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乞巧

西和乞巧

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未出嫁的姑娘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動,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聰慧、靈巧,婚配如願,生活幸福。這就是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流傳1800多年,被稱為中國古代乞巧風俗活化石的“乞巧節”。

基本信息

簡介

甘肅西和乞巧民俗活動甘肅西和乞巧民俗活動
“乞巧”是向神靈討要智慧的意思,乞是乞討,巧則是心靈手巧,有巧思妙想,其實質是說有智慧。乞巧是一個流傳甚廣,歷史悠久的古老民俗。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極左思潮和現代文明的雙重衝擊,這一古老民俗在全國已經基本絕跡。

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北端的西和縣,有著悠久的歷史。七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積澱,使西和縣積累了一大批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乞巧、山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動,鄉土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傳承多年,久盛不衰,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乞巧風俗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從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晚上開始,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晚上,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民俗活動之一。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每一環節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儀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詞、曲譜、舞蹈形式以及與農耕文明相關的崇拜儀式,還有與生活相關的紡織女工、服飾、道具、供果製作等。其活動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國絕無僅有。

非遺信息

所屬地區:甘肅隴南西和縣

文化遺產名稱:乞巧節

遺產編號:Ⅹ—3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隴南市西和縣

遺產級別:省

節日來源

傳統習俗中,人們通常把心目中最尊敬的女性神靈稱作“娘娘”,如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等。據載,天上織女“年年機抒”,善織“雲錦天衣”,所以人們尊稱她為“巧娘娘”。姑娘們懷著對巧娘娘虔誠的心情,抱著美好的期盼,屆時請她下凡來,從農曆(下同)六月三十日晚(小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初七晚,舉行7天8夜的乞巧活動,乞求巧娘娘賜以聰慧、靈巧,故當地稱其為“乞巧節”。因參加乞巧的多為未出嫁的姑娘,歷代文人又稱“女兒節”、“女節”。

歷史淵源

牛郎織女牛郎織女

乞巧,是一個流傳甚廣,歷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於漢文化中織女、牽牛、河漢三種天象。最早見於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也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古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據西北師大教授趙逵夫考證《史記·秦本紀》:“帝顓頊之苗裔孫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為秦人之祖,傳說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織而聞名,傳於後代。織女的傳說同周人始祖中發明了牛耕的叔均傳說結合在一起,形成中國古代農村社會男耕女織經濟結構反映的牛郎織女的傳說。隨著西和禮縣交界處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說明秦人發祥於西、禮二縣一帶,因此“乞巧”風俗是秦人古老遺風。

西和乞巧活動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與當地的天文現象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當地乞巧中的“巧娘娘”據載是王母娘娘的第一個女兒,即織女。善織“雲錦天衣”。《史記·秦本記》:“帝顓頊之苗裔孫女修,玄隕卵,生大業”,大業為秦人之祖。西和是秦人的發祥地之一,發源於西秦嶺北支的西漢水,其上游及其支流漾水河一帶為織女原型女修的誕生地。秦人後代為祭祖加以美化,後來隨著秦人的強大和東擴,將祭祖風俗逐漸蔓延開來,演繹成漢代的“乞巧節”。據文獻記載,乞巧活動形成於漢代,經唐宋發展,明清時代達到全盛。

地域分布

西和地區的乞巧風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顯著的地域特點。在建國後的一段時期內,這一風俗曾一度中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得以恢復。

西禮乞巧風俗的分布,以西漢水源頭的漾水河、鹽官河流域為中心。據調查,西和縣主要有何壩、十里、漢源、西峪、姜席、蘇合、盧河、興隆、稍峪、石堡、長道等11個鄉(鎮)。合計人口265,300人,面積744.4平方公里。禮縣主要有紅河、寬川、鹽關、祁山、馬河、永興、城關、石橋等8個鄉(鎮)。合計人口201,580人,面積881.7平方公里。由於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才使乞巧風俗在西禮得以源遠流長、久傳不衰。

節日流程

乞巧前的準備

為了能使乞巧活動順利進行,每處乞巧點,都要在乞巧前的一兩個月內積極緊張的作好選址、聯絡、籌資、練歌、備裝、生巧芽、請巧、造巧等項準備工作。

乞巧全過程

從六月三十日晚開始至七月初七晚結束,乞巧的全過程歷時7天8夜。內容豐富、儀式隆重。包括手革半搭橋、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針線卜巧、巧飯會餐、照瓣卜巧、送巧等活動。

保護措施

2006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甘肅西和縣乞巧文化之鄉”的稱號。

2008年“乞巧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至2012年成功舉辦了四屆乞巧文化旅遊節會,其中第四屆升級為甘肅省級節會。

2013年8月7日在首都北京舉辦乞巧文化高峰論壇。

2013年8月7日至13日召開第五屆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

文化拓展

《乞巧情》《乞巧情》
創編了大型新編民俗秦劇《七月七》。

拍攝製作民《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紀錄片、《乞巧緣》微電影。

改編創作《中國女兒節西和乞巧連環畫冊——畫說乞巧》、普及本《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連環畫。

創編了《乞巧情》歌舞劇,以乞巧歌舞元素為主,反映西和及隴南地域文化特色。

開展網上乞巧活動。創辦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網站,搭建網路宣傳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