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帝國

建都長安的西漢帝國,秦朝滅亡後,劉邦、項羽兩人為了爭奪天下,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任用蕭何、張良、韓信等政治、軍事家,打敗了兵力遠遠超過自己的“西楚霸王”項羽,最後用重兵把項羽團團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這就是有名的“垓下之圍”。項羽在“四面楚歌”聲中,突出重圍,逃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而死。

國家介紹

西漢王朝開始於公元前206年,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又稱“前漢”,共傳12帝,到初始元年(公元8年)滅亡,統治214年。它的疆域東南至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西南達今雲南、廣西、越南的中部,北至大漠,東北達朝鮮半島北部。

西漢基本上繼承了秦朝的制度。漢初實行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漢高祖之後的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政績很好,出現了“文景之治”。漢武帝又採取措施加強皇帝的權力和軍事力量,改革貨幣制度,把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增加了國家財政收人。

西漢在政治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實行分封制,分封一些功臣到各地為王。後來,劉邦以各種罪名逐步取消了這些王國,只封劉姓子弟為王。文景時期,劉姓的諸侯王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尖銳,吳、楚等七個王國還發動了叛亂。
西漢初年,匈奴經常侵擾北方邊境。漢武帝統治時,大舉反擊匈奴,霍去病、衛青等將領率軍直搗漠北匈奴王廷,從此解除了匈奴的威脅。漢武帝還派遣張賽出使西域,不僅溝通了西漢與西域各族的關係,還開通了絲綢之路。從此中國的絲織品、陶瓷器、漆器等特產不斷地運向西方,中亞和歐洲的物產東運到中國,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交流。
西漢時,中國的農業生產技術有了新的發展。當時,已套用了先進的“代田法”、“區田法”、“溲種法”等農業技術,政府也比較注意興修水利。採礦和冶鐵手工業也有了發展,鐵製品大大增加,逐步取代青銅製品,成為主要的生產和生活用具。當時,能織造出帶花紋的絲織品;漆器製作精美。

西漢後期

政局動盪。大地主、大官僚拚命地吞並土地,使許多農民破產流亡,皇帝和官僚們還追求享樂,社會矛盾激化。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漢元帝的皇后王氏的侄子)乘機奪取了西漢帝國的政權,做了皇帝,建立了新王朝。公元23年,在赤眉、綠林等農民起義軍打擊下,王莽被殺。劉秀趁機建立了東漢帝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