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樓

西樓

《西樓》,曾鞏著詩,該詩描述了一幅氣勢磅礴的海上風雨圖,此詩是一首描寫海濱雨前自然景色的作品。詩人選擇了“最富於孕育性的頃刻”,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與氣勢,描繪出海濱自然界特有時刻的壯美情態;並披示了詩人開闊的胸襟;給人一種崇高的審美感受。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

【名稱】《西樓》
【年代】北宋
【作者】曾鞏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作品

作品概述

西 樓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釋

①西樓,即詩中的朱樓,它依山面海。②鉤珠箔,把帘子掛起

作品簡析

這是一幅海上風雨圖,氣勢磅礴。錢鍾書先生稱曾鞏的絕句“有王安石的風致”,從這首詩就可以看得出來。
開頭兩句寫海上的風浪,首句寫海浪,用“如雲”的明喻;二句寫風聲,用“數聲雷”之暗喻,維妙維肖地將海上的風浪描繪出來:潮頭如雲,去而復回,北風呼嘯,振耳欲聾,驚濤拍岸,聲如雷鳴。詩人抓住最富於孕育性的頃刻,描繪出一幅極其壯美的“驚濤拍岸”油畫,極富震撼人心的作用。謝榛的“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似乎少了點兒氣勢,蘇東坡的“天外黑風吹海立”,似乎缺了點兒動感,許渾的名句“山雨欲來風滿樓”,似乎缺了點兒聲勢。也許可以這么說,將他們三人的的詩句加起來,就熔化成這兩句。
第三句將帘子掛起這一動作頗出人意料,似乎覺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只有垂簾,哪有掛簾呢?但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詩人想“臥看千山急雨來”,已經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夠使人思而生奇趣。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張先的“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李白的“鏟卻君山好,平鋪江水流”等一樣,“愈無理而愈妙”(《詞筌》)。
最後一句寫詩人的雍容氣度和一腔豪情,關鍵字眼在於“臥看”。杜牧有“臥看牽牛織女星”,陳與義有“臥看滿天雲不動”,這些“臥看”都寫出了外表安祥,而內心激動的神態,並把讀者的目光引向更加廣闊的世界,還為畫面添上主人公的形象。不過,杜牧之“臥看”顯得深沉哀婉,而陳與義的“臥看”顯得瀟灑俊逸。這一句雖沒有高爾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那種外露的激動,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

作者簡介

曾鞏 (1019—1083)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南豐人。幼年聰慧,十二歲作《六論》,一揮而就,言簡意賅,氣勢雄渾,得到歐陽修的讚賞,從此名聞四方。青年時,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詩文往來,並將安石推薦給歐陽修。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中進士後,調任太平州司法參軍。翌年,召回京師,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公元1069年(熙寧二年)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次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諡文定。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曾鞏曾鞏

名著雪中順河樓《一剪梅》的“月滿西樓”中的“西樓”便是指順河樓,李清照、趙明誠常常在歸來堂、順河樓前的花月之下,對酒賞花,唱和詩詞。李清照的創作,獨成婉約一派,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
順河樓名為樓,其實不過是一處單層建築。因雄居於石砌臨水高台之上,在河對面遠觀就形同一座“樓”。在樓上低頭可觀
南陽河中流水和永濟橋,舉首可望對面古城牆,也有身臨樓上之感。溪畔垂柳探身,傍晚夕陽映照,宛如一老翁垂釣,為古青州有名的“陽溪晚釣”勝景。誠可謂修
身養性好去處,遊覽尋芳之佳境。
古九州之一的青州,柳樹滿城,全城皆綠。雲門山、駝山、劈山三山聯翠,障城如畫;南陽河、北陽河,穿城而過,綠水泛波,東面有聞名青齊的表海亭。北宋有三位名臣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任
青州父母官並受黎民擁戴,建亭、祠紀念。城西陽溪邊,唐代的楸樹枝繁葉茂,芭蕉長得成年楊樹般高,古木蓊鬱,綠草如氈,有甘泉湧出,范仲淹親自指揮在泉上
蓋亭子保護甘泉,青州人蓋“范公亭”紀念他,亭後有祭富弼、范仲淹、歐陽修的“三賢祠”。趙明誠、李清照隱居處就在離范公亭百米處順河樓上,樓下是陽溪流
水,一株兩摟粗柳樹從樓旁斜向水面……
在一個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趙明誠得到友人劉跋的書信,約他到泰山訪古,李清照無法隨他一起去泰山,就幫丈豐打點行囊,備下菜食,為丈夫餞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錦帕上寫下了為趙明誠送別的一闋《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