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嶗社區

觀嶗社區

觀嶗社區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11公里處,是北九水景區內最靠近嶗山主峰的社區之一,社區雖有可耕地,但由於儘是山崗沙石薄地,收成寥寥無幾,遠不能滿足養家餬口之需,近些年來,隨著嶗山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地處北九水景區腹地的觀嶗社區遊人如織。

觀嶗村貌觀嶗村貌

村莊由來

據宋氏家譜記載,宋氏祖來自雲南(山西大同南部),始居膠州香店社區。宋氏祖宋林熙移居王子澗,繼又遷此地。段氏家族隨著明朝移民大潮,遷至沙子口街道段家埠社區,後於清光緒年間攜妻、兒女遷入此社區。定居至今。社區里自古有宋、馬一家之說。始祖宋林熙取馬氏之女為妻,馬氏隨之遷入該社區居住,現宋、馬仍保持著祖輩留下來的和睦關係。
政區人口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11公里處,是北九水景區內最靠近嶗山主峰的社區之一。它北鄰河東社區,南與沙子口街道竹窩社區隔山相望,周圍被群山所擁抱。社區的四周,山巒疊嶂,層林盡染,有“觀嶗歸來不看村”之說。2004年,共有134戶,404人。以宋、段人口居多,占全社區的90%以上。
據祖輩講,明朝有一官人到北九水遊玩,遇大雨山洪暴發,難以過河。喬氏見之,冒著生命危險將他背過河去,令其感動不已,擇以林茂景佳之處,用手指一片山讓他看管,每年向官府交納一定稅銀。後來由於交不起稅銀,喬氏就將此山轉讓給王戈莊修真庵廟。當時北九水的太和觀廟是修真庵廟的一個腳廟,此山由太和觀管理。宋氏家祖來觀嶗社區定居後,山無一畝,地無一厘,只能靠給廟上看山維持生計,成了廟上的佃戶。百餘年之後,宋氏人丁興旺,山上的樹木茂盛。太和觀道士劉圓豐為了霸占此山,想把觀嶗社區居民攆走,到社區中的塋地伐木,惹起了居民的不滿,雙方發生爭執,引發了一場山林土地官司。為了打贏這場官司,社區居民按人頭出錢,派代表打官司。官司打了好多年一直無法解決,民國政府為了不讓道士把觀嶗人攆走,決定把此山收為國有,再以7300元大洋賣給觀嶗社區。民國十四年下發了官契(現已保存碑文並立村前),結束了這場官司。
經濟狀況

觀嶗社區現有土地70餘畝,山嵐5000餘畝。社區雖有可耕地,但由於儘是山崗沙石薄地,收成寥寥無幾,遠不能滿足養家餬口之需。觀嶗居民只好肩扛背馱,從河東社區大北口步行40多里山路,到王戈莊集市用山果林品換取糧食,解決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近些年來,隨著嶗山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地處北九水景區腹地的觀嶗社區遊人如織。於是觀嶗人也學會了“吃旅遊飯”,開飯店、茶館,採摘拳頭菜、蘑菇菜、靈芝草等山珍果品到路邊擺攤,一年下來也增加不少收入。觀嶗人還揣摸城裡人的心裡,辦起了“山里人家”飯店。青島日報社培訓中心、嶗山區第一個獼猴桃栽培科研基地先後在觀嶗社區落成。2004年社區總收入768萬元,人均收入4455元。
社會事業

1998年,社區集體投資10餘萬元,對社區道路進行了硬化,解決了行路難的問題;1999年由社區和區政府共同投資90餘萬元,修建了觀嶗水庫,庫容量2萬多立方米,結束了擔水吃的歷史,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2002年社區里又自籌資金安裝了有線電視,解決了山區看電視難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