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錢幣博物館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始建於1996年,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座縣級博物館。館藏錢幣文物數量之多,品種之齊全居全國市、縣級第一位,西吉縣因此被譽為“華夏古錢幣收藏第一縣”。

基本信息

展館簡介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西吉縣錢幣博物館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縣級錢幣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之多,品種齊全,規模宏大,被譽為“華夏古錢幣收藏第一縣”。西吉錢幣博物館1996年建成,建築面積2612平方米,是目前國內第一座縣級錢幣博物館。錢幣收藏數量、質量在全國市、縣級名列前茅,目前,古幣藏品達20萬枚(件),現陳列展品3500餘枚(件),上迄商周貝幣,下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代相連,品類豐富,是人們了解歷史、傳承文明的視窗。館內除古錢幣收藏展出外,還陳列了西吉革命文物、歷史文物、民族手工藝品。收藏的鳳凰文化起源代表物——刻有鳳凰圖案的玉琮、西夏銅頭盔、從麥加流至西吉的袖珍《古蘭經》等均具有研究和考古價值。館內收藏的曾參加將台堡會師的幾十位將軍的墨寶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歷史沿革

錢幣館創始人、原館長李懷仁跟記者說:“上世紀80年代,我經常和現博物館的職工安秀梅騎著腳踏車下鄉‘尋寶’。一天,在白崖鄉的一個老鄉家裡,看見他正打餵羊的油渣料面墊的東西很奇怪,走上前去才發現,那可是一件中空的玉琮呀!後經專家鑑定,這是一件新石器時期的玉琮,上面的鳳凰圖案是中國鳳凰文化的源流,這在中國是首次發現。當時,老鄉說給一袋化肥錢就行了,於是,我們就用16元把這件國寶買回來了。隨後不久,我又花5分錢買到了國內唯一的‘乾隆母錢’。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古錢幣聚集起來。”

博物館現館長張明告訴記者,目前館內共收藏古錢幣有30000餘種、20餘萬枚,其中5件屬國家一級文物。西吉錢幣博物館之所以能有如此豐富的珍藏,得益於西吉縣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自古以來重要的地理位置。張明介紹說,先秦時期,西吉縣屬秦地,秦惠文王最早鑄行的貨幣“半兩”等,在當地就有發現,這是西海固土地上迄今發現較早的金屬貨幣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西海固的南部盡納秦國版圖之內,秦長城的修築,更使這裡成為“拒胡”的邊陲重地。當地將台鄉就是秦王朝時中原和匈奴的分界線,理由是這裡的一些村出土的是秦幣,另外的村出土的則是匈奴幣。西漢早期鑄行的“半兩”及漢武帝之後開始改鑄的,以後竟延續了700多年的“五銖”錢,至今隨處可見。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這裡成為其東段北道必經之地,交通的便利,也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古絲綢之路上東西方頻繁的經濟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活動,使這裡擁有了大批外來錢幣。

錢幣文化

(圖)乾隆母錢乾隆母錢

古錢幣是中華民族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起源於商周,發展於戰國,統一於秦始皇,歷代流傳。起源時間、發行品類、工藝鑄造等都堪稱世界之最。一類錢幣,甚至一枚錢幣,都可將中國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熔鑄於一身。

收藏條件

西吉地處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要衝,自漢代以來,中西通商,遊人頻繁,作為商品交換的主要媒介物古錢幣,分布尤為廣泛和豐富,特別在北宋與西夏對峙的百餘年間,宋王朝為抵禦西夏的領土擴張,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散落了大量的文物及古錢幣

館藏錢幣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的錢幣收藏起步於1984年的全縣文物普查,藏品達20萬枚(件),陳列展品3500餘枚(件),分為

(圖)西吉縣錢幣博物館西吉縣錢幣博物館

“中國歷代錢幣系列”、“西吉出土窖藏系列”、“錢幣專題分類”三大部分,錢幣系列上迄商周貝幣、戰國刀幣、共字圓環幣,下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代相連,品類豐富。窖藏錢幣均為西吉本縣出土,窖藏的下限朝代分別為漢代、北周、北宋、西夏、金代、清代和民國七個朝代,出土數量少則十頭八斤,多則八百餘斤不等,質地以銅錢為主,亦有鐵、銀等錢幣,已發掘收藏的出土窖藏達20餘次。錢幣專題分類已區分出絲綢之路錢、農民起義政權錢、外國流入中國錢、中外交際錢、革命根據地錢、以及御書錢、吉語錢、標記錢、花穿錢、對錢等十多個門類。展品中有漢代的“銀五銖”、漢王莽錯金“一刀平五千”刀幣、西夏“元德通寶”、西夏文“大安寶錢”、北宋長貝“聖宋通寶”、元朝“大朝通寶”銀幣、清代新疆及“乾隆母錢”、民主革命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銅幣和解放區紙幣,古波斯銀幣等錢幣均為罕見的珍品。

收藏之最

寧夏西吉縣,地處中原與遊牧過渡地帶的,自漢代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東段北道,商賈遊人南來北往,留下了大量的錢幣,西吉境內曾多次發現“窖藏錢幣”。為了保護古錢幣,西吉錢幣博物館於1996年成立,目前已經收藏古錢幣20余萬枚。

之最一:最古老的錢幣

最古老的錢幣當屬夏商周時期的“海貝”。海貝最早是用來當作婦女的裝飾品,後來逐步演變成為流通的貨幣。

之最二:“老家”最遠的錢幣

西吉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東陲重鎮,曾發掘出大量的外來錢幣。“老家”最遠的錢幣是一枚古波斯銀幣。經研究發現,這枚銀幣是古波斯沙珊王朝第15個皇帝統治時期鑄造。

之最三:最小的錢幣

最小的錢幣屬西漢高祖年間(公元前206年)的“榆莢半兩”銅幣。銅幣如小指甲蓋大小,圓形方孔。雖說個頭小,但錢幣上所刻文字在放大鏡下清晰可見。

之最四:最“值錢”的錢幣

最“值錢”的錢幣是出土於西吉縣將台鄉等地的漢代“一刀平五千”刀幣。這是迄今為止寧夏西吉縣錢幣博物館館藏面值最大的古錢幣。該錢幣是王莽攝政14年中進行第一次幣制改革時的產物,當時1枚“一刀平五千”刀幣大約可抵5000枚漢代時期的“五銖”錢幣。

之最五:最珍貴的錢幣

最珍貴的錢幣是一枚清代新疆制幣局的“乾隆寶”母錢,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母錢是用來鑄幣的模型,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多見。

之最六:最重的錢幣

最重的錢幣是一枚重約350克的清代銀錠。

之最七:最好看的錢幣

最好看的錢幣是館內珍藏的“壓勝錢”。“壓勝錢”又稱“花錢”,起源於漢代。但它不流通,是古人隨身攜帶用於祈福避禍的。根據錢幣所刻花紋,“壓勝錢”可分為十二生肖類、花卉、鳥獸類等類別。

之最八:最來之不易的錢幣

最來之不易的錢幣屬漢代有標記的“五銖”錢。1996年,西吉縣一農民在自家耕地中發現20余枚刻有“五”“△”、“星點”等各種標記的漢代“五銖”錢幣,錢幣博物館創始人、原館長李懷仁便多次登門“求幣”,並獲得了這些寶貴錢幣。

其他文物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館內除古錢幣收藏展出外,還陳列了西吉歷史文物、民族手工藝品、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台堡會師紀念展覽有關物品等。館內收藏的鳳凰文化起源代表物、刻有鳳凰圖案的玉琮、西夏銅頭盔、從麥加流至西吉的袖珍《古蘭經》等均具有研究和考古價值。館內收藏的幾十位將軍的墨寶更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