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拉托爾

西蒙·拉托爾於 1955 年出生在英國的利物浦。他的父親雖然是一位有著 出色的經營手段的商人,但卻可以說是一個實足的音樂迷,業餘時間經常在 家裡彈奏鋼琴。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當20世紀進入到後半葉時,世界指揮藝術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光燦燦的指 揮新星,這些朝氣蓬勃的新一代天才人物,紛紛在 20 世紀的中後期登上了世 界指揮舞台,以他們無可爭辯的雄厚實力,向人們顯現出了充滿著未來希望 的聰明才智。在這批新星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人物有托馬斯、西諾波利、 夏伊、拉托爾、古勒和夏費等等,他們所顯露出的稀有才華和迅速開創出的 光輝業績,已經充分地向世人證明了他們是 20 世紀中的最後一批指揮生力 軍,而且也必將是一批將 20 世紀的指揮藝術傳統帶到 21 世紀中去發揚光大 的人物。然而假使人們要從這一批人物中,再選出一些更加有意義的人物的 話,那么拉托爾肯定應該是名列前茅的人物之一,因為他不僅是其中最年輕 的一位,而且也是最具有超越天才和風格的人物,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卡拉揚 生前就曾對他寄以過極大的希望,而評論家們則將他看作是一顆奔向 21 世紀 的真正的未來巨星,由此看來,拉托爾是理應成為這批傑出的天才人物奔向 新世紀的排頭兵的。

人物經歷

西蒙·拉托爾於 1955 年出生在英國的利物浦。他的父親雖然是一位有著 出色的經營手段的商人,但卻可以說是一個實足的音樂迷,業餘時間經常在 家裡彈奏鋼琴。父親在這方面的特殊愛好,無形中給幼小的拉托爾帶來了深 刻的影響,當時年僅三、四歲的拉托爾經常被父親彈奏出的音樂所感動,他 不但聽得入神,而且還會不由自主地用小手跟隨著音樂的節奏輕輕地拍打, 顯露出了非常令人吃驚的音樂天賦。拉托爾從小就喜愛打擊樂器,並且已經 自學得很像樣子了,當他長到 8 歲那年,就已經在當地的青年樂隊中充當打 擊樂手了。拉托爾對指揮專業很早就入迷了,在他九歲時隨父親去聽一場音 樂會時,就開始對指揮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每當他去聽音樂會時,都會 在結束時趕到後台去看他所崇拜的指揮家。1970 年,年方 15 歲的拉托爾在 利物浦指揮了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舉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場交響音樂會,演 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人們都紛紛以一種驚奇的神色稱讚著這位還沒有進音 樂學院學習過的天才少年指揮家,一時間,評論界以熱情的措詞將他稱為“天 才的指揮童子”,而當時的《每日電訊報》則說得更為透徹和富有遠見,這 個報刊所發表的文章是這樣評論拉托爾的:“年方 15 歲的拉托爾在指揮台上 的那種指揮若定的架式和莊嚴穩重的神態,使我們仿佛已經預見到了一位未 來的指揮大師”。

1971 年,拉托爾進入了著名的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在校期間, 他曾經在他的家鄉利物浦以及他的母校中指揮過馬勒的交響曲,1974 年,他 又作為指揮系的學生而參加了在英國伯恩茅茨舉行的約翰·普萊爾國際指揮 比賽,拉托爾在這次比賽中才華出眾,技壓群芳,一舉奪得了比賽的第一名, 使所有參賽的選手和評審們都感到了由衷的驚訝。 1975 年,拉托爾從倫敦 皇家音樂學院畢業,這時,早已相中他的英國伯恩茅茨交響樂團便立即將他 聘為該團的助理指揮,第二年,他家鄉的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也急不可待的 將他聘為該團的副指揮。拉托爾在這個樂團中整整幹了三年,在這三年中, 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經驗的逐步積累,使得他在專業技能上迅 速地成熟了起來,慢慢地,樂團中的每一個人都開始信服這位青年指揮家了。 拉托爾在這段時期里,除了在伯恩茅茨交響樂團和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中任職以外,同時還兼任了英國廣播公司蘇格蘭交響樂團的副指揮,並且還在一 次特殊的盛會中,在著名的節日大廳中成功地指揮英國一流的新愛樂樂團舉 行了一場音樂會。 1979年,拉托爾告別了他的故鄉利物浦,來到了位於英 國中部的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罕,開始受聘擔任了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常 任指揮職務。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創建於 1920 年,它是英國一個歷史悠久的 著名樂團,當年該團創立時,英國著名的作曲家埃爾加曾親自指揮了該團的 創團首演,以後在近 50 年的時間裡,先後有許多名聲顯赫的指揮大師訓練和 領導過它,使得它的聲譽一步步的提高了起來,而這次任命拉托爾為常任指 揮,的確是很多人在預先都想像不到的事情,因為當時的拉托爾不過只有 24 歲而已,而聘用這么年輕的常任指揮,確實是該團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當然, 對於拉托爾的任命也並非該團長期蓄謀已久的決定,而是一個帶有巧合的偶 然機會促成了這件事,這段不平凡的經歷是這樣的,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 前任指揮是 1969 年上任的法國著名指揮家弗雷莫,他在位的十年間,曾為這 個樂團的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弗雷莫以他的藝術天才和精湛技藝,曾使 這個樂團在前進的道路上邁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然而,弗雷莫的工作也有 著致命的缺點,首先,他那根深蒂固的法國藝術風味,使這個具有英國傳統 的名牌樂團逐漸喪失了自己原有的民族風格。其次,弗雷莫在演出曲目上過 於法國化的安排也使得樂團的成員們很不滿意,於是樂團與指揮之間便產生 出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分歧,而這種矛盾分歧的結果是以弗雷莫憤然辭職 而去告終。弗雷莫一走,樂團的狀況一下跌到了雜亂無章的混亂邊緣上,就 在這個時候,年僅 24 的拉托爾便被人們選中而推上了指揮台。令人吃驚的 是,這位可愛的、長著一頭長頭髮的大孩子,竟然憑藉著自己的過人天賦, 在很短的時間裡便使這個樂團的整體水平得到了奇蹟般的恢復,並且通過他 的大膽而有效的實踐,逐步在樂團中建立起了以他自己獨特風格為特點的整 體演奏風格,這種大刀闊斧的領導天才和指揮能力,無不使所有的人對他既 刮目相看又欽佩倍至。從這以後,拉托爾便使這個樂團實實在在地變成了他 掌握之中的藝術領地,正因為如此,從 1979 年開始一直到現在,他始終是這 個樂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

拉托爾是一位思想開放的指揮新秀,他的眼光總是向前看的,在擔任了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以後,他大膽地指揮樂團排演了一大批後期 浪漫主義作品、印象派作品和 20 世紀的現代派作品,其中包括他所擅長的馬 勒、德彪西、拉威爾、西貝柳斯,雅那切克、巴托克、埃爾加、布里頓、沃 安·威廉斯、格什溫、尼爾森、亨策、普羅科菲耶夫、勛伯格、貝爾格、威 伯恩、斯特拉文斯基和馬克斯韋爾·戴維斯等人的作品。至此,拉托爾以積 極指揮和推廣近現代作品而引起了世人的倍加關注,從而獲得現代音樂指揮 大師的雅號。

人物特長

拉托爾的指揮技藝是異常高超的,他那果斷的精神和敏捷的反應,以及 掌握和理解作品風格及內容的深度和速度,都是人們交口稱讚和為之傾倒 的。他的指揮風格是生動、流暢和富有朝氣,同時也有著鎮定自若的大將風 度和對樂隊的極好的控制能力。他的指揮棒技巧精確無誤,因為他有著天生 敏銳的良好節奏感。而這種帶著天才性的節奏感覺,則是指揮現代派音樂時 所必不可缺的重要條件。拉托爾是一位十分善於把握作品時代風格的指揮 家,在他的指揮曲目中,同樣包括著許多古典主義和前期浪漫主義作曲家的 作品,例如:海頓、貝多芬、勃拉姆斯、柏遼茲、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然而他對於演釋古典主義經典作品持有著非常謹慎的嚴肅態度, 例如:像貝多芬這樣的偉大而又高 深的作品,拉托爾就認 為應該等到他年齡再大一些、閱歷再深一些時再去指揮,以便能夠獲得音樂 和思想內容上的更為深刻的理解。

在當今的世界指揮藝術中,拉托爾是被人們所普遍看好的傑出人物,很 多評論家都將他稱之為“21 世紀的希望”。卡拉揚在世時,就曾不止一次地 對他表現過高度的讚賞和熱切的期望。而在卡拉揚去世以後,柏林愛樂樂團 中的很多人又都提議請拉托爾來做接班人。然而拉托爾本人卻無意去競爭這 個職務,在他的心目中,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始終是他最為理想的歸宿。拉 托爾是一位作風謙遜的指揮家,在專業技藝和藝術修養上面,他非常注意向 老一輩指揮大師學習。在歷代指揮大師中,他最為崇拜富爾特文格勒和朱利 尼。而在他早期的藝術生涯中,也曾深受過海丁克和布列茲的影響。

人物成就

拉托爾不僅是一位傑出的交響樂指揮家,同時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歌劇 指揮人才,他每年都定期在格蘭德本歌劇節上指揮歌劇演出,在這方面表現 出了極大的興趣。他曾熱心地指揮過諸如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 雅那切克的《狡猾的小孤狸》、普羅科菲耶夫的《對三個桔子的愛情》和斯 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歷程》等一系列近現代歌劇,顯示出了極高的駕馭能 力和歌劇指揮技巧,除此之外,他還曾指揮了一系列帶有聲樂部分的大型作 品,這種事業上的偏愛,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得助於他那位身為歌唱家的妻子 埃麗絲·羅斯的影響。

拉托爾是一位精緻而幹練的年輕指揮家,在他的身上,既有著作為一個優秀藝術家的天才素質和深厚修養,又有著作為一個普通青年人所具有的熱 情精神和活潑性格,他對於室內樂和爵士樂有著同樣的喜愛程度,對於合唱 音樂他也有著獨特的鐘愛。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位十分隨和而又平易近人 的人,而在工作中,他又是一位嚴格而又較真的任性者,但是有一點,他從 不向樂隊隊員提無理的要求,在業務上,他所要求的起點是非常之高的,難 怪有人說他對藝術上的要求威嚴得像一個暴君。

拉托爾現在已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牌名星了,在全世界,欽佩和崇拜他的人正在迅速地增加著,然而拉托爾卻決不是那種曇花一現式的流行人物,他 的天才是貨真價實的,他在世界指揮藝術中所獲得的每一個成就都是真正實 力的體現,正因為如此,人們在展望指揮藝術的壯麗前景時,才將他看作是 一顆奔向 21 世紀的未來巨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