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是甘肅省首家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高校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其館藏種類多、數量大、內容豐富,是西北師範大學一百年發展的歷史積澱。它的建成,不僅可以向師生員工展示學校百年文明成果,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熱愛學校、熱愛甘肅、熱愛祖國、激勵學生探索未來知識世界奧秘的強烈願望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面向社會進行科普教育、環境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基本信息

展館概述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創建於2000年10月,學校百年校慶時全面開放,博物館總面積2000平方米,由歷史文物展館、校史展館、動物標本展館、植物標本展館組成。歷史文物館內收藏有商周至清朝不同歷史時期有關政治、軍事、文化、生產、生活的各種文物1000件,其中國家級三級以上文物191件。動物標本1500件,古生物化石200餘件,植物標本170餘件,地礦標本700餘件,以及在教學科研領域取得的各項重要研究結果。其中有聞名於世的“敦煌寫經殘卷”、珍貴的“西夏印”、“西夏腰牌”;馳名中外的“甘肅彩陶”;流光異彩的名貴清瓷;甘肅永靖發現的國內館藏最大的“恐龍足印化石”;甘肅和政發現的生活在1300萬元前的世界僅存十件之一的“庫班豬”化石;甘肅肅北發現的生活在2.4億年前的“魚類”化石;有世界珍稀野生保護動物“朱鶚”標本;分布於甘肅境內各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雪豹”、“野驢”、“斑尾榛雞”標本;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甘肅省鳥“紅腹錦雞”標本;珍稀無脊椎動物“紅珊瑚”、“海豆芽”、“酸醬貝”標本;有珍貴的“石英晶體”標本、寶石級礦物標本。有鋼、綠柱石、海藍寶石等以及採集於27個國家和地區的礦物標本;有大量的甘肅特有的以經濟作物為主的植物標本

展館背景

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前身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發端於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創建於2000年,是在整合學校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的綜合性博物館。2005年被蘭州市安寧區委、區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為中國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現設有歷史文物館、校史館、動物標本館和植物礦物標本館四個展館,館舍面積2000平方米。

館藏分布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展廳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現設有歷史文物館、校史館、動物標本館和植物礦物標本館四個展館。館藏有商周至清朝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文物1500多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191件。主要包括青銅器、甲骨文、陶瓷器、古文書、古錢幣等。甘肅和政距今600萬年前的“大唇犀頭骨化石”標本和“布氏和政羊頭骨化石”標本等,有世界珍稀野生保護動物“朱䴉 ”標本,分布於甘肅境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雪豹”、“野驢”、“斑尾榛雞”標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甘肅省省鳥“紅腹錦雞”標本,珍稀無脊椎動物“紅珊瑚”、“海豆芽”、“酸醬貝”、“中國鱟”、“阿波羅絹蝶”、“雙珠大絹蝶”標本等。有珍貴的“石英晶體”標本和寶石級的礦物標本如剛玉、黃玉、綠柱石、海藍寶石及20世紀50年代民主德國贈送的來自歐洲2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件礦物標本等。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館藏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內容豐富,承載著學校100多年來的悠久歷史、辦學成就和經典文化。是學校歷史學、考古學、生命科學、地理與環境科學等專業教學科研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弘揚和培養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面向社會大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校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學校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更是西北師範大學建設西部一流、全國高水平教學研究型綜合大學重要的標誌之一。建館以來,已接待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黨政機關及社會各階層的著名學者、領導和大、中、國小師生數萬人次,受到良好的評價。隨著學校事業的改革發展,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將進一步整合學校文化資源、加強建設、擴大規模、豐富館藏、拓展功能、完善服務,為將博物館打造成新時期大學文化殿堂而努力奮鬥。

館內藏品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文物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通史陳列展室的展品包括自舊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典型文物標本。如舊石器時代的砍砸器和細石器,新石器時代的磨製石器和彩陶,夏商周三代的甲骨文青銅器,秦漢的瓦當、陶文,南北朝的瓷器和陶俑,隋唐的墓誌和佛教遺物,宋至明清的陶瓷器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其中也不乏有較高的藝術與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如被譽為“天下第一珍珠”的仰韶時期穿孔珍珠,罕見的仰韶文化陶塑人像和龍山時代的陶祖,商代河北藁城遺址的青銅器,字跡清晰的8片殷虛甲骨刻辭,以“四神瓦當”為代表的一大批造型生動的秦漢瓦當,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的秦封泥,十分難得的隋唐時期麵食製品以及北宋的銅鈸等。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們置身於精美的歷史文物迴廊,親手觸摸、掂量文物,如此近距離地觀察文物,使教學過程分外生動活潑,也培養了學生注重實踐、勤於觀察的良好學風。考古成果展室展出歷年來考古專業教師與學生們考古發掘出土的重要文物。

意義

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前身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發端於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創建於2000年,是在整合學校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的綜合性博物館。2005年被蘭州市安寧區委、區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為中國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

物館為甘肅省首家高校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數量較大,內容比較豐富,自2002年建成向校內外開放以來,共接待各類參觀者6萬多人次。其中,館藏的各類歷史文物、動植物及地礦標本和校史資料,為面向社會大眾開展歷史文化、科學知識、人文精神教育創造了良好條件,深受廣大青少年及大、中、小學生歡迎。為了充分發揮我校博物館寶貴的文化教育資源優勢,更好地面向社會大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經蘭州市有關部門考察論證,蘭州市人民政府於2006年12月18日發文命名我校博物館為蘭州市第一批“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基地”。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學校《關於進一步深化我校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指導意見》、《關於認真做好教師教輔人員崗位聘任工作的安排意見》、《西北師範大學教輔崗位設定與聘任辦法(試行)》等檔案精神,加強博物館業務人員隊伍建設,促進博物館業務建設、工作改革和事業發展,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細則。主動適應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發展對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工作的要求,按照“精幹高效、按需設崗、一崗多能、擇優聘用、嚴格考核、契約管理”的原則,以充分發揮博物館“研究、教育、收藏”服務功能為核心,以充分拓展博物館宣傳介紹學校文化和服務學校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為目的,以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博物館為目標,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精幹高效的文博業務人員隊伍,為學校文博事業發展和博物館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相關信息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安寧東路967號
郵編:730070
聯繫電話:(0931)7971000 7973001 7975338 傳真:0931-7971000
網址:http://www.nwnu.edu.cn/bw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