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錢幣

西夏錢幣

目前面文為西夏文的錢幣已經發現有五種,分別是“福聖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祐寶錢”,以及“天慶寶錢”。這五種錢幣正面為西夏文,背面為光背,形制都為小平銅錢,非常少見,屬於珍稀的古錢幣。漢字型的西夏錢幣按照年號分目前已經發現有八種,這些錢幣的書體均為楷書。分別為“大安”、“大德”、“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以及“光定”。在這些錢幣中除了“元德重寶”為折二錢外,其餘都是小平錢。西夏錢幣的鑄造大都比較精美,而且書法俊逸、流暢。

基本信息

發現和認識西夏錢幣的歷程

西夏錢幣,人們從發現到認識,經歷了700多年的漫長歲月。在錢幣專著中,最早著錄西夏錢幣的是南宋人洪遵(公元1120—1174年)編輯的《泉志》。該書卷十一登錄一品西夏王朝鑄造的一枚西夏文錢幣,洪稱:“右梵字錢,余按此錢徑八分,重三銖六參,銅色赤純,文不可辯,大抵類屋馱、吐番錢。”從文中可以看出,洪遵雖然發現了這枚西夏文錢,但並 不認識它,也沒有將其列入西夏王朝鑄幣,只是忠實的將其列為不認識的

-3- 少數民族鑄造的錢幣而著錄的。經後人考證,《泉志》記錄的這枚梵字錢,是西夏王朝鑄造成的西夏文錢。《泉志》對研究西夏錢幣的貢獻,是第一個發現並記錄了西夏鑄幣的著作。

元、明兩代300多年間,錢幣學研究沒有多大進展,流傳下來的錢幣著作,有胡我琨的《錢通》和李世雄的《錢神志》。這兩種著述,或是沿襲洪遵的《泉志》,或是記述十分簡略,均未涉及西夏錢幣。

在洪遵的《泉志》成書600多年後,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梁詩正等人奉敕編著的《欽定錢錄》,錄歷代古錢500餘種,沿襲《泉志》錄西夏文錢一品,仍稱作“梵字錢”,錄西夏漢文錢“天盛元寶”錢一品。儘管史冊對西夏鑄造天盛錢已有記載,但在錢幣專著中,明確定為西夏鑄幣,仍是西夏錢幣研究史上具有了突破性的意義。

清代乾嘉年間,興起了研究考據之風,金石文物的研究收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嘉慶9年(公元1804年),甘肅學者張澍在涼州(即今甘肅省武威市)發現了一座西夏石碑,石碑的兩面均鐫刻文字,一面是漢文,一面是西夏文,把碑上的漢文和西夏文相對照,文義是相同的。西夏王朝行用的西夏文,在西夏滅亡後,到明代時已成為無人認識的死文字。張澍的這一發現,使西夏文又“始見天壤”。就在張澍發現西夏碑的第二年,金石學家劉青園也在涼州發現了西夏窖藏古錢:“涼州土人掘地,得古錢數瓮,其中開元最多,北宋、遼錢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光定諸品,亦復不少。而此種梵字錢,亦有數品,余共揀得千餘枚”。劉青 園將梵字錢上的錢文和張澍發現的西夏碑上的碑文相對照,才明白了梵字

-4- 錢上的“梵字”,就是西夏文。他斷定了南宋洪遵在編著《泉志》時,也不認識這種文字,因此說“數百年後,破此疑竇,亦快事也”。公元1809年,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記述了劉青園的這次重大發 現,並將劉發現的西夏諸錢,逐一著錄。對西夏文錢,雖然知道了是西夏王朝鑄造的西夏文錢,但具體讀音和文意是什麼,仍然不知,只好在以前“梵字錢”上,加了西夏二字,成為“西夏梵字錢”。使經歷了六百多年無主的“梵字錢”,終於找到了鑄主”,它的鑄主就是西夏王朝。劉青園的發現和初尚齡的記述,是西夏錢幣研究史上取得重大成果的里程碑。此後的一些重要錢幣著作,如《錢志新編》、《古今錢略》、《古錢匯》、《言錢別錄》、《泉史》等,西夏錢幣部分,都沿襲了《吉金所見錄》的著述。

隨著國內對研究西夏歷史的重視和對西夏文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國學者羅振玉、羅福萇父子首釋讀了西夏文,1914年羅福萇著的《西夏國書略說》,分別附載了西夏文錢四品,漢文直譯是:福聖寶錢、大安寶錢、乾祐寶錢、天慶寶錢。並聲稱“此為以前古泉學家所未知,茲悉撫印四泉於冊,以告世之治古朱學者”。至此,“西夏梵字錢”才有了具體名稱,人們也能順利的辯識西夏文錢了。羅福萇的《西夏國書略說》,把西夏錢幣的研究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為研究西夏錢幣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7年,錢幣學家趙權之發現並釋譯出了西夏文貞觀寶錢,1940年撰文在《泉幣》第三期作了介紹。張叔訓在《泉幣》創刊號介紹其藏品西夏鑄造的漢文錢大德通寶一品,五蔭嘉介紹天盛元寶背西鐵錢一品,程伯 遜在同刊第23期介紹天盛元寶背西銅母一品。西夏鑄造的錢幣,漢文錢達

-5- 到了8個品種,西夏文錢達到了5個品種,這13個品種,均是西夏年號錢。

新中國成立後,西夏窖藏錢幣不斷的發現和出土,1981年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三道營子出土了一批西夏窖藏錢幣,發現一枚大安通寶,經內 蒙古自治區吳忠信考證,為西夏惠宗大安年間鑄造的漢文錢。198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山滾鐘口西夏窖藏錢幣,發現了一枚篆書光定元寶,雖然和楷書光定元寶屬同一品種,但篆書錢文在西夏鑄造的錢幣中,僅此一種,也確實是一個大版式。199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錢幣愛好者易凱峰在本區靈武市磁窯堡收到一批錢幣,從中發現一枚折二型西夏文正德寶錢,2005年10月在央視鑒寶節目亮相。現在,經對200多年來出土的西夏王朝鑄造的錢幣蒐集整理,已有二十多萬枚,認同的有11個年號錢十五個種類,一百多個大的版別以及一些待考證的品種。

西夏王朝相傳十帝,使用了32個年號,在歷史上歷時190年。企盼在今後的考古和出土的錢幣中,再能發現新的品種和版式,使西夏錢幣的種類和版別不斷的增加,不斷的豐富。

種類和版別

傳世和出土的西夏錢幣,到目前為止,形制上分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種,材質上分有銅質和鐵質,文字上分有漢文和西夏文。共有15個種類,100多個大的版別。這15個品種是:毅宗嵬名諒祚福聖承道年間(公元1053—1056年)鑄造的西夏文錢“福聖寶錢”,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大安寶錢”和漢文錢“大安通寶”,崇宗嵬名乾順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4年)鑄造的西夏文錢“貞觀寶錢”,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6年)鑄造的漢文錢“元德通寶”和“元德重寶”,正德年間 (1127—1134年) 鑄造的西夏文錢“正德寶錢”,大德年間(公元1135—1139年)鑄造的漢文錢“大德通寶”,仁宗嵬名仁孝天盛年間(公元1149—1170年)鑄造的漢文錢“天盛元寶”,有銅鐵兩種。乾祐年間(公元1171—1193年)鑄造的西夏文“乾祐寶錢”和漢文錢“乾祐元寶”,漢文乾祐元寶有銅鐵兩種。桓宗嵬名純祐天慶年間(公元1194—1206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天慶寶錢”和漢文錢“天慶元寶”,襄宗嵬名安全皇建年間(公元1210年)鑄造的漢文錢“皇建元寶”,神宗嵬名遵頊光定年間鑄造的漢文錢“光定元寶”。現以時間先後為序,將15個品種的100多個大的版別分別預以敘述,並附拓片、圖片、版別說明。

一福聖寶錢

西夏文,漢文譯為福聖寶錢。西夏毅宗嵬名諒祚福聖承道年間(公元1053—1056年)鑄造的西夏文小平錢。羅福萇的《西夏國書略說》最早著錄此錢,並附拓本,後歷家著述,均予收錄。198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萌城鄉出土的西夏窖藏錢幣中,發現兩枚,1987年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出土的窖藏錢幣,發現7枚,以後時有出土發現。

西夏毅宗嵬名諒祚是西夏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使用了5個年號,福聖是第三個年號,時諒祚年僅9歲。諒祚剛滿周歲時,是在其父嵬名元昊被刺殺後繼皇帝位的,大權由其母沒藏氏兄妹掌握。

福聖寶錢是西夏的早期鑄幣,雖然製作粗疏,但形制工整。有細字、粗字、厚版和薄版等區別,發現的總數在百枚以內,是西夏文錢幣中較少的一種。

二大安寶錢

西夏文,西夏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造的西夏文錢,面文鏇讀,小平錢,漢文直譯為“大安寶錢”。南宋人洪遵編輯的《泉志》中所錄的一品西夏錢,後人作的圖雖然筆畫不對,但是大安寶錢。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收錄的西夏文錢也是大安寶錢,初雖知錢文是西夏文,但還不知具體是什麼字,只好稱為“西夏梵字錢”。1914年羅萇福的《西夏國書略說》,始正式定名為大安寶錢。

大安寶錢在西夏文錢中,數量和版別都是較多的一種。傳世和出土的數量約在三百枚左右,尤以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出土較多。形制有小樣、大樣,文字有大字、小字、行楷、行草,背文有星文、月文等版別。西安文管處保存的一枚折二型,但有的專家鑑定後認為是偽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