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君諱適,姓王氏。 ”君曰:“吾求婦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聞其女賢,不可以失。 君名適,姓王。

作者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

韓愈韓愈
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原文

君諱適,姓王氏。好讀者,懷奇負氣,不肯隨人後選舉。見功業有道路可指取,有名節可以戾契致,困於無資地,不能自出,乃以乾諸公貴人,藉助聲勢。諸公貴人既得志,皆樂熟軟媚耳目者,不喜聞生語,一見,輒戒門以絕。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時邪!”即提所作書,緣道歌吟,趨直言試。既至,對語驚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聞金吾李將軍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門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適願見將軍白事。”一見語合意,往來門下。盧從史既節度昭義軍,張甚,奴視法度士,欲聞無顧忌大語;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鉤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謝客。李將軍由是待益厚,奏為其衛胄曹參軍,充引駕仗判官,盡用其言。將軍遷帥鳳翔,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觀察判官。櫛垢爬癢,民獲甦醒。
居歲余,如有所不樂。一旦載妻子入閿鄉南山不顧。中書舍人王涯、獨孤郁,吏部郎中張惟素,比部郎中韓愈,日發書問訊,顧不可強起,不即薦。明年九月,疾病,輿醫京師,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長安縣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寧令;祖微,右衛騎曹參軍;父嵩,蘇州崑山丞。妻上谷侯氏處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師,世莫能用吾言,再試吏,再怒去,發狂投江水。初,處士將嫁其女,懲曰:“吾以齟齬窮,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君曰:“吾求婦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聞其女賢,不可以失。”即謾謂媒嫗:“吾明經及第,且選,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許我,請進百金為嫗謝。”諾,許白翁。翁曰:“誠官人邪?取文書來!”君計窮吐實。嫗曰:“無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書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見,未必取視,幸而聽我。”行其謀。翁望見文書銜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與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歲夭死,長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歲。 銘曰:
鼎也不可以柱車,馬也不可使守閭。佩玉長裾,不利走趨。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諧其須,有銜不祛。鑽石埋辭,以列幽墟

參考譯文

君名適,姓王。他喜愛讀書,懷抱奇志,恃其意氣,不肯跟在別人後面去參加科舉考試。他見到功業可以指而取之,名節也可以通過曲折的努力建立,但被沒有資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夠顯露出來,這才去求各位公卿貴人,想藉助他們的聲勢。各位公卿貴人已經志滿意得,都喜歡那些會用甜言蜜語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歡聽那種生硬的話,見過他一回,就吩咐守門人再不讓他進門。皇上剛登帝位,便用四種科目的考試辦法來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著說:“這不正是我的好機會嗎 ”於是就提著他所寫的書,沿路邊走邊歌詠,去參加由皇帝特詔舉行的四科考試。考試時,他直言驚人,結果沒有考上,從此更加困窘。
過了很久。他聽說左金吾衛李將軍年輕,喜愛多事,可以打動他,就登門報告說:“天下奇男子王適,希望見到將軍陳述事情。”一見面,兩人談得合意,從此王君便出入於李將軍門下。盧從史擔任昭義軍節度使後,囂張得很,鄙視那些按照規矩辦事的人,想聽沒有顧忌的大話,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訴他,他立即派人想法招致王君,王君說:“盧從史是個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謝絕了來客。李將軍從此越發尊重他,保奏他為左金吾衛胄曹參軍,充當引駕仗判官,平時儘量採納他的意見。將軍升遷為鳳翔節度使後,王君也隨他到了鳳翔,改任大理評事兼監察御史、觀察判官。(他在任上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癢處一樣,使大家從重病中甦醒過來。
他任職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便毫不顧惜地用車載著妻子兒女到閿鄉縣南山去了。中書舍人王涯、獨孤郁,吏部郎中張惟素,比部郎中韓愈經常來信詢問他的情況,考慮不能強行任用,就沒有立即推薦他。第二年九月他病了,病得很重,把他抬到京城就醫,同月某日去世,時年四十四歲。十一月某日,葬在京城西南長安縣界內。曾祖爽,洪州武寧令;祖微,右衛騎曹參軍;父嵩,蘇州崑山丞。妻子是上谷侯氏處士高的女兒。
侯高本來也是個奇特的人,自比為阿衡、太師,認為世人沒有誰能採用自己的意見,兩次為吏,兩次發怒離去,以至發狂跳入江中淹死了。起初,處士打算把女兒嫁出去,告誡自己說:“我因為和人意見不合才不得志,一個女兒,應憐愛她,一定讓她嫁給做官的,不嫁給一般的人。”王君說:“我尋求妻家很久了,只有這個老翁稱人心意,而且我聽說他女兒賢惠,不可失掉這個機會。”就騙媒婆說:“我明經及第,將被選為官員,很快我就是當官的人了,希望侯翁的女兒能嫁給我。如果你能使侯翁答應我,我就用百金給你作謝禮。”媒婆答應去對侯翁說說。侯翁問道:“那人確實是做官的人嗎?拿文書來。”王君無法,只好對媒婆說了實話。媒婆說:“不要苦惱,侯翁不會懷疑別人會欺騙他的。你弄一卷像告身那樣粗的一卷書,我去時把它藏在衣袖內,侯翁見後,未必會拿過去細看,希望你聽從我的安排。”於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辦。侯翁望見“文書”藏在衣袖內,果然信而不疑,說:“夠了。”就把女兒許給了王君。生了三個孩子,一個男孩,兩個女孩,男孩三歲時就夭折了,長女嫁給亳州永城尉姚梃,最小的孩子才十歲。
銘記說:“鼎不可以拿來頂車,馬是不可以用來守衛家門的。戴著很多佩玉和穿著長裙是無法走很遠的路的。它只能用來繫緊衣縫,不能用來改變衣服的輕巧和愚拙,不是能符合他的需要,只是能有一些作用不能代替。把這些話刻在石頭上,來把它放在這個墓前。

待考問題

王適為何人

王適為何人?未見準確記載。百度百科詞條《與李杲堂陳介眉書》的注釋[7]中解釋道:“王君,即王適(771—814)”。

侯高為何人

關於侯高生平,記載亦不多。南宋魏仲舉所撰《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中關於侯高本人的介紹,該書《四庫全書》收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