覿

覿

覿dí1.見;相見。2.觀察,察看。3.顯示,顯現。政治上右傾,力主宋金和談,曾為宋主起草降表,對敵國多有獻媚之辭,為時人所不齒。孫覿(1081年-1169年),字仲益,號鴻慶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武進)人。當時蔡京等亂政,“挾繼志述事之名,建蠹國害民之政,祖宗法度,廢移幾盡。靖康之變時,金兵破汴京,曾草擬降書,有“三里之城,遂失籬藩之守;十世之廟,幾為灰燼之餘。紹興元年(1131年),起知臨安府(南宋都城杭州),又因盜用軍錢被除名,操守屢遭非議,遭象州羈管。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覿dí 1.見;相見。 2.觀察,察看。 3.顯示,顯現。

覿 拼音:dí jí 簡體字:覿

“覿”字的粵語注音(粵拼)dik6,讀“敵”字音。(是粵語讀音,用國語的諧音來讀是不準確的)

部首:見,部外筆畫:15,總筆畫:22

五筆86&98:FLMQ倉頡:GCBUU

筆順編號:1212522125111342511135四角號碼:46812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9BF

詞性

動詞

字義

1. 見;相見[meet]

爾有覿於彼者乎?——曹植《洛神賦》

2. 又如:不覿(不見);私覿(私地里相見);覿體(見面;見到人)

3. 以禮相見 [meet with due respect]

大夫宗婦覿,用幣。——《左傳》

4. 又如:覿見(拜見;會見)

5. 顯示,現出 [show]。如:覿武(炫耀武力。含有好戰意味)

常用詞組

覿面dímiàn

(1) [see]∶看見

縱讓燭覿面,也不傷他。——《鏡花緣》

(2) [meet]∶見面;當面

西門慶與月娘尚氣,彼此覿面,都不說話。——明·笑笑生《金瓶梅》

歷史名人

孫覿(1081-1169年),字仲益。宋朝著名文學家,尤其擅長寫四六駢文,與洪邁、周必大、汪藻等並稱。政治上右傾,力主宋金和談,曾為宋主起草降表,對敵國多有獻媚之辭,為時人所不齒。其文雖名噪一時,但文因人廢,文學史上再不見孫覿其人。朱熹曾作《記孫覿事》一文,痛斥孫覿的賣國行徑。

基本結構

繁體字:覿

漢字首尾分解:賣見 漢字部件分解:賣見

筆順編號:125441342535

筆順讀寫:橫豎折捺捺橫撇捺豎折撇折

歷史人物

孫覿(1081年-1169年),字仲益,號鴻慶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武進)人。

生於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辛酉,八歲時曾見過蘇軾,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進士。政和四年(1114年)中博學宏詞科,為秘書省校書郎。欽宗即位時,由國子司業擢為侍御史。當時蔡京等亂政,“挾繼志述事之名,建蠹國害民之政,祖宗法度,廢移幾盡。”,後因爭論太學生伏闕事,出知和州。不久,召試中書舍人。靖康之變時,金兵破汴京,曾草擬降書,有“三里之城,遂失籬藩之守;十世之廟,幾為灰燼之餘。既乾汗馬之勞,敢緩牽羊之請……上皇負罪以播遷,微臣捐軀而聽命 ”之語。高宗即位後,因寫降書事被罷斥。因擅文詞,又命為中書舍人。

建炎二年(1128年),知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建炎三年(1129年),出知溫州,改知平江府,因擾民革職。紹興元年(1131年),起知臨安府(南宋都城杭州),又因盜用軍錢被除名,操守屢遭非議,遭象州羈管。紹興四年(1134年),始放還,後居太湖二十餘年。孝宗幹道五年(1169年)卒。有《鴻慶居士集》、《內簡尺牘》傳世。

English

◎ see; interview; be admitted to audience

拼音是d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