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度亡經

西藏度亡經

《西藏度亡經》是1995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蓮花生大士。本書是一部西藏佛學名著,依照佛教義詳細介紹了人死以後每天“中陰”的變化情形。它蘊含著一套豐富的臨終、死亡及死後世界的知識和圖景。此外,基於《西藏度亡經》的藏傳佛教“臨終關懷”具有終極關懷的性質,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涵蓋人從生至死的一切人生課題的智慧,這也是現代臨終關懷需要借鑑和發展的。這些內容具有強烈而廣泛的心理學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又名《中陰得度法》,是一部西藏佛學名著,由八世紀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士所著,並將其傳入西藏。全書依照佛教義詳細介紹了人死以後每天“中陰”的變化情形,特別介紹了“出勝”、“入勝”的一些概況與方法,書是詳細介紹了西藏佛教秘雜的中陰超度方法。《西藏度亡經》,又稱《中陰解脫經》,公元八世紀時被寫成經文。已經重複敘述生死的模式超過一千年了。

《西藏度亡經》,顧名思義,乃超度亡人之經典。它由藏傳佛教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師在公元8世紀寫成,經名為《中陰得度》(今譯為《西藏度亡經》,以下簡稱《度亡經》)。因其是掘藏,故有“偽經”一說。《度亡經》是一本廣泛流傳於藏民族及藏傳佛教信仰群體中的密宗經典,目前已成為一本每日禱告書,其對藏族人的影響,尤其對藏人生死觀念的影響,不容忽視。

書中提到的教法名為中陰聞教得度,此教法屬藏傳佛教最古老教派寧瑪派的大圓滿教法,屬佛教密乘。其意為,在人已離開人世之後尚未投生之前這個名為“中陰”的階段之間,呼喚他的名字,對他讀誦這部經典,向身在“中陰”境中的亡靈解釋種種“中陰險難”的恐怖,即使他不能證入不生不滅的法身境界或得報身佛果以了生死輪迴之苦,至少亦可得上品的化生或轉生以免落入餓鬼、畜生、地獄三惡趣中。

《中陰解脫經》的背景包含了佛教的哲學,這個哲學經常默照我們意識的來源。

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結束,許多曾經面臨死亡的人都說看到了光芒。死亡,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剎那,是人類精神覺醒最適當的時機。我們的人生就是要心靈成長,我們來到臨死的病床,要知道這為何重要。

死亡並不是一件哀傷的事情,而是可能在瞬間得到完全的解脫。死後會立刻進入中陰狀態,透過這個經驗,即使最不成熟的人,都可以擁有純潔的生命。

伊文思溫慈博士是一位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將《西藏度亡經》纂集印行於英國牛津大學。

心理學家容格不認為人死以後一切都消失了,他非常歡喜找到了《西藏度亡經》真正的意義,那就是“中陰解脫”。他把《西藏度亡經》稱作他一輩子的伴侶。

1960年代,美國科學家發現生命體都有光明。《西藏度亡經》認為,光明就是生命的本質,如果沒有覺醒,就會以生命的形式表現(生死輪迴)。這頭牛前世有可能就是你的母親。

哈佛教授分析光明的意義。他的描述類似《西藏度亡經》。

蘇南才仁正值壯年,卻在人生的旅程中倒了下來(無常)。他很難與這個世界分離(情愛)。也許會徘徊在三種中陰過程中。如果無法覺醒,49天以後,可能會往生為動物或下地獄(六道輪迴)。

作品目錄

前記

序(第一版)

序(第二版)

序(第三版)

序(普及本)

第一章導言

第二章前言

第一節死亡的科學

第二節轉生與復活

第三節意識的轉移

第四節真空的明光

第五節解脫的境界

第六節死後的景況

第七節解脫的道路

第八節投生的境相

第九節變易的相續

第十節業力的作用

第三章正文

〔乾編〕臨終中陰與實相中陰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神識的遷移

第三節本法的讀誦

第四節誦法的實施

第一部分:臨終時的中陰境相

(一)死亡的徵候或臨終中陰的第一階段:死時現前的初期明光

(二)臨終中陰的第二階段:剛死之後所見的續發明光

第二部分:體驗實相時的中陰境相

(一)在實相中陰的第三階段:業幻現前時體驗實相

(二)初七:第一至七天,喜樂部聖尊現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