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光中學

西光中學

西光中學創建於1961年,是陝西省省級文明校園、省級示範高中、西安市重點中學、國防科工委重點中學、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西光中學以質量立校,嚴於治教,學校管理科學、高效、富有特色。西光中學傑出的教育教學成績得到了社會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西光中學正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勇往直前,為全面創建省級一流重點中學而不懈奮鬥。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西光中學 西光中學

西光中學現有教學班50個,在校學生3200多人,學校在四十多年的辦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形成了五大辦學優勢:企辦民助的體制優勢,省級重點中學的品牌優勢,行之有效的管理優勢,名師薈萃的師資優勢,功能先進的設備優勢。

同時也取得了高考、中考質量高,五育並舉素質高,教育科研水平高,省內省外聲譽高,社會各界評價高的五大辦學成就。

學校特色

西光中學 西光中學

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學校提出分配能多能少,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的競爭激勵政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科學的質量創新體系和公正的質量評價體系。學校借鑑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努力建立科學、民主、規範、高效的現代化學校管理模式。在觀念創新上狠下功夫,增強學校的辦學活力;在強化師德、嚴明校紀上狠下功夫,樹立學校良好形象;在科研興校、最佳化設施上狠下功夫,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在決策民主、規範運行上狠下功夫,提高學校行政效率。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向科研要質量,向設備要質量,向師資要質量,以文明、勤奮、求實、創新八字校訓為中心,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以學校為中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使三項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設備設施

突出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文化氛圍,創造學習辦公的舒適、現代、人文條件,學校為所有的教室、辦公室安裝了空調,建成了西光中學電視台、電視演播室、多功能階梯教室、健身房、體操館,桌球室、音樂、美術、舞蹈室等多個部室。為實現設施設備的完善、達標、尖端的要求,學校建有多媒體系統多套,多媒體視頻語音室一個,微機室三個,理化生多媒體實驗室六個,為教職工配備筆記本電腦170台,購置PIV主機的台式品牌電腦180台,並建有千兆校園網,實現辦公數字網路化、智慧型廣播系統及行政管理平台,實現了教育教學設備的現代化、信息化,達到了省市一流重點中學的水平。

師資力量

西光中學現有教師160多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占教師總數80%以上,中青年教師占全體教職工總數的90%,有十餘名教師已經取得或正在攻讀教育碩士,職稱年齡結構合理。隨著人事制度的改革,為了提高教師質量,大力實施“人才戰略”,面向師範名校選聘優秀大學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並且先後在全國範圍內引進一批省級教學能手、市級教學骨幹。學校注重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素質,湧現出了一批在省、市及全國知名的教師,有國家教育部資助的教改課題承擔者,有在各級教學評優活動中獲獎的教師多人。學校文化底蘊豐富,學術氣氛濃厚,有多人次主編、參編各類著作近200部,發表論文500多篇。西光中學還承擔了國家教委《中學整體最佳化改革》、中央教科所《德育分年級實施》以及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資助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與技巧實驗》等國家級實驗課題。

正是由於擁有這樣一支德才兼備,富有事業心的師資隊伍,西光中學在基礎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仍然保持著迅猛發展的勢頭。

所獲榮譽

西光中學 西光中學

從1987年開始,學校連續十七年被新城區教育局評為國中、高中教學雙優秀單位,榮獲各類團體獎項180多項。是陝西省兵工局的先進教育集體,陝西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先進學校,高考優勝學校,西安市優等學校,對外開放視窗學校國家級考試規範考點,全國藝術教育試驗新城區藝術教育試點先進學校,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先進試驗學校,是“全國中學德育分年級實施”實驗學校,獲全國整體最佳化改革突出成果獎。連續十多年來,高考升學率穩定在87%~99%之間,中考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1991年學生程瑛奪取了省文科狀元桂冠,2003年高考本科上線率及重點上線率名列新城區第一名,呂莉同學高考以662分的成績名列陝西省文科第四名。在2003年市教育督導室督導評估中,西光中學的各項指標名列新城區前茅。西光中學為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全國著名高校輸送了數以百計的優秀畢業生,真正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 。

學校文化

西光中學知名度高,社會交流廣泛,曾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團體700多人次和美、日、香港中學生訪問團、青年訪問團,學校也組織了部分師生赴美訪問。曾舉辦過區、市、省乃至全國範圍的教學觀摩課,為周邊學校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西光中學已成為許多學生家長心目中的理想學校,西光中學正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勇往直前,為全面創建省級一流重點中學而不懈奮鬥。[詳見網站]

學校發展史

滻灞之濱,其流湯湯……

1961年,這個不同尋常的,讓所有西光人為之自豪,為之振奮的一年。西光中學似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塊楊柳依依,鍾靈毓秀的土地上傍水而居,開始綻放出新生兒的第一縷曙光。40多年來,它肩負著百年樹人的神聖使命,承載著孕育人類文明的夢想而熠熠生輝,綻放著新時期教育的燦爛前景。

曲徑通幽處:

西光中學四個金光大字鑲嵌在翡翠般的青屏上,醒目而深邃有力。校門兩邊綠草茵茵,與嶄新的宣傳欄相映成趣,洋溢著歷史名校的勃勃生機。

西光中學占地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教學樓南北矗立,遙相呼應,辦公樓座西向東,朝可觀旭日東升,暮可賞彩霞滿天,旁有鑽天白楊,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在這靜謐的校園裡,朗朗書聲,猶如喜鵲枝頭鬧;恬恬笑臉,恰似杜鵑雨後紅。西光中學的莘莘學子們正是在這景色宜人,溫暖如春的校園裡“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飛美好的夢想。

引萬道清泉,澆祖國花朵;傾一腔熱血,鑄人類靈魂。在這裡,群星璀璨,名師雲集。無論是學科領袖,還是教學中堅,甚至杏壇新秀,他們都濟濟一堂,共謀西光中學的美好明天,共育祖國的未來花朵。

180多名教師奮戰在教學一線,挑燈伏案,誨人不倦。創造出有口皆碑的光輝業績。學校湧現出一批在省市及全國的知名教師。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楊四利老師以其治學嚴謹、知識淵博、平易敬人的風範贏得同行仰慕及學生尊敬,優秀物理教師劉國棟以其教法修業、求是創新的師聲風範聞名遐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西光中學的老師們正是在這些名師的引導下,積極探索,刻苦鑽研,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多少人次主編、參編各類著作200餘部,發表論文600多篇,還承擔了國家教委等國家級實驗課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西光中學始終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敢為天下先,也正因其如此,在基礎教育競爭中日益激烈的今天,仍然保持迅猛發展的勢頭。這也是其推行素質教育和實現“以人為本,和諧創新,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的生動詮釋。無論在學科競賽、體育比賽還是音樂盛會方面,西光中學都有喜人的表現。2003年,孫嘉寧同學榮獲了全國生物競賽一等獎;李麗同學在西安市第三節速度華輪比賽中折桂凱旋。在區音樂合唱比賽中,也多次位居榜首。

不僅如此,學校還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組織高一、初一的學生軍訓,讓他們在一、二、三的號令中,在整齊律動的行進中,深切體會“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別樣感受。而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又讓他們親歷“沙場秋點兵”的磅礴欲雄壯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西光中學正是以其創新的精神風貌和素質教育的先行者形象,名樹一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滿足廣大教職員工的教育教學及業餘生活的需求,學校創造了舒適、現代的學習、辦公環境,建成了西光中學電視台、電視演播室、多功能階梯教室、健身房、體操館、桌球室、音樂、美術、舞蹈室等多個部室。學校還建有多媒體專用教室六個,多媒體視頻語音室一個,微機室三個,理化多媒體實驗室六個,為教職員工配備了筆記本電腦170台,並建有千兆校園網。實現辦公數字網路化,教育教學設備的現代化、信息化。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在琉璃凝碧的實驗樓頂端,紡錘形的天象儀足以讓你領略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天文奇觀,身處天象儀館圓形的星象廳里,一片變化無窮,星光燦爛的星空便誕生於西光中學的上空。

在教育改革發展的洪流中,西光中學的競爭活力正在迸發;在人本主義張揚的春風中,西光中學的和諧之花正在綻放;在乘風破浪會有時,只掛雲帆濟滄海的征程中,西光中學的鏗鏘足音響徹雲霄。

2009年8月26日,新城區教育局正式宣布西安市第28中學併入西光中學,28中學現有師生和校舍作為西光中學國中部繼續辦學。

28中地處韓森寨地區,已有60多年的校史,辦學規模漸微,辦學效益不佳。此次併入西光中學將盤活28中現有的教育資源,藉助西光中學省級標準化中學的優質資源提升新城區教育質量的整體水平。西光中學校長王瑞表示,學校領導將會深入研究兩校的優秀文化,挖掘優秀教育資源,從人、財、物等各個方面釋放更大的能量,提高辦學品位,做大做強教育品牌。同時,兩校合併從根本上解決西光中學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擴大了西光中學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實力,全方位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

2013年9月西光中學高中部已全部搬遷至西光中學新校區——西安市新城區萬壽中路68號(原28中學),已將此校區作為西光中學高中部。

校長寄語

千百年來, 韓愈《師說》中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直被尊分奉為教師角色與基本職責的經典解讀,而對於新世紀教育的改革,我們要求教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改革目標和服務對象的高度來確定自己的角色和職責。

教學理念

西光中學始終秉承著“搶抓機遇、敢為人先”的西光精神,多年來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畢業生中湧現出一大批像許巍、郭文珺、熊寧、孫美、趙子龍這樣的社會傑出人才,也為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等多所著名高校輸送了數以百計的優秀畢業生。

在打造優質教育資源的奮鬥之路上,學校通過實行校領導分管各年級等多種制度、科學規範課堂教學、強化教學研究、加強教研的針對性等有效手段,將提高教學質量落實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在素質教育方面,學校學科競賽異彩紛呈,先後有百餘位學生在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生物學聯賽、高中數學聯賽、高中化學競賽中獲獎;每年一屆的學生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為學生鍛鍊才能、展示自我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