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意識

規矩意識

規矩意識,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規矩意識,就是法治意識的基礎。處處不講規矩,治理往往就會失序。事事不守規則,法治就是鏡花水月。如果對約束自己的規矩都去突破,那么面對規範制度,就會因覺得“束手束腳”而出格變通。如果只想當“手電筒”,用規矩“照”別人不“照”自己,最終就會凌駕於規矩之上。所以,無論為官還是為人,必須樹立規矩意識,必須人人講規矩、守規矩。

基本信息

概念

規矩意識規矩意識
規、矩:校正圓形、方形的兩種工具,多用來比喻標準法度。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是句俗語,常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它本來來自木匠術語,“規”指的是圓規,木工幹活會碰到打制圓窗、圓門、圓桌、圓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規”畫圓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謂曲尺,並非彎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橫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門窗桌凳必備的角尺。

沒有規和矩,當然無法做成方形或圓形的東西,於是出現了那句俗語。不過,現在這俗語已不再是木工專用,而變成了人們泛指任何事情若無一定規則,便會出錯的告誡用語了。“規”和“矩”合併成一個新詞,“規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則、標準、規範或習慣。“方圓”不再指方形圓形東西,而指特定事物了。如:“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是紀律嚴明軍隊的老規矩。”“那個學校的沉重,很守規矩。”“公共場所、戲院、餐廳、公園等,不許帶寵物入內是人人皆知的老規矩。”

現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習慣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我們的生活中,規矩被破壞的情況比比皆是,有的官員不講規矩,居然泄露國家秘密;有的幹部不講規矩,竟然貪污腐化、包養情婦、大搞權錢和權色交易;有的公民不講規矩,橫穿馬路、闖紅燈、亂扔垃圾、車窗拋物……。

原因及目的

根本原因就在於“規矩意識”淡保,最近一段時間,中央對規矩強調得很嚴,要求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守規矩。中央這么做,目的無非兩個:一是增強人們的規矩意識;二是整治人們的各種不守規矩的行為。

意義

我們常說,“少數人靠覺悟,多數人靠制度。”如果外在的制度轉化為內在的遵從,那么,我們所付出的管理成本就會降低,治理效果卻會更好。這種對規則制度的敬畏與遵從,用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講規矩。

6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前,在西柏坡定下了六條規矩。201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感慨地說:“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黨的規矩、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並告誡全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