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口水庫

西北口水庫

西北口水庫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境內,系長江北岸一級支流黃柏河流域梯級開發的骨幹工程。水庫大壩至上游天福廟水庫26公里,下游至東風渠渠首工程尚家河水庫9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城區65公里。水庫壩址以上承雨面積8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88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2.1億立方米,設計水位322米,相應庫容1.6億立方米,為大(2)型水庫。工程以蓄水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防洪、攔砂等綜合效益。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北口水庫水天一色好風光西北口水庫水天一色好風光
西北口水庫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境內,系長江北岸一級支流黃柏河流域梯級開發的骨幹工程。黃柏河東支中游上洋鄉境內,距宜昌市約65km。西北口水庫樞紐工程由攔河壩、岸邊溢洪道、泄洪洞、發電-放空洞、發電廠五大建築物組成。其中,①攔河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95m,壩頂長222m,壩頂寬8m,上、下游邊坡1:1.4;②溢洪道淨寬2×12m,長215m,裝有2扇12×14m(寬×高)弧形鋼閘門,最大過水流量4466m3/s,出口為窄縫式挑流鼻坎;③泄洪洞為城門型無壓隧洞,進口寬8m,裝有1扇8×10m弧形鋼閘門,洞身寬8.8m,高14.1m;出口為扭曲挑流鼻坎,最大過水流量1594m3/s;④發電-放空洞洞徑D=5m,洞長502.5m,它除發電引水外,還承擔著水庫放空和灌溉引水用任務。系長江北岸一級支流黃柏河流域梯級開發的骨幹工程。水庫環山而成,遠遠望去像一彎翠綠色的絲帶纏繞山間。這裡還是飲用水保護區,生態環境優良。

修建歷史

西北口水庫水天一色好風光西北口水庫水天一色好風光
西北口水庫工程1977年經湖北省批准修建,1980年因國民經濟調整停工緩建。1982年批准復工,1984年正式復工興建。1985年將原設計的瀝青混凝土面板壩改為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並將此壩作為我國發展這種新壩型的試驗壩來建設,其築壩技術的研究被列入國家“七五”期間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並取得了一批具有實際套用價值的科研成果。1987年開始填築壩體,1989年6月混凝土面板澆築結束,1991年9月下閘蓄水,1992年6月20日電站初步併網發電。1996年12月該大壩主體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水庫大壩至上游天福廟水庫26公里,下游至東風渠渠首工程尚家河水庫9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城區65公里。水庫壩址以上承雨面積8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88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2.1億立方米,設計水位322米,相應庫容1.6億立方米,為大(Ⅱ)型水庫。工程以蓄水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防洪、攔砂等綜合效益。

樞紐工程

西北口水庫水天一色好風光西北口水庫水天一色好風光
西北口水利樞紐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右岸溢洪道、左岸泄洪兼導流隧洞、左岸發電兼放空隧洞和發電站等五大建築物組成。
大壩壩高95米,壩頂長222米,壩頂寬8米。
溢洪道坐落在右岸山體上,由進水口、閘室、明渠陡槽和挑流鼻坎四部分組成,閘室寬24米,裝有2扇12×14米(寬×高)弧形鋼閘門,最大泄洪流量4466立方米每秒。
泄洪洞布置在左岸,為表孔堰流結合施工導流的“龍抬頭”型式無壓隧洞,洞長520.5米,進口裝有一扇10×12米弧形鋼閘門,最大泄量1594立方米每秒。
發電兼放空遂洞洞長490米,圓形斷面,洞徑5m.進水口為深式進水口,分上、下兩層(即“龍抬頭”型式)進水,下層為導流、放空、沖砂孔,上層為發電進水口。
電站廠房為地面式,安裝三台單機容量為6300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設計水頭62.5米,單機發電流量12立方米每秒。總裝機1.89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5510萬度。
西北口水庫為多年調節性水庫,庫容大,調節能力強,近幾年在流域內充分起到了骨幹作用。自發電以來,共為灌區提供農業灌溉用水和為宜昌市城區提供生活用水37億立方米,與水庫配套的水電廠累計發電5.6億度,創產值1.1個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顯著。

主要問題

西北口水庫西北口水庫
由於資金等原因,多年來,工程尚留部分尾工未完成,水庫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無法發揮正常效益。2000年4月由湖北省水利廳牽頭,組織有關方面專家對西北口水庫進行安全鑑定,鑑定結論:水庫大壩為三類壩。2001年11月批准西北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立項,2002年3月開工建設,2002年12月前完成98%,至目前,雖然水庫除險加固主要工程已完成,但還有泄洪洞固結灌漿等幾項因資金未到位而沒有完工,水庫未進行竣工驗收工作。西北口水庫是一座典型的邊設計邊建設邊移民的“三邊”工程。水庫建成之際就是庫區民眾上訪之日,加之水庫建成後淹沒了大量農田,導致庫區自然條件更加惡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產業脆弱,經濟發展滯後,農民出行、生產、生活、就醫、上學等相關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決。農民反映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六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