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名

詞語信息

【詞目】託名
【拼音】tuō míng
【釋義】
1、指假借名義。《漢書·韋玄成傳》:“微哉,子之所託名也。”
2、寄託名字,留名。指憑藉他人以顯名。《後漢書·趙壹傳》:“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託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許通。”
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所作。
【基本解釋[pseudonym; do sth. in sb. else's name] 假託他人的姓名,藉以抬高自己

詳細解釋

1、假借名義。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太叔託名射獵,逐日出城訓練士卒,並收二鄙之眾,一齊造入軍冊。又假出獵為由,襲取鄢及廩延。”《二刻拍案驚奇》卷六:“翠翠心裡想道:‘我那得有甚么哥哥來?多管是丈夫尋到此間,不好說破,故此託名。’” 清 鄭燮 《署中示舍弟墨》詩:“學寫不成,去而學畫。日賣百錢,以代耕稼。實救困貧,託名風雅。” 葉德鈞 《續作者許宗彥夫婦年譜》:“託名有元代女子孟麗君男裝應試,更名酈君玉。”
2、寄託名字,留名。
張居正 《辛未進士題名記》:“夫諸士之託名於貞石也,將以蘄不朽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