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峰

許雲峰

許雲峰(1916年—1949年11月27日),學名永安,字小軒,江都縣仙女廟(今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人。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春,許雲峰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時殉難,年僅33歲。長篇小說《紅岩》中許雲峰、許曉軒等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許雲峰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許雲峰

許雲峰,1916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市。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不

得不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莊當學徒。1931年“九一八事變”,許雲峰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投身革命

1938年5月,許雲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編輯和發行工作。1939年春,許雲峰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1940年,調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在他的組織發動下,新市區黨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被捕入獄

1940年4月,由於叛徒出賣,許雲峰不幸被捕,後被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每當危險的時候,他作為獄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員,就鼓勵大家:“越是關鍵的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共產黨人是不可動搖的。”

堅強不屈

1946年7月,許雲峰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館”監獄。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統監獄中,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繫,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並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鬥爭。敵人為割斷他與獄中地下黨組織的聯繫,將他戴上重鐐,關進終日不見陽光的地牢。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雲峰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

英勇就義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血腥大屠殺。許雲峰從容就義,年僅33歲。許雲峰犧牲後三天,重慶回到人民手中。黨和政府將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蒼松翠柏護衛著的歌樂山上。

人物原形

許建業(1920~1948),原名許明德,後名許明義、許立德,化名楊紹武、楊青等等,延勝鄉人。

許建業許建業

1937年抗戰爆發,許建業受同學歐汝欽影響,參加救亡歌詠會,舉辦

抗戰壁報社,投身抗日救國運動。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縣特支組織委員和書記、重慶市委委員並主管重慶工運工作。

1938年11月到1940年間,他在天府煤礦以白廟子絞車站管理員的公開職業為掩護從事工運,與工人同吃霉米飯,同住煤炭棚。自己微薄的工資大部分用於接濟貧苦工人,連所得烤火木炭也分與工人享用。因此,他很快便與工人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建業從教工人識字、學算術、唱歌開始,逐步開展革命思想啟蒙,直到宣傳抗日救國真理,進而培養工人骨幹,發展黨組織。他多次機智果敢地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鬥爭,反抗資本家殘酷壓榨和剋扣虐待工人。

1939年5月1日,由白廟子絞車工人帶頭,全站罷工,建業把穩時機下令停止絞車,扼住了煤礦運輸咽喉,使礦井的煤運不來,河中船也無法開走。礦方得知絞車停工,驚慌失措,轉運課主任趕往現場威嚇說:“如不趕快開工,凡罷工工人一律開除”,並要追究許建業管理失職的責任。許建業和工人們毫不退讓,堅定地指出“度假不是罷工,節日上班必須給加班費。”公司煤礦主任蘭體仁怕僵持下去誤事,被迫用電話請示經理,批准發給一天加班費,開創了天府礦區“五一”節放假一天的先例。從此,工人們對建業這位帶頭人更加擁護和信賴。

1940年春,一對礦工夫婦患傷寒病無錢醫治,生命垂危。建業得知後,動員工人弟兄解囊,同時又作主賣掉礦里三車焦炭,使生病的礦工得以救治康復。礦方知情後暴跳如雷,訓斥建業違章瀆職,勒令賠錢,還貼出布告開除被醫治的工人。工人們立即罷工抗議,礦方先以抓“鬧事”工人的手段進行鎮壓,又企圖以招零工的手段來破壞罷工。建業按礦區黨組織指示,及時組織工人控制了絞車站及運輸工具,使資方奸計均未得逞。罷工進行到第四天,礦方感到損失太大,以提拔他為運輸股長來收買。建業對此嚴辭拒絕。礦方無可奈何,當晚與工人談判,接受了“不開除生病工人,工人生病醫藥費由公司報銷;工人的工資部分折合大米發給”等條件,才達成了次日復工的協定。從這以後,國民黨反動派對建業予以嚴密注意和監視,圖謀逮捕,於是黨組織決定建業迅速轉移。

1941年,建業化名許立德潛入重慶,先受聘為大溪溝國小教員,後考入和成銀行任職員。按照中共南方局提出“勤學、勤業、勤交友”的三勤方針,他利用工余時間經常到千廝門、朝天門、望龍門一帶海員居住區廣交朋友,促進工人內部團結,啟發他們的革命覺悟,曾多次為爭取改善工人工資福利出謀劃策,很受尊敬愛戴。1942年,建業被銀行老闆派往閬中縣辦事處作主任,不久與黨組織失掉聯繫,他毅然辭職回重慶找黨。在沒有組織領導和社會職業,忍飢挨餓的情況下,他堅持活動於重慶第二十一兵工廠、二十九兵工廠、五十兵工廠、天原化工廠和銅元局等地,與工人保持密切聯繫,自覺為黨工作。

1943年夏,建業在中共黨員周致遠、周平的幫助下,與中共巴縣中心縣委取得了聯繫,黨組織安排他繼續從事重慶工人運動。

1945年抗戰勝利後,建業嚴格按照黨在地下工作的方針策略,領導重慶工人有理、有利、有節地反抗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曾參與領導十餘萬失業工人爭取返鄉路費的請願鬥爭。親臨大渡口鋼廠支持工人要求懲辦製造“三·二三”慘案的兇手,爭取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的鬥爭,並及時糾正了鬥爭中的失誤。

1947年春,為了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反攻,根據“鄉村工作第一,城市為鄉村服務”的方針,川東黨組織準備華鎣山各縣聯合武裝起義。建業從兵工廠聯繫造槍設備和材料送往鄉村,為建立秘密兵工廠提供條件,還為各地游擊隊組織輸送成批的簡便醫療器材、藥品。與此同時,他在城區廠礦連續不斷地領導工人民眾罷工鬥爭,牽制和分散敵兵力,給鄉村鬥爭以有力配合。

1948年4月4日,由於叛徒出賣,建業在重慶磁器口茶館商談工作時不幸被捕,先後關押在重慶白公館和渣滓洞監獄。敵人視他為中共重慶市組織要員,施用各種刑具折磨,他始終威武不屈。怒斥道,休說你四十八套刑罰,你就是八十四套刑罰,怕了就不是共產黨員。敵人又以金錢美女、高官厚祿利誘。建業厲聲怒罵道:“無恥之人!你們怎懂得共產黨人的志向?我們把官位、錢財視如糞土。要殺就殺,黨的秘密你休想知道。”

1948年7月22日清晨,建業被敵人拖上刑車,他身戴刑具,卻昂首挺胸,沿途高唱《國際歌》,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直至聲音嘶啞。最後,英勇就義於重慶市浮圖關。時年28歲。

1950年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追認許建業為革命烈士。

關於紅岩

《紅岩》這本書講述----解放戰爭時期,我地下黨重慶地委與行將滅亡的國民黨反動派展開的一場艱苦卓絕的鬥爭故事,塑造了江姐、許雲峰、雙槍老太婆、華子良等英雄形象。其主要內容為:江姐奉命乘船趕赴川北,巧與特務周鏇,化險為夷;城門外江姐目睹丈夫被敵殺害的後頭懸城樓的慘景,強忍悲痛與華為直奔華鎣山;許雲峰夜入秘密聯絡站沙坪壩書店,發現可疑之處,毅然作出撤站決定;甫志高叛變投敵,許雲峰茶園被捕;成崗入獄,面對毒刑拷打,慨然揮筆寫下《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許雲峰赴宴斗敵酋,義正辭嚴戳穿敵人陰謀;渣滓洞展開絕食鬥爭,龍光華英勇獻身;江姐被捕,雙槍老太婆巧扮劫刑車;江姐寧死不屈,徐鵬飛心機枉費;慶祝遼瀋、淮海兩大戰役勝利,眾難友新年大聯歡;白公館成崗接受新考驗,“誠實注射劑”宣告失敗;高邦晉喬裝入獄,難友們識破特務伎倆;華子良裝瘋騙敵人,待機而動與黨取得聯繫;盼山城早日得解放,江雪琴與難友喜繡紅旗;許雲峰、江雪琴面對死亡放聲大笑,凜然奔赴刑場;地下黨領導越獄行動,華子良帶領解放軍前來接應。評書《紅岩》主題鮮明、感人至深,其中“沙坪壩書店”、“江姐上船”、“江姐初上華鎣山”、“彭政委就義”、“甫志高叛變”、“許雲峰赴宴”、“雙槍老太婆劫刑車”、“華子良裝瘋”、“許雲峰就義”等回目均可獨立成篇單獨演出。該書於1962年由宣武說唱團李鑫荃演出,並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