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盡意

言不盡意意思同言意。中國哲學史上一對重要的範疇。“言”,指言辭、名詞、概念、論說、著述等;“意”,指思想、義理、宗旨等。“言”、“意”之間的關係問題,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引起許多思想家的注意。如《墨子·經下》說:“以言為盡悖,悖。”批評了懷疑或否定“言”能正確表達“意”的觀點。又如《墨子·經說上》說:“執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辯也。”

基本信息

典故出處
《易·繫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近義詞
言外之意、詞不盡意、意味深長
反義詞
言之無物、言訥詞直、空洞無物
英文翻譯
I'vegottoendthisletternowthoughIhavesomuchmoretotellyou.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成語舉例:朱自清《詩文評的發展》:“而道家不信賴語言,以為'言不盡意',所以崇尚'無端崖之辭'。”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書信末尾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成語辨形:盡意,不能寫作“進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