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班豬

在舊大陸,即歐亞大陸和非洲的範圍內,中中新世時期曾生活過一類體型巨大的豬。這種大型豬的蹤跡首先是在我國發現的,上世紀20年代在蘭州附近發現過它的碩大的牙齒和肢骨化石。直到上世紀50年代又在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發現了這類豬的一個下頜骨和頭骨,被命名為庫班豬。

特徵

庫班豬最奇特的地方不是它巨大的體型,而是它令人驚異的在額部長著一個相當大的角,跟傳說中獨角獸的角相似。

後來在非洲也發現了庫班豬的化石,而庫班豬最豐富的材料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寧夏的同心和甘肅的和政大量發現。

發現

近日,甘肅省博物館自然部一支考察小組在臨夏進行古生物調查時從和政縣買家集一位農民手中徵集到一件完整的庫班豬頭骨化石。

庫班豬是在地質時期的中中新世時,生活在舊大陸上的一類體型巨大的豬,由於它具有一些獨到的特徵,故在豬的系統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範圍內,庫班豬的蹤跡首先是在我國甘肅發現的。

1

1928年,國外古生物學者皮爾森,對采自甘肅“平番泉頭溝”(現屬永登縣下街村)的一些碩大的牙齒和肢骨化石進行了記述。皮爾森發現這些牙齒在形態上和歐洲早已發現的一種“利齒豬”化石十分接近,只是大得多。皮爾森給它定了一個新種命名為“巨利齒豬”(或巨鐮齒豬)。後來我國學者更名為庫班豬。
經測量,這塊化石長度為七十五點三厘米,最大寬度(眼眶部)為四十點五厘米;上牙保存完整,單側為門齒三顆、犬齒一顆,其中最長的犬齒長度達十三點四厘米。

根據牙齒的性狀分析,這是一類高度特化的雜食性動物。有關專家根據化石頭部的特徵鑑定其為庫班豬,生活在距今約一千五百萬年的地質時期新第三紀中新世,迄今為止國內外保存最為完整、體形巨大的庫班豬頭骨化石之一。  

意義

目前庫班豬化石全世界尚不足十個,國外僅保存有二個,其餘均發現於中國寧夏境內。專家介紹,它的發現有助於這類豬的歸屬,解決庫班豬的系統演化的分類問題,而且對研究臨夏地區在中新世時的古動物群的群落形態、古地理、古環境及古氣候演變有重要的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