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寺組

西峰寺組

西峰寺組盛莘夫1951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浙江常山及諸暨邵家山等地。1982年浙江區調隊前寒武系專題組將西峰寺組三個段統一使用峽東的陡山沱組(下段)和燈影組(中、上段),而停止使用西峰寺組。本典認為以保留西峰寺組一名為宜。

地層名稱:西峰寺組

地層名稱(英文): Xifengsi Fm

階代碼:Z2

地區代碼:53

命名:

盛莘夫1951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浙江常山及諸暨邵家山等地。

沿革:

盛莘夫1951年命名西峰寺矽質灰岩;1959年劉鴻允、沙慶安將其稱為西峰寺統;1965年浙江區調隊改稱西峰寺組。1979年浙江區域地層表中將該組進一步劃分三個段,即下部碎屑岩段,中部白雲岩段和上部矽質岩段。1982年浙江區調隊前寒武系專題組將西峰寺組三個段統一使用峽東的陡山沱組(下段)和燈影組(中、上段),而停止使用西峰寺組。本典認為以保留西峰寺組一名為宜。

特徵:

本組下段底部為含錳白雲岩或白雲質灰岩,向上主要為灰綠色、紫紅色粉砂岩,黑色含炭矽質頁岩及黑色頁岩等碎屑岩;中段及上段主要為灰色、黑灰色白雲岩,上段變化較大,北部昌化—安吉地區上段為矽質,向南至開化—臨安地區則見有較多的石英砂岩,再南到江山—紹興地區上段則以泥質白雲岩夾矽質岩或矽質泥岩。本組中含微古植物:Trachysphaeridium sp., Leiopsophosphaera sp., Monotrematosphaeridium asperum, Archaeohystrichosphaeridium sp., Leiofusa sp., Granomarginata sp., Cymatiosphaera sp.,在江山—紹興地區的白雲岩中,見有疊層石:Boxonia f., Jacutophyton f., Kussiella f., Jurusania f., Baicalia f., Conophyton f., Collenia f., Cryptozoon f.。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盛莘夫

年份1:1951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