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西洋棋

用電子計算機下西洋棋。這是現代科學與棋藝相結合而產生的一個新興的項目。目前能下西洋棋的電子計算機(或稱西洋棋電腦)已能戰勝90%以上的人類棋手,達到象棋大師的水平。

基本內容

計算機西洋棋 computer chess

用電子計算機西洋棋。這是現代科學與棋藝相結合而產生的一個新興的項目。目前能下西洋棋的電子計算機(或稱西洋棋電腦)已能戰勝90%以上的人類棋手,達到象棋大師的水平。西洋棋電腦可以充作“機器教練” 或“假想對手” 供初學者練習棋術。高級的西洋棋電腦還可以儲存大量對局記錄和殘局著法,在棋手參加比賽時充作助手,幫助棋手查照對局,研究對手,進行賽前準備和分析封棋局面。計算機弈棋程式估計局面的方法、選擇最佳決策過程中限制選擇數量的有效方法、擬訂各種戰略戰術等等,均可很簡單地比擬或轉化為經濟管理和軍事指揮中許多重要的實際問題。
1950年美國著名數學家C.香農積40年的研究,找到了編制西洋棋程式的原則方法。他提出以數的函式評價局面的優劣。函式的主題是通常一般實力的棋手都能考慮到的一些因素,諸如:棋子實力重疊兵孤立兵、落後兵的弱點以及車的通路和其他子力的活動性等等。香農還提出用簡化的估計方法剔除次要的變化。他是計算機西洋棋理論的奠基人。
數學家計算機專家的共同努力下,20世紀50年代末終於試製出世界上第 1台公開與棋手對弈的電子計算機。60年代有了新的突破,在幾千種弈棋程式中出現了比較成功的幾種,它們吸收了人工智慧領域中的最新成就,其中包括採用了著法選剔法及其定型化,有效地進行變著的選擇。1967~1968年間,美國一所大學創製的西洋棋程式和蘇聯莫斯科的“卡伊賽”程式進行了計算機西洋棋的第 1次國際對抗賽。
1974年 8月5~8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了計算機西洋棋的第1屆世界冠軍賽,8個國家的13種弈棋程式按積分循環制進行比賽,結果蘇聯的“卡伊賽”程式獲得冠軍。第 1屆世界計算機西洋棋賽以後,美國的電腦程式設計師大大改進了他們的西洋棋弈棋程式。1977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城舉行了第2屆世界計算機西洋棋賽,有16台電子計算機參加,結果美國的“西洋棋4.6”以全勝成績奪得冠軍。
1980年9月,在奧地利舉行了第3屆世界計算機西洋棋賽。有18台電子計算機參加角逐。經過緊張激烈的廝殺, 美國的“貝爾” 和“超思”程式分別擊敗蘇聯、加拿大以及歐洲國家的計算機,在最後一輪獲得的相同積分。在決勝的加賽中,美國新澤西州貝爾實驗室的“貝爾”程式戰勝密西根大學的“超思”程式,贏得世界冠軍。“貝爾”的特點是速度快,每秒鐘可分析16萬種走法。如按規則每 3分鐘走 1著計算,它能在考慮過2880萬種可能性以後,才決定 1著棋。
由於計算機弈棋程式的不斷完善,計算機的弈棋水平正在顯著提高,1977年國際大師D.利維和參加第2 屆世界計算機西洋棋賽的所有計算機同時進行計時的車輪賽,結果 “西洋棋 4.6”在47 回合時戰勝了利維。後來這台計算機在倫敦的一次比賽中戰勝了捷克的特級大師V.霍特。過了一段時間,它和另一名世界強手西德特級大師R.許布納對抗兩局,1勝1負。1978年,這台美國計算機在車輪賽中以精彩凌厲的殺法擊敗了美國特級大師W.布朗,但在對抗賽中,美國新創製的“西洋棋4.7”卻以比負於英國國際大師利維。
計算機象棋大師的對抗,顯示了計算機弈棋的力量, 但也暴露了它的一些弱點, 象棋大師依靠直觀感覺、思維判斷以及記憶中的局面和理論原則選擇最佳決策,並善於從紛亂的局面中找出主要矛盾;但計算機卻是根據程式預定的局面估價函式選取最佳對策,計算時儘管採取簡化選剔法,仍然需要面面俱到。它的水平受時間的限制,尤其是殘局的水平仍較差。

配圖

所屬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