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航四校

西航四校

西航四校,全稱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子弟第四國小。西航四校創辦於1975年,校址位於西航一中院內,是隸屬於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全日制國小。1983年7月16日遷址於現在學校所在地——徐家灣文體路,校舍獨立。遷校之初,學校占地8.3畝,校舍2463平方米。遷校後成立了學校支工會。

基本信息

發展簡史

(1984.1~2006.10)

歷史沿革(歷屆校長名錄)

1984年元月——1991年元月 張文章 書記:范硯池

1991年元月——1996 年元月 高淑琴

1996年元月——1997年9月 李翠萍

1997年9月——2000年元月 徐麗華

2000年元月——2002年2月 李文莉

2002年2月——2006年4月 高登發

2006年4月——2013年3月 王彥金 書記:楊 輝

2013年3月——唐玫 書記:馬宏

二十年來學校發展概況

(一)1984年元月——1991年元月

1、領導班子成員

1984年元月,張文章任西航四校校長,范硯池擔任書記,高淑琴擔任副校長;盧琴芳任教導處主任;趙蘭英擔任大隊輔導員;李振忠、劉興年先後擔任後勤主任。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發展到1985年,學校有教學班21個,在校學生825名,教職工六十餘人。

其時的西航四校,原來的校舍條件很不完備,教學樓只有現在的教學中樓和教學北樓,師生廁所為露天旱廁,草場為土地,遇到下雨,學生不能出操。為了改善教學條件,嚴有順校長主持修建了教學北樓後一幢平房;修建了校大門以南的13間門面房,修建了學生廁所。

為了改善學校校舍面貌,從1986年後起,張文章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展開了校容校貌的整治。經過師生不計勞苦、不計報酬的努力,學校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學校綠化面積大大增加,增設了學校花壇;修設了學校草場的主席台;在校大門口北邊修建了師生腳踏車棚,學校整個面貌變得井然有序。

1984年學校被評為“文明禮貌月先進單位”;

1985年獲得西航公司“先進黨支部”。

1985年4月,鄭秀華老師的語文課教學,獲得未央區和西安市第一名。

1988年,學校參加首批職稱評定的老師共有31位被評為小教高級職稱。

1989年,全廠掀起了捐資助學的熱潮,廠內職工捐款,廠內學生桌椅定做,大大改善了師生學習條件。其中全校教師共捐款1110元。

1989年12月8日,省教育廳對學校進行了普九工作驗收。

1990年6月21日,學校被西安市教育委員會和西安市體育委員會聯合授予“西安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在教師培訓方面,強化基本功的訓練,教師隊伍專業素養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每年的區國小統考中名次列前;學生課餘活動豐富多彩,多名學生在省市區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其中王華同學獲得陝西省和全國微機競賽第一名。1985年,六年級學生參加未央區作文競賽獲得團體第一名、數學競賽全區第二名;1986年,參加未央區小學生團體操競賽,榮獲第二名。學校藝體活動逐步形成特色。

(二)1991年元月——1996 年元月

1、領導班子成員

校長高淑琴、副校長盧琴芳、李翠萍,李翠萍、李友蘭擔任教導處主任,趙蘭英先後擔任大隊輔導員,劉興年、高鳳萍擔任總務主任。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學校發展到1991年,教學班27個,在校學生達到1118名;教職工83名。

隨著公司供暖設施的建設,校園供暖建設於1990上半年完成,告別了學校自燒供暖的歷史;拆掉了學校原有的腳踏車棚,修建了校大門北面二層的教學樓和操場西南角的小二樓,並不斷加強和完善部室建設。

1993年3月,學校被未央區教育局授予“實施初等義務教育”先進學校;

1994年,學校在“國際家庭年”活動中,被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教委聯合授予“優秀家長學校”稱號;

在這幾年間,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均上了一個台階。全區實行的年級統考,均能保持在區內前三名;德育特色逐漸形成,少先隊工作成績突出,黨支部、少先隊、工會多次被區有關部門授予“先進單位(組織)”稱號;體育工作成績突出,1990年參加未央區首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榮獲國小組團體冠軍,參加未央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團體第二名。此外,參加市區兩級的小學生學科競賽,多名學生人次獲獎。

西航教培中心對所轄四所國小實施了三年進行一次體育運動比賽、三年一次書畫大賽、三年一次合唱比賽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藝體素質,學校連年保持四所國小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藝術教育成果顯著,特色明顯。

(三) 1996年元月——1997年9月

1、領導班子成員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李翠萍;李友蘭擔任副校長,教導處由馬宏同志擔任主任;總務處一直由高鳳萍任主任;少先隊由趙蘭英擔任總輔導員。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學校發展到1997年時,有27個教學班,學生1200餘人。到1997年年初,學校按照西安市教育局要求,停辦了學前班。此後隨著西安市北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學校進入良性發展期。

1996年時,學校教職工約76人,大部分為中師或高中學歷,在此之前的教師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來源於廠內職工,經西航工學院師資班培訓後到校任教。從1996年開始,學校才逐步放開在師範學校招聘教師,豐富了教師隊伍。

繼續加大教師專業素質的培訓力度;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在社區內外口碑良好。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1996年,學校對操場進行了平整和硬化,學生課間活動場地得以改善。

1997年初,學校對校大門北邊二層小樓和教學北樓進行了連線改造,學校部室基本齊全。

1997年上半年,學校拆除了石砌的東圍牆,由西航公司和學校聯合出資,購買了五龍湯二層房屋作為辦公室及教室用房,共28間。

(四)1997年9月——2000年元月

1、領導班子成員

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由原三校校長徐麗華擔任;李友蘭擔任副校長,教導處由馬宏同志擔任主任;總務處一直由高鳳萍任主任;少先隊由李琦華擔任總輔導員。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學校教學班基本穩定在22個,在校學生1200餘人。在校教職工約六十三人,大部分為中師或高中學歷;部分教師開始注重學歷進修;學校注重教師的業務學習,配發了業務學習筆記本,定期檢查,教師的主動學習已成為一種習慣;學校還為教師每人配發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教師專業素質不斷提升。

從九八年開始,學校申報了《小學生主體性發展實驗》的研究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大大改變了固有的教學模式。

學校確定了國旗下宣誓誓詞:我是西航四校的一名學生,我愛我的學校,我愛的老師,我愛我的同學,我要做到:誠實、勇敢、勤奮、健美。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重新平整了操場,對教學樓之間的小院進行了水泥硬化;對校舍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對教學樓內外進行了粉刷。

針對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嚴重缺少的現狀,學校先後投入建設了無盤工作站微機室一座、建立了電教室、教師備課室、校園電視台,為每間教室配備了29寸康佳彩電,完備了校舍的閉路系統,更換了每間教室的黑板為磁性黑板,這些電教設備的投入,在當時教培中心四所國小中處於領先。

(五)2000年元月——2002年2月

1、領導班子成員

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由原西航二中書記李文莉擔任;李友蘭、馬宏先後擔任副校長,教導處先後由馬宏、韓煒同志擔任主任;總務處一直由高鳳萍任主任;少先隊由李琦華擔任大隊輔導員。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這一階段,是學校發展相對的滯後期。學校教學班基本穩定在22個,學生卻只有900餘人,學校發展處於低谷。在校教職工約六十三人。

在教師培訓上,不斷創造教師觀摩學習的機會,強化了教師電化教學手段和計算機操作的培訓;完善學校師德考評體系,教師隊伍穩定;在學生的評價上,設立單項獎,設立了學生獎學金制度。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2001年暑假期間,學校投入資金,對學校操場進行了水泥硬化;

按照上級環保部門的要求,拆除了學校原有的鍋爐房,師生飲用水改用電熱爐供給。

(六)2002年2月——2006年4月

1、領導班子成員

校長兼支部書記:原一中書記高登發

副 校 長:馬 宏

教 導 處 主 任:韓 煒 王曉宏

學 生 處 主 任:韓 煒

總 務 處 主 任:高鳳萍

大 隊 輔 導 員:李琦華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這一時期,是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對外加大了宣傳的力度,開始大幅度增加招生數。為了擴大招生,在校長的親自帶領下,學校沿街、沿村散發學校招生宣傳單;為了方便周邊學生上學,學校對學生實行接送、加餐、住宿等服務。到2003年,北至高陵馬家灣,南至太華路、龍首村、西至朱宏路、東至上水腰村,基本都有學生在校就讀,這基本奠定了四校招生的格局,為以後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校學生數上首次實現了借讀生人數超過廠子弟學生數。

2002年秋季,就實現了開門紅:新生招生近300名,轉入學生也大幅度增加。以後幾年,保持了較快的在校學生增長率,其中2004年新招一年級學生400餘名。每年均要增加一到兩個教學班,直到2005年,囿於課室的限制,學校的發展規模逐步穩定在35個班,學生1800餘人左右。

學校重視安全工作,設立了學生處,全面負責學生安全、學生食堂、接送車輛等。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2002年,投資11萬元修建了由著名作家賈平凹題寫校名的校大門;修建了“小橋流水”風景角;巧借校舍走廊的優勢,10月份投入一萬餘元完成了學校藝術長廊;投資1萬元建設了校園的音樂鈴聲;投資修建了藝術活動部室:美術活動室、美術展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等;拆除了石砌的南圍牆,設定欄桿美化。

學生飲用上了純淨水;修繕了學生的宿舍;開設了學校食堂;為中午託管學生購置了休息床和被褥。

2003年7月18日,接收了原西航一校的部分校產,順利接收了15名教師和230餘名學生;拆除了校大門以南的門面房;新建教學西樓一座;粉刷了北教學大樓;對校大門進行了重新修建;修建了近200平方米的舞蹈教室和多功能廳各一間;為所有辦公室配備了計算機;調整了辦公室,完善了部室建設,使學校部室達到一部28室;校園區域網路初步建成,每間教室及辦公室都是網線到位;為新一年級教室配備了計算機;更換了學生桌椅610多套;更換了80餘套辦公桌椅,改善教師辦公條件,教學硬體基本達到市級一流水平。校園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2004年,投入30餘萬為學校操場鋪設了人工草坪;繼續增加了低年級教室的計算機配備;

2005年,投入37萬,建立了校園區域網路、舊微機室的硬體升級和60座的微機室一座。

4、辦學水平和特色

從2002年起由高登發主持學校工作以來,依靠西航公司、教培中心和未央區教育局的領導和支持,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獲得跨越式的發展:

高登發校長初到學校,感到了四校發展所面臨的嚴重形勢:周邊學校發展很快,學校硬體條件相對薄弱和落後,適時提出了學校必須迎頭趕上的發展思路。上等級、創名校成為當時師生的共同願望。

學校確定了新的辦學指導思想:以課程改革為突破,以隊伍建設為基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辦學理念:尊重個性、和諧發展。

辦學目標:依託企業、面向社會、服務社區、創建名校。

培養目標: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學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五年發展規劃。2002年,依據學校的藝術教育優勢,以創建未央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為起點,開始了四校一年強基礎,三年固特色,五年創辦現代化學校、實現大跨越的發展目標。

2002年5月,被未央區教育局授予“素質教育特色學校”;

2003年,儘管收到突如其來的“非典”的影響,全體四校教師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利用暑假休息時間,完成了學校圖書、檔案資料、部室建設等大量的工作。

2003年12月2日,學校接收了西安市教育局授予“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驗收,專家稱四校是精品,在全市驗收的20多家學校中,學校名列第三名;

12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的督導評估和一級國小的驗收,專家組給予了四校很高的評價:歷史不悠久,但發展很快,脫穎而出,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學校在當年被驗收的四所國小中,名列第一。2004年2月19日,在學校濃重舉行了西航四校“西安市一級國小”的受牌儀式。這樣的成績和評價,大大激發了全體師生再創新輝煌的信心。

2004年3月10日,學校順利接受了西安市“紅十字示範學校”的驗收;

2004年,學校順利通過了陝西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驗收;並在未央區教育局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評估中得分最高,獲得了未央區國小督導評估第一名。

2004年被國防工辦系統授予“外語教學實驗學校”;“國防工辦紅旗大隊”;西安市“紅旗大隊”稱號;

2004年9月,學校與高陵縣桑家中心國小結對為幫扶學校,在此後的兩年時間內,學校本著“互學、互助、共進、共榮”的原則,不斷加強與桑家中心國小校際之間的交流與聯繫,就學校管理、創建特色、教師培訓、校本教研、提高辦學效益等多方面進行了指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學校的輻射和示範作用得以發揮。

2005年被陝西省國防工辦系統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學校”;王旭莉、尤雲霞被授予優秀班主任;

2005年,學校向未央區、西安市教育局遞交了創建省級示範國小的創建申請和自查報告。由於當時未央區教育局未將學校晉升工作列入計畫而延期。

2005年,學校作為未央區新課程改革與實驗示範學校接受了省教育廳的調研。

2006年年初,學校制定了新的五年發展規劃,並於3月1日再次向上級遞交了創建省級示範國小的申請。

2003年,學校數學教研組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研組;

2004年,學校語文教研組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研組;

2005年,學校六年級教研組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研組;

學校2004、2005、2006連續三年被評為國防工辦系統先進學校;

獲得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是:

楊嶸、王湘臨、劉國梅、張琳、王曉宏

2003年7月,學校先後編輯出版了《學校制度彙編》、《教師教學隨筆集》、《教師論文集》;出版了學生習作集《童心無疆》上下兩冊;出版了學校校本教材《美文賞析》;

2004年,《航空普教雜誌》四個封面刊登介紹了學校的各個方面;2005年11月,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先進經驗發表在《航空普教協會信息通訊上》;

2006年6月,關銘偉所帶班級被評為西安市先進班集體;

2003年6月,學校五年級3班被評為西安市中國小“先進班集體”,王霞斌老師被授予“優秀班主任”;周芮瑜、孫世軒被西航教培中心授予2003年度“雛鷹好少年”稱號。

(七)2006年4月——至今

1、領導班子成員

校 長:原二校校長王彥金

書 記:原三校德育校長楊輝

副 校 長:馬 宏

教導處主任:王曉宏 武衛東

學生處主任:韓煒

總務處主任:高鳳萍

大隊輔導員:雷琳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隨著北城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外來人口的急劇增多,來校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而學校校舍嚴重飽和。針對上述情況,學校對在校學生數採取了適當的控制,學生人數在2006年初的基礎上略有增加,達到1840左右;教職工人數97人(含9名外聘、返聘教師)。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2006年暑假,學校改造了老教學樓窗戶、護欄、走廊等;繼續添置和更新了學生桌椅100餘套。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確立了以“誠信、進取、輕鬆、成才”為核心理念的“青松”主題校園文化,在學生當中徵集了“青松娃娃”為主題形象。

精心策劃和製作了“中華傳統美德”主題長廊,分為誠信、愛國等十大篇章,既強化了激勵和警示的教育作用,又體現了學校經典誦讀這一校本特色,營造了濃郁的書香和人文氛圍。在班級文化建設上,設立了班級名片、藝術角和“輕鬆書吧”。

校容校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4、辦學水平和特色

學校確立了“以校為本,創建特色”的管理理念,並確定了:“目標管理、激勵管理、情感管理、動態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等評價體系。

學校工作以2006年晉升陝西省示範國小為契機,全面提升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素質教育等工作水平。在認真自查的基礎上,再一次明確了學校辦學理念:

辦學目標:以人為本 尊重個性 和諧發展

發展目標:近期目標是2006年晉升省級示範國小;

長遠目標是堅持內涵式發展,爭創現代名校。

校 風:尊重 民主 和諧 安全

教 風:篤誠 博學 摯愛 啟迪

學 風:禮貌 樂學 合作 創新

校 訓:做好小事 成就大事 做好今天 成就明天

2006年學校先後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學校”;“西安市支教先進學校”;陝西省“關愛成長行動-黨史教育與民族精神宣傳教育活動先進單位”。王彥金校長被授予“關心農村教育的好校長”稱號;校長王彥金、書記楊輝、副校長馬宏均被授予“關心少先隊工作的好校長”稱號。

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2006年12月6日,學校順利通過了省示範國小的驗收。

辦學特色

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形成的,經過多年來的積澱,西航四校的教育教學呈現出四個明顯的特色:

1、師資力量

在八九十年代,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注重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通過兩筆字、說課、上課、全過程評優、學科水平測試和教師基本素質的培訓,使教師的整體素養得以提高。目前,學校主要圍繞學習型組織的建立,不斷促進教師向智慧型、複合型、科研型轉變。通過多年的積澱,學校造就了一支師德修養好、理論水平高、學科造詣深、業務技能精的現代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89人 。平均年齡32歲 ;高級教師60人;占教師總數的67%, 教師學歷達標100%,大專以上學歷80人,其中大學本科41人;學校共有省市區級骨幹教師和學校學科帶頭人25人,占專任教師的28%,其中占中青年教師的88%。

學校通過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改實驗、學歷進修、崗前培訓和拜師學藝等形式,幫助教師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開展教學研究、交流、分析和討論,使教師的整體水平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

2、德育特色

四校德育工作多年來以學生的養成教育為重點,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隨著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要求,學校圍繞‘行為養成、三講兩實踐、民族精神、八榮八恥’為德育工作主線,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工作優勢,加大對德育工作的領導。我們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勞動、生活、健體,為推進該校素質教育不斷向前發展而努力。

(1)、德育基礎工作,抓常規、重實效

①、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提高德育工作的認識。

堅持完善兩個隊伍建設:德育領導班子隊伍和教師隊伍

堅持健全兩個網路體系: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老師、家長、校外輔導員三位一體

堅持三項基本建設:家長學校;心理諮詢;校園文化

②、狠抓學生常規養成教育,在常規工作中創新意、抓重點,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如各中隊輪流舉行升國旗儀式,召開晨會、班隊會、主題隊會,舉行班隊會觀摩評比,開展衛生流動紅旗、雙文明班級的評比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自我教育。同時,大隊部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如低年級“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早日帶上紅領巾” ;中年級“學好交警手勢操,爭當馬路小天使”、“我給小樹做名片”、“烈士墓前憶先烈” ;高年級“法制教育講座”、 “我為弟妹上隊課” 等;全校性的活動有:“讓教室的牆壁會說話”、“故事大王擂台賽”、“童聲誦美文古詩詞誦讀比賽”、“我能行—手工製作擂台賽”、 “捐讀新書、共同進步”等系列教育活動。

(2)、德育主題活動,有創新、樹品牌

近年來該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主題活動:紅領巾與光榮同行、長征精神伴我成長、我是創衛小先鋒、我和爺爺同升國旗、紀念抗戰振興中華、延安精神駐我心、爭做文明小公民、手拉手 走過冬天、我和盲啞同學手拉手、心繫航空手拉手等。這些德育主題活動受到師生、家長、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中央以及省、市電視台、報紙、網站等新聞媒體多次對這些活動進行宣傳報導,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未央區教育局也曾多次在該校召開德育工作現場交流會,介紹我校德育工作的先進經驗。

學校德育工作在不斷創新實踐中,不僅取得了各級各類的榮譽,而且學校領導也多次被評為省、市、區級“關心、支持少先隊工作好校長”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先後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中隊輔導員和省市區各級三好學生。

3、藝體特色

我校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實踐與體驗,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旗幟下,學校積極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出一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體育、藝術特長生。

合唱隊:以一曲《誰說女子不如男》作為學校藝術表演的保留曲目,多次參加省市區和公司文藝匯演,多次獲得一等獎,並參加了陝西電視台TV好時光的錄製和演出;學校合唱隊還不斷推陳出新,在各級比賽中給觀眾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管樂隊:雖然成立不久,但管樂隊高水平的演奏多次參加各類演出,並多次應邀參加敦善中小學生管樂節,在區內外教育系統頗具影響。

田徑隊:學生田徑隊多次以遙遙領先的成績穩居全區團體總分第一;1985年,未央區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二名;1987年,未央區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一名;並連續在西航教培中心小學生運動會上取得冠軍。

足球隊:連續多年的區賽冠軍;1983年,獲得西安市小學生女子足球冠軍;1984、1985連續兩年獲得未央區男子足球第二名;1986年,獲得西安市小學生足球第一名;1989年,學校男子足球獲得西安市比賽亞軍,並代表陝西省小學生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青少年萌芽杯賽”。

女子籃球隊:85年~93年,學校女子籃球隊多次參加省市區級比賽,成績優異。1985年未央區第一名;

另外,學校在桌球、射擊等項目上,在八十年代,代表著未央區該項目的最高水平。

4、科研特色

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從以“基礎·興趣·個性”為主線的改革實驗起步,先後擔任了《小學生主體性發展實驗》、《大成全韻語識字》、《新課程教改實驗》、《創新教育與實踐》等課題。

2004年,學校結合新課程改革,開始了以校本教研、校本課程、校本培訓為主要內容的新的探索,進行了“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三大層次的教研活動,師生受益匪淺!

2006年元月我校申報參加陝西省教育學會十一五教研課題:《小學生經典誦讀內容及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源於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通過三年的實踐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作品五萬字左右(選自經史子集、唐詩、宋詞、蒙學讀物)。其二尋找適合小學生誦讀的科學方法。

學校在2006年6月,還申報和參加西安市教育學會”小課題”研究,目前有教師有81位參加研究,共72個專題。

紮實有效的教研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師發表論文、獲獎論文層次高、數量多;繼2003年我校數學教師武衛東、于思靜、李宏剛成功編寫三至六年級奧數系列叢書之後,2006年9月教導主任王曉宏、數學教師于思靜、語文教師吳文敏、陳娜、趙曼等老師編撰的《精舉一點反三練》語數系列叢書在全國正式出版發行;英語教師唐惠敏還參加了陝西旅遊版國小英語教材的編寫。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西航四校在三十餘年的孕育和積澱中,錘鍊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青松學子”,總結出了一套特色鮮明的辦學經驗。現在的四校,校園環境典雅、硬體設施先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贏得了家長的信賴、社會的認可,並多次受到省、市、區的獎勵和表彰,基礎教育示範基地的地位正在形成。全體四校人將一如既往、積極探索、開拓進取,把四校辦得更好。

師資力量

姓名 性別 學科 等級
武衛東 數學 省級骨幹教師
李寶茹 英語 省級骨幹教師
關銘偉 語文 省級骨幹教師
王霞斌 語文 市級學科帶頭人
王曉宏 美術 市級骨幹教師
於思靜 數學 市級骨幹教師
何紹紅 語文 市級骨幹教師
白燕 語文 市級骨幹教師
梁西梅 語文 區級骨幹教師
吳文敏 語文 區級骨幹教師
孔欣平 音樂 市級教學能手
郭劍 科學 區級教學能手
楊榮 數學 區級骨幹教師
韓玲 語文 區級骨幹教師
鄭紅艷 語文 區級教學骨幹
王麗卿 音樂 區級教學能手
鄭媛媛語文
巨紅體育
張瑩 語文
韓燕英語
段偉數學
陰鑫星體育
魏威體育

學生風采

李佳浩(2014屆):未央區運動會400m第一名且打破記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陝西師範附中。

張子文(2014屆):未央區作文競賽一等獎,演講比賽一等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工大附中。

入學條件

凡年滿6周歲學區內適齡兒童均可入學報名(西航四校學區為:未央區渭濱街以東西航公司子弟、)。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需提供“五證”方可辦理入學(父母工作證、戶口本、暫住證、用工證明、戶籍所在地學校和教育局同意流出就學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