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縣兩河口鎮中心學校

西鄉縣兩河口鎮中心學校位於西鄉縣東南角的兩河口鎮,始建於1956年3月,占地38畝,現有教學班20個,先後被縣政府、縣教育局授予“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安全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西鄉縣兩河口鎮中心學校位於西鄉縣東南角的兩河口鎮,是西鄉縣教育局直屬完全國小。滿庭芳,詞牌名。因唐吳融“滿庭芳草易黃昏”詩句而得名。又名《鎖陽台》、《滿庭霜》、《瀟湘夜雨》等。有平韻、仄韻二體。平韻正體為雙調九十五字,上下闋各四平韻, 或上闋四平韻,下闋五平韻。仄韻體又名《轉調滿庭芳》,雙調九十六字,上下闋各四仄韻。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呂宮引子,字句格律與詞牌平韻體同;又入高大石調正曲,字句格律與詞牌異。北曲入中呂調只曲,字句格律與詞牌平韻體上闋略異。參見“常用詞譜”、“常用曲譜”類。
源來
《詩餘圖譜》載本調亦名《滿庭霜》。萬氏《詞律》則以九十三字者為《滿庭芳》,以九十五字者為﹝滿庭霜﹞。實則僅後者之前後闋第七句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則取柳宗元詩:“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為詞名,一則取方夔詩:“開門半山月,立馬一庭霜”為詞名,實則同一調也。又本調亦名﹝鎖陽台﹞,毛氏《詞學全書》:“﹝滿庭芳﹞,采唐吳融詩:‘滿庭芳草易黃昏’;一名﹝鎖陽台﹞,中呂調也。”
本調九十五字,前闋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韻。第二句一、三兩字皆可。第三句六字,起平韻,第二、三字平仄可不拘。(“過”字作仄)第四、五句與﹝驀山溪﹞後闋第四、五句同其句法。第六句亦六字不用韻;第一、三、五字平仄皆可不論。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協韻。第八句亦七字,亦為上三下四,而不協韻,且一為平收,一為仄收;一則第二、四字可仄可平,一則七個字平仄不能稍易也。末句五字,協韻;與本調第四句同。後闋換頭。首句五字,為平起仄收之五言句,不用韻。第二、三句四字對句,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惟下第三字不能作仄,其“珠”“翠”“玉”三字均可不拘。第四、五句實亦四字對偶,惟首冠一“漸”字,在填詞法中名為“一字豆”;省去此一字觀之,則與上二、三兩句無二致也。第六句以下均與前同。

編輯本段定格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滿庭芳 作者:北宋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1,遂書以遺之2
歸去來兮,君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3。
坐見黃州再閏4,兒童盡楚語吳歌5。山中友,雞豚社酒6,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7。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8。
滿庭芳 作者:北宋 蘇軾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余,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乾苦難雙。
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夢裡、相對殘釭.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滿庭芳 作者:北宋 蘇軾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滿庭芳 作者:北宋 李清照
小閣藏春,閒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 作者:北宋秦觀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歸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賞析】
這首詞鋪寫男女戀人離別時的哀愁之情,以寄託自己仕途蹭蹬不遇的感懷。由寫景漸入,“抹”、“粘”,下字精美傳神,遠景入畫。角聲報時,停棹點地,“離尊”說出暫對別筵,一派暮色蒼茫、行色匆匆的場景。“蓬萊舊事”三句,追想舊情,多少繾綣,無限低徊,頓涌心頭。插寫外景,烘染淒涼況味,濃化別緒。香囊、羅帶,綴以“分”、“解”,告別剎那間,密意柔情難以割合之狀,宛然在目。“謾贏得”、“何時見”,思前念後,自怨自艾,無可奈何,逼出淚染襟袖,離情達到高潮。旅船遠駛,城不見,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顧不休。筆觸精細,思緒纏綿,畫景詩情,一往而深。
滿庭芳 作者:北宋 秦觀
曉色雲開,春隨人意,驟雨才過還晴。古台芳榭,飛燕蹴紅英。
舞困榆錢自落,鞦韆外、綠水橋平。東風裡,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
多情,行樂處,珠鈿翠蓋,玉轡紅纓。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
滿庭芳 作者:北宋 秦觀
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
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欄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滿庭芳 作者:北宋 秦觀
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霽天空闊,雲淡楚江清。
獨棹孤逢小艇,悠悠過、煙渚沙汀。金鉤細,絲綸慢卷,牽動一潭星。
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
←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耳誰聽?江風靜,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滿庭芳·茶詞 北宋:秦觀
雅燕飛觴, 清談揮座,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
窗外爐煙似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淘起,香生玉塵,雪濺紫甌圓。
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闌,
點上紗籠畫燭,花總弄、月影當軒,頻相顧,餘歡未盡,欲去且流連。
滿庭芳 宋: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
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 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滿庭芳 作者:王宇 
天轉星河,人垂簾幕,小風疏雨悠悠。武陵人遠,何必又登樓。
兩盞三杯淡酒,雁字絕,點點離憂。閒雲外,陽關未過,三疊也休謳。
休休,窮望眼,雙溪尚好,舴艋多愁。漫贏得、綠肥紅瘦名留。
此去何時見也,浮萍逝,隻影孤舟。凝眸處,都城望斷,殘月已成鉤。
滿庭芳 作者:王宇 
葉落汀州,烏啼江渚,秋風幾度虛過。百芳歸盡,飛燕蹴殘荷。
多少崢嶸歲月,空回首,煙柳婆娑。婆娑處,盈盈淚眼,瀝瀝雨滂沱。
蹉跎,當此去,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待重過南樓,壯志消磨。
應念池中白鷺,似為我,楚舞吳歌。歌聲斷,一池萍碎,碧水盪清波。
滿庭芳-茉莉花 宋:柳永
環佩青衣,盈盈素靨,臨風無限清幽。
出塵標格,和月最溫柔。
堪愛芳懷淡雅,縱離別,未肯銜愁。
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凝眸,猶記得,菱花鏡里,綠鬢梢頭。
勝冰雪聰明,知己誰求?
馥郁詩心長系,聽古韻,一曲相酬。
歌聲遠,余香繞枕,吹夢下揚州。
《滿庭芳》三首
【出處】:六郎師兄新浪部落格 麥向瑩詩詞聯集《詩意無韁》
(作者:麥向瑩,現代廣州番禺人)
一、酒在我心中
竟日營營,力謀生計,一時難以抽空。曾經滄海,意匠更寬宏。忙裡偷閒常去,輕剪影、探訪芳蹤。長將那,流風遺蹟,點化作春紅。
熱衷,吟幾句,詼諧同好,樂也融融。興起遂隨意,戲墨樓東。細品鄉愁滋味,酬莫逆、忘盡虛榮。星天下,杯中無酒,酒在我心中。

步入初冬,山邊籬下,泛家浮宅含英。倚門坐盼,悅己者來迎。恕我情非得已,此身寄、野外雲村。誰甘隱,結廬人境,能不戀紅塵?
繽紛。當立品,懷柔低調,仰感天恩。擷先賢清韻,風雅時人。難得奉承盛世,再無憾、抹去秋痕。花容展,不嫌寒士,倨傲帝王庭。
為採花忙
雨後斜陽,碎雲幾壢,晚天景色青蒼。看凌虛翼,鷹隼滑翔徉。小院曾經幾度,白蘭馥、桂樹花揚。清幽溢,沁人肺腑,瑞氣滿庭芳。
東廊。閒不住,童心又起,爬上籬牆。取長竹輕捻,為採花忙。耳夾袋藏幾朵,輕躡足、悄立妻旁。驚惶問,君從何處,惹得一身香。

編輯本段詞牌作法

此調九十五字,前闋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韻。第二句一、三兩字皆可仄。第三句六字,起平韻,第二、三字平仄可不拘。(“過”字作仄)第四、五句與《驀山溪》後闋第四、五句同其句法。第六句亦六字不用韻;第一、三、五字平仄皆可不論。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協韻。第八句亦七字,亦為上三下四,而不協韻,且一為平收,一為仄收;一則第二、四字可仄可平,一則七個字平仄不能稍易也。末句五字,協韻;與此調第四句同。後闋換頭。首句五字,為平起仄收之五言句,不用韻。第二、三句四字對句,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惟下第三字不能作仄,其“珠”“翠”“玉”三字均可不拘。第四、五句實亦四字對偶,惟首冠一“漸”字,在填詞法中名為“一字豆”;省去此一字觀之,則與上二、三兩句無二致也。第六句以下均與前闋同。

編輯本段詞牌格律

格律對照詞:蘇軾《滿庭芳·三十三年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仄平平(韻)。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凜然蒼檜,霜乾苦難雙。
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韻)。
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平平(韻),
摐摐,
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
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中仄中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韻)。
居士先生老矣!真夢裡、相對殘釭。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編輯本段典範詞作

1.【宋】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
2.【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
3.【宋】蘇軾《滿庭芳·三十三年》 
4.【宋】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 
5.【宋】秦觀《滿庭芳·曉色雲開
6.【宋】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7.【宋】秦觀《滿庭芳·紅蓼花繁
8.【宋】李清照《滿庭芳·小閣藏春》 
9.【宋】毛滂《滿庭芳·夏曲》 
10.【清】納蘭性德滿庭芳·堠雪翻鴉
11.【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