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燈

《詠燈》是唐朝詩人李昪的作品之一。

概況

【作品名稱】詠燈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昪
【作品體裁】

原文

詠燈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
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

作者簡介

李昪:(888年—943年),南唐烈祖,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時期南唐建立者。
本為孤兒,為楊行密於爭戰中所擄,並以為養子,而楊行密諸子不能容,遂將其給予徐溫(一說為徐溫所擄,並以為養子),並改名徐知誥
南吳時期,因功累升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潤州(今江蘇鎮江)團練史,徐知誥為政寬仁,又能節儉自處,獎勵農桑,因此府庫充實。當時,徐溫居昇州,並以徐溫長子徐知訓居南吳都城揚州(今江蘇揚州)控制南吳政權,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驕傲荒淫為朱瑾所殺,徐知誥就近自潤州渡長江平變,自是徐溫乃以其代替徐知訓留揚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誥處斷。
徐知誥在揚州,一反徐知訓之作為,恭敬事奉吳王楊隆演,並且謙卑對待士大夫,對待部屬寬大,生活十分儉僕,並以宋齊丘為謀士,改革稅制,因此國家遂漸富強,人心歸附。
南吳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與徐溫親子徐知詢爭權,徐知誥趁徐知詢入朝的機會,將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吳政權。天祚元年(935年),進封齊王。天祚三年(937年),改名徐誥。同年,篡奪南吳政權,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號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復原姓,並改名李昪。
李昪登帝位後,勤於政事,並興利除弊,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藥中毒,個性變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瘡,不久因病情惡化去世,享年56歲,在位6年,謚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子李璟繼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