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技術研究所

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的12個研究所之一,致力於信息領域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通過轉移自主技術、培養優秀人才和傳播先進文化為社會服務,努力為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貢獻。

計算技術研究所

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在計算所,誕生了我國第一台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並形成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基地,我國首枚高性能通用CPU晶片也誕生在這裡。
計算所是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從計算所陸續分離出中科院微電子學研究所、中科院計算中心、軟體所和網路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從計算所分離出來的企業累計有30家以上,誕生了諸如聯想希望曙光、華建等高技術企業,中關村的許多IT企業都和計算所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
計算所現有六個研究室和一個工程中心,並孵化了若干家高科技公司,形成了科研、產業一條龍的良好態勢。現階段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CPU和SoC設計、高性能計算與格線計算、網路化與數位化技術、知識處理與智慧型化Internet軟體等。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是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的12個研究所之一,致力於信息領域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通過轉移自主技術、培養優秀人才和傳播先進文化為社會服務,努力為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貢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系統結構、網路與普適計算、智慧型軟體,圍繞三大研究方向設定了三“部”一“中心”,分別是:系統結構研究部、網路與普適計算研究部、智慧型軟體研究部和前瞻性研究中心,研究部下設中心或實驗室等研究實體。
通過知識創新工程的實施,計算所不但在計算機體系結構方向繼續占有優勢地位外,而且在高性能CPU/SoC設計、IPv6及下一代網際網路、信息關防、AVS編碼等數位化技術、信息服務格線和知識格線、無線感測器網路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積極進展,呈現出較強的科研實力。到2005年底,計算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31人,其中有五位院士、正研級人員39名、副研級人員83人;在讀研究生逾900人。2005年度在研的各類科研課題286項,契約額約4.5億元。自知識創新工程開始的1998年到2005年年底,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05項,獲得國家級獎勵9項、省部級獎勵13項。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