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風景區

西夏王陵風景區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西郊約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中段。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53座陪葬墓星羅棋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蹟”、“東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簡介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皇家陵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西郊約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中段。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九座帝陵布列有序, 253 座陪葬墓星羅棋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蹟”、“東方金字塔”。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以党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最鼎盛
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西夏國的建立對中世紀我國西北地區的局部統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及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了讓海內外人士了解西夏歷史,探究西夏文化的奧秘,在不斷加強陵區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著力開發了以三號陵為中心的遊覽區,相繼建設了西夏博物館、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等能夠展現西夏深厚歷史文化的景點
西夏陵獨特的旅遊資源,完善的旅遊設施,吸引著國內外眾多的旅遊者。近幾年,多次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年接待遊客 30 多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成為人們了解西夏歷史、探尋西夏文化的一處重要文物旅遊景區,也是宣傳銀川、宣傳寧夏的重要視窗。
明代詩人云:“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道逢古老向我告,雲是昔年王與侯 ······ ”。神秘的西夏陵是銀川西部賀蘭山下的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它是人們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的旅遊勝地,它以誘人的魅力和與中原地區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蹟而具有無限的吸引力。

西夏王陵概況

西夏陵內現存9座帝陵,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東西兩行。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建築遺址,為陵邑(或宗廟)。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遺址,為陵區窯坊。
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占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闕台
猶如威嚴的門衛,聳立於陵園最南端。碑亭位於其後,這裡曾停放著用西夏文漢文刻制的歌頌帝王功績的石碑。碑亭後是月城,南牆居中為門闕,經門闕入月城,這裡曾置放有文官、武將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牆居中有門闕,經門闕入陵城,陵台偏處陵城西北,為塔式建築,八角形,上下各分為五級、七級、九級不等,外部用磚包砌並附有出檐,為磚木瓦結構。陵台是陵園中的主體建築。在中國古代傳統陵園建築中陵台一般為土塚,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處,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狀呈八邊七級、五級、九級塔式,底層略高,往上層層收分,是塔式陵台,為夯土實心磚木混合密檐式結構,且偏離中軸線矗立,這在中國建築史上無前例,是党項族的創造。塔式陵台前有獻殿,用於供奉獻物及祭奠。陵台至獻殿有一條魚脊梁封土,封土下為墓道。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處,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結構,墓室四壁立護牆板,墓內有朽棺木,為土葬。陵城神牆四面居中有門闕,神牆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園的兆域地界。有的帝陵還圈有外城,有封閉式、馬蹄形式和附有瓮城的外城。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帝陵歸屬表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編號廟號帝名陵號
1太祖繼遷裕陵
2太宗德明嘉陵
3景宗元昊泰陵
4毅宗諒祚安陵
5惠宗秉常獻陵
6崇宗乾順顯陵
7仁宗仁孝壽陵
8桓宗純祜莊陵
9襄宗安全康陵

景區示意圖

西夏陵,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寧夏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東麓中段,距銀川城區35公里,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崗阜丘隴上,布列著九座西夏帝王陵園和二百五十多座西夏王公貴戚的陪葬墓。其規模與河南鞏縣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當,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被外國記者驚呼為“神秘的奇蹟”,“東方的金字塔”。
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參觀門票40元。 包括:西夏博物館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三號陵實地、往返電瓶車。
(圖)示意圖示意圖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考古發堀

近現代以來,首次在賀蘭山下再次找到西夏陵墓,並對其進行科學的調查與發掘的是寧夏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
1971年冬,寧夏博物館鍾侃聽陝西考古所的劉最長稱他曾見到賀蘭山下有一片墓冢,估計是唐墓。是年冬天,鍾侃等人到賀蘭山下進行考古調查。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正在墓群的北部施工,調查者在陵區最北面一座陵前面的一條戰壕的虛土裡,發現了很多刻有漢文和西夏文的殘碑塊。根據碑塊上的西夏文字他們立即斷定這片墓群應為西夏時期的墓群,並推測出土殘碑的地點可能是陵園的碑亭遺址。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幾天之後,調查者再次來到賀蘭山下,開始為期10餘天的調查,所到之處,陵墓周圍各種建築構件散落的很多,有些較完整的構件尚可辨出形制,月城內墓儀石刻殘件上的人物胸前纓珞、蓮花帽;動物的利爪、鱗片等文飾雕刻得非常細緻精美。這次調查把當時一座陵塔頂部建有水塔的陵確定為西夏皇帝墓,編為1號墓(現編號為9號陵),並由北向南為9座較大的墓編了15個號(15個編號中有6個是空號,留給以後調查發現的陵墓使用)。調查過程中,他們對9號陵的碑亭遺址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清理出力士碑座4個,夏漢文殘碑近千塊。所出土文物現藏於寧夏博物館。
1972年,寧夏博物館就西夏陵的調查結果向國家文物局作了匯報,國家文物局對此非常重視,明確指示今後要繼續做好對陵區文物遺址的考證和保護工作。為加強對陵區的考古研究,決定發掘一座大型的墓葬

70年代的考古調查與發掘,這一階段工作主要是:
1、1972~1975年對6號陵的發掘。
2、4座陪葬墓的發掘,即1972~1975年對M77、M78兩座墓葬的發掘,1975、1977年對M182、
M177兩座陪葬墓的發掘。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3、1973年對7號陵碑亭的發掘。
4、1976年對缸瓷井2座磚瓦石灰窯的發掘?。
5、1977年對5號陵碑亭的發掘。
80年代的考古調查與發掘,主要有三項:
1、1986~1987年兩次對陵區北端一處大型建築遺址的發掘。
2、1987年對3號陵東碑亭的發掘。
3、先後三次對整個陵區全面系統的調查與測繪,對發現的陵墓進行編號並繪製了陵區地形圖
和陵墓分布圖。
90年代以來只對3號陵東碑亭於1998年進行了清理髮掘。

西夏王陵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開展了斷斷續續的工作(見前文)。隨著文化事業和旅遊經濟的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銀川市政府,對西夏王陵保護開發工作十分重視,並按國家文物局關於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制定總體保護規劃的要求,制定出“西夏陵區總體保護規劃方案”,此方案於2000年7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形成《西夏陵文物保護總體規劃》,使西夏陵區的文物保護、考古發掘研究、旅遊開發利用工作,步入了更加全面系統和科學規範的軌道。1999年10月下旬,朱鎔基總理視察西夏陵,對開放的三號陵園文物保護和旅遊設施建設表示了特別關注,經國家計委撥出10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三號陵園的搶救保護和環境整治。為貫徹朱鎔基總理指示精

(圖)木陶迦陵頻伽木陶迦陵頻伽

神,落實國家文物局批准的《西夏陵文物保護總體規劃》,2000年7月,應自治區領導邀請,在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文保司司長楊志軍率領下,宿白、謝辰生、徐苹芳、黃景略、張忠培、蔣忠義、吳家安、付清遠一行10人組成的專家組,來銀川審議西夏《3號陵園建築遺存加固維修設計方案》和《3號陵園建築遺存清理髮掘計畫》,國家文物局委託敦煌研究院負責實施加固維修工程,寧夏考古所負責發掘清理工作,並組成加固維修隊伍和考古隊伍,簽訂工作協定,由自治區與銀川市文物管理部門主持進行施工,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委派蔣忠義到現場指導清理考古發掘工作、付清遠指導加固維修工程。擬於2000年8月,兩項工程同時開工,力爭2001年底完成這兩項工作任務,之後完成清理考古發掘報告和加固維修工程報告,並以此作為示範,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計畫安排其它陵墓的搶救考古清理和加固維修等保護工作,落實《西夏陵保護規劃》中確定近期搶救保護任務,達到規劃中的理想目標。此本考古發掘報告,就是規劃中的一項工作成果。

三號陵的考古清理髮掘隊伍,由寧夏自治區考古所和西夏陵管理處人員組成,考古所副所長杜玉冰任隊長,考古所參加工作的人員有餘軍、王惠民、陳曉樺、張莉、周贇、陳安位和王建斌;西夏陵管理處參加工作的人員有王昌豐、布加、楊弋、溫濤、楊月紅、高義文、袁偉、馬升林、孫國海。應自治區文物局邀請,國家文物局委派蔣忠義、徐殿
(圖)四角套獸四角套獸
魁、楊國忠三位專家到現場指導考古發掘工作。後勤工作由西夏陵管理處辦公室承擔,由於他們的努力工作,才保證了考古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號陵園是用探方法進行考古發掘,月城和陵城採取統一布方,第一個探方坐標點設定在月城的東南角,探方號採用四位數,其前兩位為探方的縱坐標(從南向北),後兩位數為探方的橫坐標(從東向西),如T0101即設定東南角的第一個探方,從東向西的第16探方,編為T0116。每個探方面積為10×10米,方向為150度,與陵園方向一致,探方邊與陵城牆走向基本一致,這樣發掘的範圍和遺蹟都很方整一致。另外對分散的單體建築,如四個角台、兩個闕台、兩個碑亭,由於離月城和陵城的探方網較遠,只好按遺址單獨布方編號,其中東西碑亭是以前發掘的,探方號仍沿用以前的編號,即T1~T10。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圖)西夏王陵風景區西夏王陵風景區

旅遊接待

1998年以來,隨著陵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強化,我們注意運用多種形式加強對西夏陵的宣傳,努力把西夏陵建設成寧夏對外開放的靚麗視窗和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管理處先後組織舉辦了“西夏陵之夜”大型文化活動,加強與新聞單位的聯繫,使西夏陵各項工作備受新聞媒體的關注,幾年來總計在區內外新聞媒體刊發宣介信息700多條,與中央電視台、區市台聯合拍攝專題片《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西夏王朝》,與廣東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聯合拍攝“神秘的西夏陵”,面向海外發行。與澳門日報社聯合推出了“悠悠西夏何處尋”專題報導,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深圳晚報》等多家國內大刊物通版介紹西夏陵,很好的宣傳了銀川、宣傳了寧夏。
為了創建文明景區,更好的利用西夏文物景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編制了《西夏陵區管理處精神文明建設三年規劃》,以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先後組織、接待蘭州軍區12000多名官兵和六萬餘名大中專學生上陵參觀,讓廣大官兵和在校學生更好地接受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寧夏軍區特警團和多所大中院校已將西夏陵確定為教育基地,每年定期來陵參觀學習;實行對離休幹部、高齡老人、傷殘人士、教師、學生免票辦法。
(圖)接待家國領導接待家國領導
(圖)接待外國友人接待外國友人

 為了普及西夏歷史知識,管理處與銀川市教委、銀川西夏釀酒總廠於1999年11月-12月聯合舉辦了“西夏貢酒杯”西夏歷史知識有獎競賽活動,區內外近4萬人參加了答題活動,北京、長春等地選手也積極參與,掀起了一個學習西夏歷史知識的熱潮,此次活動被列入“寧夏文博事業發展紀事”。通過積極開展文明景區創建活動,不斷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使陵區的整體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由於各級黨政領導重視,社會各界大力支持,西夏陵區管理處全體職工的努力工作,西夏陵旅遊開發工作進展順利,逐漸成為我區新的旅遊熱點。1987年-2004年西夏陵先後接待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吳邦國、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乾等。先後接待了國內27個省區及歐、美、亞洲等25個國家和地區遊客達150萬人,是前10年總和的10倍。經濟收入成倍增長,2000年-2004年總計680萬,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圖)接待部隊官兵接待部隊官兵
(圖)接待學生接待學生

 西夏王陵的相關信息 

 門票:60元/人,通票包括3號陵全部區域,西夏博物館,加5元可乘坐景區內的電瓶車。
 交通:銀川市區南門汽車站、北門旅遊汽車站及南關清真寺均有發往西夏王陵的旅遊班車,票價8元左右,但間隔較長,視客流而定,在1至2小時之間。自駕車較為方便,由市區內北京路向西到頭,丁字路口向南拐上110國道,直行10公里路西即到,景區設有面積很大的停車場。

餐飲服務

大夏賓館座落在西夏博物館南側。是由一個長方形和七個正六邊形組合成的建築群體,她將華夏文化西夏風格融為一體。內庭院的布局,則採用江南園林手法,堆石造景,綠樹掩映。

(圖)大夏賓館大夏賓館

賓館設有甲級客房和標準間,均可直通國內外長途電話,清真餐廳、歌舞廳、KTV包房、娛樂廳、棋牌室、酒吧、美容室、足球場、網球場、游泳池等綜合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客房裝修格調高雅,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覺。

大夏賓館將使您忘卻塵世的紛擾,置身於一個陽光明媚

、空氣清新、芳草遍地、自然幽靜的神話世界。

(圖)大廳大廳
(圖)餐飲餐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