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襄宗

西夏襄宗

西夏襄宗名李安全(1170年-1211年),西夏崇宗孫,其父乃西夏仁宗弟越王李仁友,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書要求襲越王爵位,西夏桓宗不許,安全被降封為鎮夷郡王,他極為不滿,於是萌生了篡奪皇位之心。1206年與桓宗母羅氏合謀,廢桓宗自立,改元應天。在位時昏庸無能,破壞金國與西夏長期的友好關係,發兵侵金,為後來一場場令夏金耗盡精兵的戰役掀起序幕,改附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但這一切都沒有為西夏帶來利益和跟蒙古之友好,蒙古也以西夏作為侵略目標,西夏不斷積弱。1211年,堂侄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被廢,並於一個月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終年四十二。謚敬穆皇帝,廟號襄宗。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西夏襄宗西夏襄宗

廢黜經過

党項國西夏自李元昊建國,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初創時期,歷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諒祚,惠宗李秉常三朝,計48年。政治形勢的特點是,創國伊始,各項制度在不斷完善中,對外以攻宋為主,促其承認夏國的存在;發展時期,歷崇宗李乾順、仁宗李仁孝兩朝,計107年,政治上的特點是統治階級之間的鬥爭與階級鬥爭逐漸趨於表面化,激烈化,國內潛伏著深刻的危機;對外受宋、遼、金三國局勢急劇變化的影響,表現為深刻的依賴性;衰亡時期,在短短的34年中,皇室五易其主,歷桓宗李純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頊、獻宗李德旺、末帝李睍五朝,由於皇室日趨腐朽,和金朝與新興的蒙古強敵威協,亡國之勢已成。造成西夏衰敗與迅速滅亡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皇室爭奪王位的鬥爭與統治階級內部權力之爭。仁宗時是西夏封建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但在政治上卻潛伏著深刻的危機。1170年(乾佑元年)五月,漢族權臣外戚任得敬篡權陰謀分國,幾乎使西夏遭到覆亡。在金朝的支持和援助下粉碎了分國的陰謀。仁宗受制於漢人軍閥,暴露了西夏党項皇室軍事權力的削弱,西夏開始走向由盛而衰時期。仁宗之後皇室爭奪王位的鬥爭十分激烈,1119年(遼天慶元年)桓宗李純佑即位,到1206年(西夏應天元年)被宗室越王李仁友子李安全與李純佑母羅氏合謀廢黜,立李安全為帝,是為襄宗。

1211年(西夏皇建二年),西夏宗室齊王李遵頊又發動宮廷政變,廢李安全自立為帝,是為神宗。皇位的頻繁更迭,西夏統治者為了各自的利益,面對金朝與蒙古兩大強敵,不但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反而被其互相利用,致使西夏本身更加削弱,難以自保。

第二,對外政策上的錯誤。桓宗李純佑即位後基本上奉行仁宗時期政治方針和對外政策:對內安國養民,對外附金和宋。其時北方蒙古興起並日漸強大,成為對西夏的嚴重威脅,要使西夏繼續生存下去,其國策應是安定國內,聯合宋、金,共同抗拒蒙古。李安全篡位,改變了長期與金朝盟好的國策,依附於新興的蒙古,與金朝開始了長達10餘年的戰爭,使夏、金雙方在經濟軍事上都受到嚴重挫傷,同時促進了蒙古的迅速崛起,並南下侵擾。神宗李遵項繼位後,承襲了襄宗開始的亡國之策,妄圖乘蒙古攻金的機會擴大領土,對金朝連連出擊。神宗附和蒙古侵金的政策,不僅不能消除蒙古的威脅。反而把西夏降為蒙古的附庸,受其役使。

1217年(西夏光定七年)十二月,蒙古軍圍西夏都城中興府,神宗驚惶逃走。其後西夏不斷受蒙古侵擾並被令徵兵,神宗時而聯金抗蒙,時而聯宋侵金,時而又被蒙古役使侵金。附蒙侵金引起西夏統治集團內部與廣大人民的不滿。1223年(光定十三年),成吉思汗進攻西夏,神宗附和蒙古侵金的政策徹底失敗,於12月宣告退位,傳位於次子李德旺。李德旺即位後立即改變國策,宣布和金抗蒙,但這時蒙古大軍已兵臨金都,金朝自顧不暇,已無力援助西夏,西夏之亡,危在旦夕。

第三,統治階級的腐敗與社會矛盾尖銳化。西夏在崇宗李乾順、仁宗李仁孝兩朝封建經濟發達時期已潛伏著危機。党項貴族在日趨封建化和接受漢族文化的同時,也過起了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宗室晉王察哥當權,“賄貨公行,威福自用”,強占民室數處;年已70餘,還姬妾成群。党項貴族世家,也都以奢侈相尚。廣大党項部民則遭受殘酷壓榨與盤剝,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142年(西夏大慶三年)西夏發生饑荒,民間一升米漲到百錢。1143年三至七月,國都興慶府,夏州等地連續發生強烈地震與嚴重饑荒,党項部民無法生活下去,起而反抗朝廷。同年七月,西夏的威州、靜州、定州等地的党項大斌、埋慶、竾浪、富兒等部都爆發了由党項首領哆訛領導的武裝起義,有的起義軍達上萬人。起義軍被漢人軍閥任得敬鎮壓下去。仁宗時,党項貴族日益沉湎於腐朽的生活,侈靡揮霍,到蒙古入侵之時,由於長期戰亂,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獻宗李德旺時殿中御史上疏中說:“國經兵燹,民不聊生,耕織無時,財用並乏。”1226年(西夏寶義元年)蒙古軍攻破應里(今寧夏中衛),見夏國“倉庫無斗粟尺帛之儲”。西夏勞動人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甚至出現“饑民相食”的悲慘局面。但是党項貴族依然揮霍無度,“清歌夜宴”,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對國家危亡置若罔聞,也提不出任何拯救的辦法。統治集團徹底腐朽,西夏滅亡已成定局。

從1025年三月,成吉思汗藉口西夏收納蒙古仇人,率兵進攻之,後又於1207、1209、1217三次進攻西夏,主要目的是打擊西夏,為滅金朝消除後顧之憂,或促使西夏附蒙古聯合攻金。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取得勝利回到漠北,以西夏不屈,決計滅之。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自北境長驅深入,攻入西夏。五月,西夏上皇神宗李遵頊病死。七月,獻宗李德旺也驚憂而亡,獻宗侄李睍被擁立為帝。1227年春,成吉思汗大軍圍西夏國都中興府,敦促李睍投降,被拒絕。半年之後,糧盡援絕,末帝走投無路,向蒙古請降,並求寬限一月獻城。1227年(寶義二年)七月,末帝李睍出降,被蒙古軍所殺。党項所建的西夏國遂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