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之戰

西海之戰,發生於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春,是蒙古韃靼部內部之間的爭戰。

基本信息

簡介

正德年間(1506—1521年),韃靼太師亦卜剌及卜兒孩等殺達延汗長子阿爾倫後,逃往西海(今青海湖),占據一方。達延汗死後,阿爾倫之子卜赤繼汗位,亦稱小王子。是年春,小王子的叔父蒙古右翼三萬戶吉囊策劃出兵西海,進攻亦卜剌等。時卜赤擁兵10餘萬屯駐河套(位今內蒙古一帶)地區,並分兵數萬騎攻邊,掠延綏(今陝西榆林)、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等城,然後南進至固原,遭明守軍阻擊。吉襄果斷決策,突然折師,率領5萬兵馬西渡黃河,奔襲西海。亦卜剌突遭襲擊,不戰而潰,損失慘重。吉囊乘勝擴大戰果,殲滅亦卜剌、卜兒孩兩部,控制西海,留兵駐守。
點評: 此戰,吉囊採用聲東擊西之策,以攻擾明邊作掩護,出其不意,奔襲西海,一舉殲敵,充分體現了蒙古部落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特點。

相關條目

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