89724畝,占總面積的68.2%,水域8950畝,占總面積的6.8%,村莊和道路占總面積的2.6%。全鎮轄10個村委會,119個村小組,總人口28442人。

基本信息

詹圩鎮詹圩鎮地理位置
詹圩鎮位於東鄉縣西部,東鄰圩上橋鎮,南毗馬圩鎮,西連臨川雲山唱凱鎮,北靠進賢縣衙前、下埠鄉。全鎮土地總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321畝,占總面積的22.3%,山丘89724畝,占總面積的68.2%,水域8950畝,占總面積的6.8%,村莊和道路占總面積的2.6%。全鎮轄10個村委會,119個村小組,總人口28442人。

基本概況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鎮土地總面積88平方公里,耕地25717畝,其中水田面積23387畝,旱地2330畝。林地面積67429畝,是一個農業大鎮。

全鎮轄10個村委會,109個自然村,119個村小組。人口28864人,6725戶,其中農業人口為27990人,居民874人。全鎮設有19個黨支部,黨員總數647人,其中農村黨員506人,機關黨員141人,財政供養人員486人,鎮政府在職在編幹部52人。

轄區:詹墟村、李家村、蔭嶺村、官家村、梅家村、幕塘村、曾家村、鐵山村、下馬村東觀村

境內無江無河,水資源缺乏,生活、生產水源主要依靠水庫儲水解決,全鎮有大小水庫76座,其中小(一)型水庫7座,小(二)型水庫14座,山塘水庫55座。

全鎮設中學一所,在校學生624人;中心完小一所,教學網點24個,共有學生2165人。

鎮域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產業有生豬、水稻、大豆、紅薯、花生、瓜果、葛根、木薯和蠶桑等。

經濟發展

詹圩鎮詹圩鎮南瓜王
詹圩鎮地處中低丘陵連線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嶺連綿起伏,南部多為低丘緩坡。最高的山嶺鴉鵲嶺海拔189米。山地植被率達46%。建國後,先後修建了小(一)型水庫7座、小(二)型水庫14座,山塘水庫53座,總蓄水量達1200萬立方米,建成電灌站28座,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該鎮充分利用丘陵山地和山塘水庫多的自然資源,大力推行立體開發和綜合開發,特色農業揚優成勢,農業產業化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主要特色農產品有稻穀、紅薯、大豆、油菜籽、西瓜、花生、芝麻和蔬菜等。全鎮葛根栽培已達5000畝,年產葛粉1000噸;栽種茶葉林800畝,辦有曾家茶葉加工廠;興建了二級良種母豬繁育場,全鎮年出欄生豬3萬頭以上。鎮辦企業有水泥粉磨廠、機磚廠、紅石廠、油脂加工廠、米粉加工廠和葛粉加工廠等企業。

詹圩鎮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後勁強。詹圩街是東鄉、臨川和進賢三縣(區)交界區域重要的邊界貿易中心,有數百年的歷史,每逢圩日,趕集經商者萬餘人,商品成交額達數十萬元,素有“貨到詹圩不愁銷、人到詹圩要久留"之說。每個村委會選派2名村幹部常年外出招商,從而形成全員招商的濃厚氛圍;在招商引資的形式上,將過去的以項目招商向以資源換技術、產權換資金、市場換項目轉變;同時,落實各種優惠政策,強化部門服務意識,為了進一步搞活商品流通,該鎮興建有總面積1.1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和一條能容納近百戶個體經商戶的農民街。鎮黨委、鎮政府採取跑項目、爭資金和民間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5年共投資470多萬元,用於詹凱公路和部分村組公路硬質化改造;投資880萬元,新建總面積14000多平方米的商住樓和長120米、寬23米的新農貿市場;投資300多萬元用於老農貿市場改造;投資120多萬元,對水庫大壩進行整修加固、除險加固和溢洪道拓寬,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增加旱澇保收面積100多畝。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認真落實中央惠農政策,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連續5年的糧食播種面積都穩定在48800畝左右。林果業生產退耕還林8300多畝,木薯和葛根的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穩定林地經營權,調動林農積極性,鼓勵發展林果業。全鎮栽植楊樹2800畝,建立黃梔子基地1400畝。實行優惠政策,著力培育生豬飼養大戶。新建生態畜牧小區6個,其中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3個。

特色產品

詹圩鎮葛根塊頸
詹圩鎮葛根栽培達5000畝,年產葛粉1000噸。屬豆科植物,是傳統的中藥材之一,主產於江蘇、江西、河南等地。葛根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葉、花均可入藥。葛根是中國衛生部批准的藥食同源植物,既有藥用價值,又有營養保健之功效。葛粉的機械加工工藝流程 : 葛根-水力輸送-清洗輸送-二級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離(葛根專用型曲網擠壓型制粉機)-除砂-濃縮精製-真空脫水-氣流乾燥-成品包裝。

東鄉三元雜交瘦型豬特點是:體型較長,背腰平直,肌肉豐滿,四肢結實,適應性強,比較耐粗飼。1998年,全縣生豬飼養量96.3萬頭,出欄肉豬60.1萬頭,其中三元雜交瘦肉型商品豬43萬頭,占71.5%。養殖業提供財政收入18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元來自畜牧業。十多年來,東鄉縣依靠普及三元雜交瘦肉型豬,不僅促進了該縣生豬生產的持續發展,振興了縣域經 濟,還為該縣贏得了很多榮譽:1990年榮獲全國瘦肉型豬基地縣建設先進縣金杯獎;1995年東鄉縣瘦肉型豬被省科委評為全省優秀星火產品;1997年被評為全省瘦肉型豬優秀基地。

東鄉神蛋有蛋中“人參”之美稱,是東鄉天然黑雞的傑作。其蛋殼呈綠色,十分特別,稱之為神蛋。被農業部列為“珍稀保護品種”。東鄉神蛋不同其它雞蛋,其蛋肉斑、血斑均為0%,每百克蛋黃中膽固醇含量為1042mg,各種胺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是普通雞蛋的5-10倍,有助於全面調理人體的健康,是饋贈親友上等佳品。

歷史名勝

詹圩鎮明代進士第門樓
在東鄉縣詹圩鎮同湖村村口有一座保存完好,迄今500多年的明代進士第門樓。該門樓明代成化年間進士黃濟所建,門樓高6.8米,寬7.4米,柱、梁、門牆、廡頂全由青石構成,門樓正中雕“進士第”,兩側精工鐫刻戲文、花卉圖案,雕刻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據《東鄉縣誌》記載:“黃濟,同湖,成化二十三年中進士(公元1487年),最高任職,大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