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承堯

許承堯

許承堯,出生於1874年,卒於1946年,著有《歙縣誌》、《歙故》等。

基本信息

許承堯許承堯

概述:

【許承堯】(1874-1946)近現代著名詩人與史志學家。字際唐,號疑庵,晚號婆娑翰林。徽州區唐模村人。

簡介:

許承堯幼入家塾,少年時代就學於邑中紫陽書院。1894年中舉後,曾拜名學者汪宗沂為師。1904年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成為中國"末代翰林"之一。辛亥革命以後,一度閒居在故鄉,不久,隨皖省同鄉、甘肅督軍兼巡按使張廣建前往甘肅,歷任省長公署和督軍公署秘書長、甘涼道尹(張掖)、代理蘭州道尹等職。1922年擔任渭州道尹。1923年辭職回鄉,晚年寓居上海。許承堯是現代造詣很深的詩家,初學韓愈和杜甫,以後遊歷海內,對自然和人事有了更深感觸,詩歌也漸漸顯出新意。其詩格律謹嚴,意境高遠,卓然自成一家,有《疑庵詩》11卷、《詩稿》4卷,《疑庵游黃山詩》1卷。許承堯一生十分重視鄉邦文獻的整理,1926-1937年,他在歙縣旅滬同鄉會的資助下,自任總編纂、編修出版了上迄秦漢、下至清末的《歙縣誌》16卷,集歷代歙縣方誌之大成。除正規史志外,許承堯對鄉邦掌故、軼事和佚詩佚文也頗為重視,撰編了《歙事閒談》30卷、《歙故》(抄本)、《新安佚詩輯》4卷、《明季三遺民詩》(抄本)等,為後人研究歙縣歷史和民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許承堯生平喜愛收藏古物,在甘肅時,收集唐人寫本藏經較多,以後又陸續收藏了少珍貴書帖和繪畫作品,這批藏品的玩味提高了他的藝術表現力和鑑賞力,書法作品即受漢簡和唐人寫經的影響,風姿綽約,流暢大方。許承堯逝世後,家人遵照他的遺囑,將所有藏品和手稿都捐獻給了安徽省博物館。

生平

許承堯祖父許恭壽(字品三)為蒙學塾師,父親許學詩(字雅初),曾經在江西經商。許承堯自幼聰穎好學,十六歲為府庠生。光緒甲午科舉人,曾師事著名學者汪宗沂先生(時掌紫陽書院)與同學黃賓虹、江鞠卣相交莫逆。
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為庶吉士,成為中國“末代翰林”之一。鏇而告假南歸,返歙創辦新安中學堂、紫陽師範學堂。後因秘密組織旨在廢除君主、與陳巢南、陳魯得等組織成立“黃社”推行新學,而被人告發,遂辭去二校監督之職,回京銷假。安徽巡撫馮煦奏稱“皖南學務以皖歙最早,歙縣興學,則自許氏。”是以許承堯得以重入翰林院,任編修兼國史館協修。
辛亥革命後,應皖省督軍柏文蔚之聘,任全省鐵路督辦,籌建蕪(湖)屯(溪)鐵路。不久,柏文蔚等討袁失敗,許遂去職。後隨甘肅督軍張廣建入隴,先後任甘肅省府秘書長、甘涼道尹、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渭川道尹等職。1924年辭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雖任安徽省府顧問,但基本不過問政事。自此絕跡仕途,息影家園,收集來自藏經洞的寫本二百餘卷,以著述終老。
許承堯一生刻意為詩,造詣深湛,其詩“初學長吉、義山,繼乃由韓入杜,冀窺陶、阮。於宋亦取王半山、梅聖俞、陳簡齋。明、清二代,時復旁擷。無偏嗜,故無嗜肖。”(《疑庵詩》自序)同時,他還深受龔自珍、黃遵憲的影響,主張走詩歌革命的道路。其詩思淵慮微,悲憤深廣,表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在民族災難特別深重之時的愛國情懷。在藝術上,其詩托意淵微,別開生面,以科學知識入詩,以俗語、譯詞入詩,體現了“詩界革命”的精神和近代啟蒙的氣象。《光宣詩壇點將錄》將他與周達(梅泉)合列為“地空星小霸王周通”,評曰:“疑庵詩,風骨高秀,意境老澹,皖中高手。”其詩集名《疑庵詩》,馬其昶、陳寶琛曾為之作序,晚年經其手訂,有十四卷本傳世。1932年至1936年,他參與《安徽叢書》的編刊,後因抗日軍興,至六期而中止。1933年,先生倡議重修《歙縣誌》並被共推為總纂。經三年努力,始竣其事。該志凡十六卷,搜采廣泛,考訂精賅,為方誌之傑構。許承堯在長期治學中,尤其在辭官返鄉之後,主纂《歙縣誌》之餘,博覽群書,廣事搜討,賡續十餘年,乃完成《歙事閒談》(又名《歙故》、《歙事征》)30卷(抄本)、《新安佚詩輯》4卷、《明季三遺民詩》(抄本)等,為後人研究歙縣歷史和民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承堯先生另撰有《疑庵文剩》、《疑庵隨筆》、《疑庵藏書畫錄》、《疑庵日記》、《〈蕙音閣詩集〉評點》等。
許承堯以一介文人從政,與民國時期的文人雅士也多有交往,加上小時就曾受到家庭的著力培養,31歲考中進士,點了翰林。然而受新潮影響,他鏇即回到家鄉,與志同道合者黃賓虹、汪鞠友等一起興辦學校,秘密結社。與此同時,民族危急的嚴峻形勢引發了他們對明末遺民的研究興趣和感情共鳴,由此開始了對明末鄉賢手跡的收藏。並成為生平雅好。
據鮑義來先生云:許氏後人保管有一冊許承堯的收藏筆記,雖然不是全本,但收藏之富足以讓人瞠目結舌。除敦煌寫經一項外,接著記下的是大堂幅、中堂幅、立幅、橫幅、屏幅、對聯、冊頁、扇面,大概有上萬件之多,還有金石拓碑和近人書畫等門以及珍貴的典籍善本,不勝計算。這些藏品,基本都有許氏的親手題跋,由此可見,其文物的鑑賞能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