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雲弄巧擺七夕:廣州乞巧節

纖雲弄巧擺七夕:廣州乞巧節

《纖雲弄巧擺七夕:廣州乞巧節》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叢書名: 廣州民間藝術系列叢書

平裝: 15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0674903, 9787540674908

條形碼: 9787540674908

尺寸: 23.6 x 16.8 x 1.4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曾應楓,女,國家一級作家。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197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創作的兒童文學、影視文學、報告文學、民間文學、小說散文等約三百萬字,代表作有《小谷圍》《俗話廣州》《廣州民間藝術大掃描》《廣州牙雕》等,曾三十多次獲得各類文學創作獎。

內容簡介

《纖雲弄巧擺七夕:廣州乞巧節》內容簡介:一個久遠的天上人間的神話傳說流傳千年,造就了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民間又稱“乞巧節”。廣州地區過七夕與中原地區的七夕節最大的區別是,廣州人將一個久遠的民間傳說“拜七夕”演化為“擺七夕”,女子們將心愿的祈求化為具體的行動,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擺出一台台絢麗多彩的藝術品供案,既娛神更娛己,內涵的豐富難以言說。嶺南文化真是富有傳統與善於創新的文化,廣州的女子的確是心靈手巧的女子,廣州的乞巧節是民眾們打從心裡喜歡的民俗節日。《纖雲弄巧擺七夕:廣州乞巧節》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廣州乞巧節。

目錄

引言:珠村要擺“大七娘”

從悽美傳說到浪漫七夕

南粵七夕幾回落

珠村乞巧:廣州民俗文化的名片

天河的傳說與珠村的由來

民國將領潘文治家族

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

“大七娘”與“小七娘”

珠村的巧姐

黃埔乞巧:旅遊文化的畫卷

茅崗乞巧:展示傳統的黃埔景區畫卷

黎氏宗祠乞巧:和諧的男耕女織

西景朱氏祠堂乞巧:黃埔風俗“橫沙會”

橫沙羅氏宗祠乞巧:迎奧運,邁向新時代

雙崗區氏大宗祠與士能祖祠乞巧:花的海洋

番禺乞巧:聲名遠播大製作

麥邊村乞巧:聲名遠揚賽過年

潭山村乞巧:能工巧匠大製作

穗鄉兒女善梭

珠村民間文化的活字典

巧手男兒潘堯珊

李光華和他的七夕公仔

黃埔“一寶”黃應豐

形美色美工美,心巧智巧手巧

構思與備料

芝麻梅花香

七姐秧

七娘牌坊

鵲橋

齋塔

七娘盤

七姐衣

七姐鞋

七夕公仔

刺繡品

瓜果工藝品

乞巧工藝花

廢物也變寶

處乞巧各種情

順德自梳女乞巧:給織女供上九雙彩鞋

甘肅西和乞巧節:歌聲中的女兒節

台灣七夕:答謝七娘媽與“做十六歲”

日本七夕祭:與數字“七”有關

韓國七夕:祭拜與曬書曝衣

乞巧文化的三次理論碰撞

2005·乞巧文化節研討會:著眼於交流弘揚與發展

2007·乞巧文化節研討會:落點於傳承與創新

2008·乞巧文化節研討會:探討民間文化進課堂

青春的回聲:“我們的乞巧”

文化需要接力,教育需要傳承

老中青的乞巧文化創意大賽

藝術人才走進乞巧大課堂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