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史

基本解釋:

1.漢宣帝時外戚許伯和史高的並稱。《漢書.蓋寬饒傳》﹕"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託。"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許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後借指權門貴戚。
2.本指晉道士許遜。後亦泛指道士。

詞語分開解釋:

基本解釋:


(許)

應允,認可:許可。允許。特許。
承認其優點:讚許。嘉許。
預先答應給與:許諾。
女方接受男方求親:許配。許嫁。以身相許。
或者,可能:也許。或許。
處,地方:何許人。
表示約略估計的詞:幾許。少許。
這樣:如許。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
姓。

(許)

〔許許〕眾人共同用力的聲音。
(許)
筆畫數:6;
部首:訁;
筆順編號:453112

詳細解釋:




【動】
(形聲。從言,午聲。本義:應允,許可)
同本義〖allow;permit〗
許,聽也。——《說文》。按,聽從其言也。
王子許。——《呂氏春秋·首時》。注:“諾也。”
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
〖某〗知公大賢,許我伐無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紂平話》
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書·金滕》
雜然相許。——《列子·湯問》
其許寡人。——《戰國策·魏策》
不可不許。——《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又如:特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準許;默許;許認(同意,承認);許肯(應允);許允(答應)
同意,贊同〖agree;approveof〗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事先答應給予〖promise〗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紅樓夢》
又如:許香願(對神佛有所祈求時,提出事後給予的某種酬謝);許人(應允與人);許字(許配,許婚,許嫁。都指允婚)
期望〖hope〗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宋·陸游《書憤》
又如:許身(立志,自我期許)
相信〖believe〗
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趙岐注:“許,信也。”
給予;奉獻〖give〗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史記·剌客列傳》
又如:以身相許;以身許國(許國:為國效命)



【名】
處所,地方〖place〗
地里又遠關山阻,無計奈,謾登樓,空目斷,故人何許?——《西廂記諸宮調》
不知何許人。——明·魏禧《大鐵椎傳》
古國名〖Xustate〗。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姜姓。戰國初期為楚所滅。一說滅於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
許昌的簡稱〖Xuchang〗。如:許都(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定都許昌,稱許都。即今河南省許昌縣);許洛(許昌、洛陽)
表示大約的數量〖numerous〗
如是十許字。——宋·洪邁《容齋續筆》
引之長丈許。——《聊齋志異·促織》




【副】
或許,可能〖perhaps〗。如:他今天沒來,許是生病了

: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about〗
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後漢書》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吳均《與朱元思書》
潭中魚可百許頭。——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代】
這樣,這般〖so〗
這江南方臘,起義已久,即漸而成,不想弄到許大事業。——《水滸傳》
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宋·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
又如:許些(許多);許大(這樣大;偌大;很大);許來大(許大);許大粗(這么大、這么粗)
何,什麼〖what〗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容赴朔邊?——唐·杜審言《贈蘇綰書記》

基本解釋:


sh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歷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歷史著作)。史壇。史評。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史不絕書。
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太史。內史。
古代官職:刺史。御史。
姓。
筆畫數:5;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34

詳細解釋:


shǐ
【名】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古官名。職別各異〖histographer;officialhistorian〗
史,記事者也。——《說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閃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屬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書者亦稱史。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內史友。——《書·酒誥》。鄭注:“大史內史。”
用史巫紛若。——《易·巽》
辭多則史。——《禮記·聘禮記》
史載筆。——《禮記·曲禮》
史狐書賊。——《穀梁傳·宣公二年》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玉藻》
殷代為駐守於外的武官。卜辭:“在北史其獲羌。”
在王左右的史官,擔任祭祀、星曆、卜筮、記事等職
遷有良史之才。——《漢書·司馬遷傳贊》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覡);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職(史官的職務);史家(史官或歷史學家);史胥(掌管文書的小吏)
太史令的簡稱
自去史職,五載復還。——《後漢書·張衡傳》
史冊,歷史〖annals;history〗
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遊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經史多所涉獵。——明·顧炎武《復庵記》
又如:史鑑(歷史書);史文(歷史文獻);史績(歷史功績);史錄(歷史的文字紀錄)
古代官府的佐吏〖secretary〗
或佐之史。——《詩·小雅·賓之初筵》
中國古代圖書四大類別之一,包括各類歷史書籍〖history〗
列經、史、子、集四庫。——《新唐書·藝文志》
畫師〖painter〗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莊子》

相關詞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