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游松風亭

記游松風亭

《記游松風亭》作者蘇軾,是一首宋詞,出處為《東坡志林》。作者領悟到要隨遇而安,把握當下的道理,表現了作者為人坦誠、天真、樂觀豁達的一面。

基本信息

原文

余嘗寓居惠州嘉佑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鈎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注釋

蘇軾畫像蘇軾畫像
嘗:曾經。
寓居:暫居。
縱步:放開腳步走。
就:靠近。
木末:樹林遠處。
死敵:死於敵手。
死法:死於軍法。
意謂:心裡說,文中有“心想”之意。
由是:因此。
雖:即使。
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恁么:如此,這樣。

譯文

我曾經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風亭附近散步,感覺腳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裡休息。卻看見松風亭的屋檐還在樹林的遠處,心裡想什麼時候才能走到啊?後來轉念又一想,突然有了體會:“這裡為什麼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過來,就好比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如果能悟解到這一點,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戰鼓如雷霆,衝上去就要死於敵人之手,退回來就要死於軍法,這時,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中心思想

作者領悟到要隨遇而安,把握當下的道理,表現了作者為人坦誠、天真、樂觀豁達的一面。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題解

據《輿地紀勝》,松風亭上植松二十餘種,清風徐來,松聲如濤,是當時的遊覽勝地。蘇軾游松風亭為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十月間事。時章敦為相,東坡知定州,謫知英州,未到任再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政治打擊接踵而來,然而仍懷著極高的興致遊覽了松風亭。文章記錄了遊覽時輕鬆愉悅的心情,顯示了對待貶謫的曠達態度,讀來理趣盎然。
松風亭在廣東省惠陽縣東彌陀寺後山嶺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