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科舉稱謂]

解元[科舉稱謂]

解元是中國唐代對鄉試第一名的稱謂,中國唐代,科舉中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宋代以前稱解頭。明朝、清朝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得第一名者即是解元。

基本信息

讀音

漢語拼音:jièyuán

釋義

(圖) 陸巷古村現保存有明代牌樓解元樓陸巷古村現保存有明代牌樓解元樓

科舉時,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為等第後久方及第》:“奈何取捨之源,殆不踵此!或解元永黜,或高等尋休。”《明史·選舉志二》:“而士大夫又通以鄉試第一為解元。” 清,袁枚 《新齊諧·鑄文局》:“ 句容,楊瓊芳康熙,某科解元也。”

唐制,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後世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如世稱明代唐寅為唐解元。亦稱“解首”。宋洪邁《容齋四筆.責降考試官》:“[天禧二年]十一月,解一百四人,解元郭稹。”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姊妹易嫁》:“秀才宜自愛,終當作解首。”清李調元《制義科瑣記.會元解元入翰林》:“伊翕庵舉進士,引見南海子,上顧學士曰:此人山東解元也,遂改庶吉士。

宋元

宋、元以後對讀書人的通稱或尊稱。

金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可憐自家,母子孤孀,投託解元子箇!”《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便挨身入去坐地。只見茶博士,向前唱個喏,問道:“解元喫甚么茶?”

明清

解元圖解元圖
明清科舉制度正式科舉考試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鄉試為省一級考試,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進士考試,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人數若干第一名稱傳臚,賜進士出身。第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