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流基

公元313年是教會歷史的轉折點· 在那一年,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因見異象而“承認歸主”, 接著下令宣布將基督信仰定為國教,使羅馬境內對基督徒的殘害告一段落· 然而, 在羅馬帝國以外的許多地方, 當權者的逼害仍然不減· 其中一位遭害者就是西流基的西緬(Simeon of Seleucia). 西緬是波斯(Persia, 現代的伊朗西基流的監督(主教, bishop of Seleucia). 主後339至341年間, 百姓因受波斯王沙波一世(Sapor I)的煽動, 群起攻擊教會· 西緬和許多愛主的基督徒因而被殺, 為主灑下他們的熱血·

人物簡介

公元313年是教會歷史的轉折點. 在那一年,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因見異象而“承認歸主”, 接著下令宣布將基督信仰定為國教,使羅馬境內對基督徒的殘害告一段落. 然而, 在羅馬帝國以外的許多地方, 當權者的逼害仍然不減. 其中一位遭害者就是西流基的西緬(Simeon of Seleucia). 西緬是波斯(Persia, 現代的伊朗西基流的監督(主教, bishop of Seleucia). 主後339至341年間, 百姓因受波斯王沙波一世(Sapor I)的煽動, 群起攻擊教會. 西緬和許多愛主的基督徒因而被殺, 為主灑下他們的熱血.

歷史背景

教會時代進入第2世紀的後期, 特土良曾如此說過: “殉道者的血是孕育教會的種子.” 是的, 自五旬節開始後的首3個世紀, 教會不斷遭受羅馬帝王橫蠻無理的敵對. 幾乎所有異教徒的羅馬皇帝都以殘酷手段逼迫和殺害基督徒, 無數愛主的基督徒為主坦然殉道. 可是經過大約300年之久(主後30-313年), 強大的羅馬帝國非但無法消滅基督信仰, 反而羅馬境內一半以上(有者認為三分之二)的人信主耶穌.

為主殉道

馬可·沃特(Mark Water)所著的《基督徒殉道者新百科全書》清楚描述當時的情形. 此書指出, 當基督徒的人數增加, 教會林立, 歷代以來守護波斯教的祭司家族 — 瑪基(Magi, 古波斯的僧侶) — 深感不安. 他們與反對基督信仰的猶太人聯合起來, 到統治波斯的沙波一世(Sapor I)面前控告西緬, 說他是羅馬皇帝凱撒的朋友, 向羅馬匯報波斯的國家事務, 有圖謀叛國之意. 沙波一世信從謊言, 下令提高基督徒當納的稅, 縱然他曉得他們普遍上甘為信仰變窮. 他還將此任務交在殘暴者手中, 希望藉此嚴厲的威脅和迫害, 基督徒會公然放棄基督信仰. 這措施無效後, 他下令將所有帶領敬拜的教會領袖斬首示眾. 基督徒的教堂被拆毀, 財產被充公, 西緬也被捉拿, 判以背叛國家和國教的罪名.

扣上鎖鏈的西緬被帶到沙波一世面前, 他無所畏懼, 不肯下跪. 沙波一世吩咐將他施以酷刑, 他也面不改色, 堅決不肯下跪. 波斯王問他為何不肯下跪, 像先前一樣. 西緬回答: “先前, 我並非被捉拿, 逼使我公然放棄神的真理, 所以那時我不反對按照慣例下跪, 以表現我對皇帝的敬意; 但現在我這樣做就不應當了, 因我站在這裡, 要為敬虔之事和我們的信仰立場辯護.” 西緬認為下跪意味著他順從這位敵對基督的君王, 所以堅決不跪. 沙波一世見狀, 立即改換口氣, 應許賜他厚禮尊貴, 只要他肯跪拜太陽(波斯神), 並威脅若不如此, 他和整體基督徒都要被消滅. 西緬依然面不改色, 不肯屈服, 波斯王見軟硬都行不通, 只好吩咐將他打入牢房, 希望他會改變主意.

當西緬被押到監牢時, 烏斯達扎內斯(Usthazanes)正好在皇宮大門. 這位年老太監是皇宮總管, 也是沙波一世的養父, 先前承認自己是基督徒, 近期卻因懼於王權而敬拜太陽神. 他要向西緬行禮致敬, 但西緬輕蔑地大聲禁止他, 經過他身旁, 刻意轉移目光不肯看他. 此舉令這位太監傷心痛哭, 脫掉華麗白袍, 換上黑服如哀悼者一般, 然後坐在皇宮前哭泣嘆息, 說道: “我有禍了! 因我已否認神; 正因此故, 我先前的朋友西緬, 也認為我不配與他說話, 趕緊地離開我.”

沙波一世聽聞烏斯達扎內斯在皇宮前哭泣, 便召他來問個究竟. 他說: “我因本身還活著而哀悼, 我早就該死; 但我還看見太陽, 就是我為討你喜悅而敬拜的太陽. 所以哪一方面我都該死, 因為我已出賣基督, 也已欺騙了你.” 然後起誓不再放棄基督信仰. 沙波一世非常憤怒, 卻想饒他一命, 故用善言勸之, 也以惡言威嚇, 要他棄此信念. 可是烏斯達扎內斯心意已決, 不斷表明他不會再做蠢事, 去拜受造物而不拜造物主. 波斯王火冒三丈, 下令將之斬首示眾. 臨死前, 他托一位太監向王請求, 念在他對沙波一世和其父王的忠心與恩情, 請波斯王派傳令官向人宣告, 說烏斯達扎內斯被王斬頭, 非因他在皇宮做了欺詐不正的事, 乃因他是一位基督徒, 拒絕順從王的命令去否認他的神. 沙波一世允準他的要求, 認為此舉將起阻嚇作用. 然而, 事實正好相反, 有更多人因烏斯達扎內斯的死而得到激勵, 逐一勇敢為主殉道.

烏斯達扎內斯的死訊傳到西緬耳中. 聽到這位朋友最終浪子回頭, 他向神感謝. 隔天, 也是七日的第六日, 沙波一世下旨將西緬斬首示眾. 這位波斯王在此之前已多一次召見獄中的西緬, 但西緬立場堅定, 寧死不屈, 不肯跪拜波斯王和太陽. 行刑當日, 波斯王諭令處死上百位被囚者. 西緬見他們一個接一個被處死, 最後他也被斬首. 這些受害者當中, 有者是主教, 有者是長老, 或其他教會領袖. 他們被帶往刑場前, 瑪基(Magi, 古波斯的僧侶)的首領再問他們願否以歸順波斯王和敬拜太陽來保命. 他們無一人願意, 結果逐一被帶往刑場斬頭.

西緬站在那些將要被斬者的旁邊, 勸勉他們勇敢赴義, 講論有關死與復活的道理, 從聖經中指示他們, 為主而死其實是活著, 但因懼怕人而否認神, 這樣活著其實是死的. 他亦提醒他們, 即使無人殺害他們, 死亡遲早終會臨到, 因死亡是人出生以後自然的結局. 今生以後的事是永恆的, 他們必須為今世所做的向神交帳. 行的好的, 將領受永不朽壞的賞賜. 他也告訴他們, 一切好行為中, 最偉大和最喜樂的, 莫過於為神之故而死. 當西緬講解這一切事的時刻, 每人都仔細聆聽, 並以勇敢振奮的心情, 逐一前往刑場受刑. 上百人殉道後, 終於論到西緬. 他與另兩位同樣教會的年邁長老, 一同被帶到刑場, 為主昂然灑下殉道熱血.

著作

西緬生前至少寫了兩篇有關殉道的禱文, 題為“主,求禰賜福”和“殉道者的榮冕”. 這兩篇感人肺腑、激勵人心的禱文被收集在杜恩(Duane W. H. Arnold)所編譯的書 — 《殉道者的禱告》(Prayers of the Martyrs). 願西緬的禱文及殉道啟迪我們、激勵我們, 去效法殉道者的精神, 甘為基督和真理受苦遭難, 甚至犧牲自己, 擺上一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