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聶榮5.2級地震

西藏聶榮5.2級地震

台北時間2010年4月17日8時58分,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聶榮縣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這次發生的地震區域與青海玉樹地震同屬巴彥喀拉塊體,但並不在一個斷裂帶。青海省地震局副局長任鐵生介紹,西藏聶榮與青海玉樹雖然相距不到200公里,但是,西藏聶榮和青海玉樹分別屬於青藏高原板塊不同的次級板塊,西藏聶榮屬於羌塘板塊,青海玉樹屬於巴顏喀拉板塊,西藏聶榮和青海玉樹也不在同一斷裂帶上。

基本信息

概括

聶榮5.2級地震聶榮5.2級地震

台北時間2010年4月17日8時58分,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聶榮縣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這次發生的地震區域與青海玉樹地震同屬巴彥喀拉塊體,但並不在一個斷裂帶。這已是聶榮縣今年的第3次5級以上地震,為震群型

原因

這次5.2級地震發生的原因,在於玉樹地震發生後,地殼內部的應力狀態出現了調整。與此同時,那曲地區地下的地殼內部也正在孕育一場地震。可以說,玉樹地震“激活”或加速了那曲地區的這次地震。 事實上,地殼內部活動十分頻繁,但孕育地震的過程並不一定會導致地震。只有地殼下某個地方的孕育過程達到了“臨界點”,外來的應力狀態改變才可能引發出一次新的地震。
用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解釋,就是一根繃緊的皮筋在沒有外力作用施壓的情況下,可以慢慢地恢復彈性;倘若持續施壓,外力作用超過皮筋的臨界點,就可能出現不可逆的現象,造成皮筋斷掉。 但孕育地震的過程難以預測。地殼活動的不確定性超出目前人類的預報水平。有時候,孕育過程中壓力可能會突然消失掉,有時候,也可能一直處在臨界點之下。
這次發生地震的區域與青海玉樹地震同屬巴顏喀拉地塊,但並不在一個斷裂帶上。這個地塊最近十幾年一直活躍著。青海省地震局專家經過會商、研判認為,西藏聶榮地震與青海玉樹“4·14”強震有一定的聯繫但非因果關係。

影響

2010年3月24日這一區域連續發生過5.7級和5.5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和牲畜死亡,但房屋倒塌、開裂等財產損失近4000萬元。2010年4月17日08時58分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聶榮縣(北緯32.5,東經92.8)發生的5.2級地震是聶榮縣今年的第3次5級以上地震,震中在老震區。這次地震估計會進一步加重前幾次地震使房屋出現的裂縫情況。  

基本信息

緯度: 32.5°
經度: 92.8°
深度: 10 千米
震級: 5.2
參考位置: 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聶榮縣

連結

概況

聶榮縣地理位置聶榮縣地理位置

聶榮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唐古拉山南麓。總面積9017平方千米。總人口3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聶榮鎮
聶榮縣轄1個鎮、9個鄉:聶榮鎮、尼瑪鄉、查當鄉當木江鄉永曲鄉索雄鄉、白雄鄉、桑榮鄉、下曲鄉色慶鄉。共有173個行政村。註:永曲鄉及其所屬的6個行政村、查當鄉及其所屬的10個行政村,以及當木江鄉的1個行政村(共2個鄉、17個行政村)均在青海省境內。

歷史

聶榮,藏語意為“悅耳谷”。元朝時境內出現了三個部落。明初又形成了一部落。後來這四個部落與比如、巴青、丁青等境內的另外一些部落一起,結成了在藏族歷史上稱之為“三十九族”的大集團,其活動的範圍稱“三十九族地區”。明朝中葉後,三十九族地區歸附占據在青海的土默特部俺答汗、喀爾喀部卻圖漢。1637年又為蒙古和碩特部據有。1732年清政府將三十九族地區暫劃歸西藏管轄。1751年又將該地劃歸駐藏大臣直接管理。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設霍爾基巧,管理各部落。1942年撤銷霍爾基巧,將三十九族地區劃分為聶榮等6個宗。1960年8月1日,聶榮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那曲地區管轄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