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光中學

浦光中學

浦光中學創建於1901年,前身為青年會中學,是一所有著106年深厚文化積澱和優良傳統的學校,許多歷史名人曾來校任教或講學。1986年江澤民同志為學校題寫“尊師守紀、勤學多思、健美活潑、勵志奮飛”的訓勉。學校地處市中心外灘地區,戶外活動場地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的活動場地較小,但是積極開展體育運動始終是浦光的一項優良傳統。學校曾擁有室內游泳池,前身青年會中學的籃球隊,是早期風靡滬上籃壇的一支勁旅,學校曾培養出桌球世界冠軍李振恃等一大批優秀體育人才。

基本信息

簡介

浦光中學原名青年會中學。創辦於一九0一年(清朝光緒二十七年)。

浦光中學浦光中學

起初,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南京路保全司徒廟附近,開辦一所學校,專修商業英語,首任校長是青年會總幹事曹雪賡。一九0三年遷至北京路墾業銀行大樓,白天上課,設定國文、英文簿記、英文打字等科目。一九0七年,四川路青年會第三所落成,學校遷來,又規定國文為必修科目。一九一二年,按教育部規定設定課程,側重英文、商科。青年會在會所開闢少年活動場所,設定童子部。學校創立童子軍,為全上海市中、國小成立童子軍之首。

發展

一九一四年,美國人馬特出資,在青年會第三所後面蓋五層磚木結構大樓,大樓的底層和二層為青年會少年部的活動場所,三層以上為學校校舍,增設《聖經》課,由美籍教師任教。一九一五年,曹雪賡辭去校長職務,由朱樹翹接任校長,教師多數來白聖約翰大學畢業生,如《孽海花》作者曾孟朴之子曾虛白(新聞界著名人士),著名出版家,編輯家鄒韜奮都是英文教師,著名戲劇家洪深也在校任教。

一九二七年四月,在大革命的洪流衝擊下,學生自治會為實行民主管理,向校方提出師生共同組成委員會,參與校政方案,為校方所拒絕,引起學生罷課,校長朱樹翹引咎辭職,師生組成維持校務委員會主持校政。在組織參加五.四市民大會活動時,學生內部發生分裂,校董事會公開出面干涉,指責校務為少數不良分子所把持,一部份師生離校到法租界霞飛路開辦青年中學(解放後併入比樂中學)。學校停辦一年。一九二九年春,復校由高級中學改為完全中學,招收國中學生,在高中增設無線電專科,朱樹翹回校繼續任校長。

一九三O年夏,韋愨(別號韋捧丹)從市教育局長、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卸任來任校長。韋是新教育思潮代表人士,民眾教育主張者。在教育局長任職期間,改革公文,採用白話文體,舉辦民眾茶園,職業學校,出版《上海教育》闡述他的教育主張。來校後,得工部局華人教育處陳鶴琴支持,獲得經費資助,以改革學校設施:更新課桌椅,採用雙人鐵木結構課桌椅,充實圖書儀器,建立化學、物理實驗室、生物解剖室和數學教室,加強數、理、化教學,增開解析幾何、分析化學,在國中,開設圖畫、手工課。數、理、化採用中文教科書。推行 “行驗教學法”,增設職業選修科,進行分組教學,設立套用化學、會計、文書、電力等科目,注重學生練習和實驗,解剖生物,課餘開展多種興趣小組活動, 形式多樣,有京劇清唱、小提琴繪畫、歌詠、桌球、籃球、管弦樂隊,均聘專人負責指導,在校外有歐陽路23畝操場,作為球隊隊員練球場地。晚間開辦職業補校。提高教師工資待遇,聘請才學之士來校任教,在社會上享有較高聲譽。校內民主空氣濃厚,師生中進步力量迅速成長,不少畢業生走上革命道路,解放戰爭期間壯烈犧牲的中共瞧陽縣委書記謝景鴻烈士,就是一九三三年的高中畢業生。多數學生畢業後升入聖約翰大學,或就職於工部局、洋行。

一九三三年,曹炎申博士接替韋愨任校長,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不斷蠶食我國領土的民族危機時刻,校內教師,如陳起英先生激於愛國熱情,經常在講台上對學生進行時事形勢分析,抨擊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一部分學生受到嚮往革命的啟蒙教育。一九三五年,陳起英老師組織起課餘的“青鍾劇社”,陳老師自任導演,演出田漢的《一致》(為對付審查,改名《眾志成城》)、《阿萊城的姑娘》、《蠢貨》。在青年會中學大禮堂公開演出三天。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件發生,日本侵略者悍然入侵上海,全面抗戰的局面拉開。“孤島”狀況的租界,學生界救亡運動蓬勃展開。位於四川路橋堍的青年會中學是“學協”的聯絡點,學生丁景唐、郭錫洪(郭明)、陳有民(史毓民)、范樹康(吳康)都是“學協”聯絡員,《學生生活》發行員。丁景唐和王瑞鵬公開創辦文摘和創作並重的文藝半月刊《蜜蜂》,轉載魯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品,也發表部分青年作品。在學生中組織讀書會。開展捐募寒衣,救濟難民活動。寒假期間舉辦“鄰童義務國小”,吸收社會上失學兒童免費入學,供給書籍和文具用品,校長為校青年會負責人郭錫洪、李明,教師由學生擔任。一九三九年春,在地下黨支部領導下,組織部分學生春遊,去膠州公園慰問堅守四行倉庫的八 百壯士和謝晉元團長。在學生中組織訂閱“上海聯”的《聯聲》;舉行“天國能否建在人間”的討論;邀請青年會幹事俞沛文、與女青年會幹事王辛南、女作家 關露作演講。團結青年會和學生自治會中骨幹,開展團契活動。一九四O年,汪 偽政府在南京成立,日本軍方對租界地區的滲入,形勢十分嚴峻,美國人伍立夫擔任校長。地下黨支部按“勤學、勤業、交朋友”方針,通過共同做功課,開展課外活動,觀看蘇聯電影,參加教會中學夏令營,演出《張伯倫》活報劇,培養革命力量。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進駐租界地區, 結束“孤島”狀態。一九四二年初,由校董陸高誼擔任校長。四月間,校門口發現抗日傳單飄落,日本憲兵把學校包圍,進校全面搜查,未發現任何形跡,卻把無辜學生羅庭柱抓去,事後即無罪釋放,但校內白色恐怖氣氛籠罩。地下黨支部為保存力量,堅持陣地,把部分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轉移到他校或去解放區,學生活動陷於停頓狀態,僅在校內舉辦“舊書交換社”開展為學生服務活動。

一九四三年夏天,青年會智育部主任田信耕來校,協助校長羅鍾瑞工作,擔任教務主任,青年會幹事李壽葆來校,擔任訓育主任,不久,田信耕任校長,濃化學校基督教色彩;開學典禮在禮拜堂以宗教儀式舉行;高中學生每人發一本《新約全書》;聘請基督教徒為職員。建立銅管樂隊,由朱沙羅門教師任教練,修建室內健身房,鋪成彈性柚木地板,安裝籃球架和燈光照明。規定學生為當然少年部會友,收取少許會費,即可參加少年部的各項活動,加入四育團(提倡德、智、體、群四育並重方針的組織),一度沉寂的團契紛紛成立,各種學生興趣小組又恢復活躍起來。地下黨支部的工作,有所開展,學生黨員鄭廣裳和黃青白組成了“聯青口琴隊”,隊員有三十餘人。黨員李伯先和茹裕照辦了《習作》,學生任民鑒開辦“青中理髮社”。其年十月,為了尊師活動,學生舉行了義演,演出田漢的《湖上的悲劇》、陳白塵的《未婚夫妻》。一九四四年秋,舉辦青年會第二中學,招收社會上無力升學的失學男女青年。教師由教職員半義務性兼課,徐英俊負責教務,有部分學生擔任教師工作。一九四五年下半年又招一班,成三個班級。課餘活動與青年會中學一起進行,一九四六年下半年併入青年會中學。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任民鑒組織印製抗戰勝利章,組織學生上街義賣,義賣所得作為慰勞青年軍和清寒學生助學金。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對學生的功課是抓得緊的,在當時租界地區的中學中,教學質量是高的。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為數不少日本學生來校就讀,學費較昂貴,一般家庭子弟負擔不起,但青年會設有清寒學生助學金,經過考試成績優秀者,可以減免學費入學;特別優秀的,並由青年會食堂供應中膳一頓。鄰童義務國小畢業的優秀學生亦可享受上述待遇,考入青年會中學,實行半工半讀。學校辦學宗旨為: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為校訓。重視學生群體活動,鼓勵學生參加青年會少年部各項活動,並吸收學生擔任少年部幹事。培養學生社會活動能力是區別於其他中學的最顯著的特點,因而有不少學生成為有名的社會活動家。

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學校成為全市學生運動的民主堡壘之一,站在學生界反內戰,爭民主的鬥爭前列。特別是在地下學委喬石領導下,在校內學生中發展一批黨員,學生運動形成中堅力量。在十二月二十日全市大中學生歡迎馬歇爾特使的反內戰大遊行中,青年會中學的銅管樂隊是遊行隊伍開路先鋒,在中央路廣場集合時,遇到國民黨便衣特務襲擊,警察分局以發生鬥毆為名,把部份學生和個別老師帶至分局,後經校方作保領回。校方對學生運動不加干預,校內反內戰、爭取民主活動蓬勃展開,多種小社團應運而生。學生自辦“永生圖書館”;在蘇州 河河北的里弄辦義務國小,參加市立第十八民眾學校的地區工作;邀請郭沫若、陶行知、沈雁冰來校演講。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三日的全市各界人士十萬人大遊行,青年會中學的銅管樂隊和國中學生的木棒隊,作為遊行隊伍的前導,他們在遊行途中,奮不顧身地和工人一起,把破壞隊伍進程的國民黨特務和三青團分子扭獲。各界人民去南京請願代表中的學生代表陳震中(聖約翰大學學生、市學聯主席)為我校畢業生。

一九四六年夏,田信耕奉全國青年會和上海青年會的決定,擬把青年會中學改辦工業中學,添置一批車床和機器,開展職業教育,工業中學只辦一期,因遭不少師生反對,又因招生不足而停辦。購置一部十六毫米有聲電影放映機,每周向學生放映二場新聞片,進行電化教育。田為青年會少年教育負責人,對少年教育有所建樹。和美國人畢范宇以及趙朴初、陳已生辦起“上海少年村".趙朴初是村長,少年村有董事會,田信耕是董事會少年教育組主任,董事會中有宋美齡和美國顧問魏德邁。少年村招收流浪在社會上的少年,進行感化教育。

一九四七年四月,校內發生學生施義樣事件。當時物價飛漲,學校經費困難,擬增收第二次學費,引起全校學生反對。施義祥在一次校方召開的班長會議上提出質詢,後又在地理課上指出教師教學有誤,訓育主任小題大作,以施不尊敬師長為由,責令停課,並給予記過處分。學生不服,在文匯報上發表《告各界人士書》,並組成後援會。訓育主任在家裡召集教師開會,以整頓學風為由,實行教師罷教,舉行記者招待會。經市教育局局長來校調停,才始全面複課。此次學潮,文匯報、中央日報、大公報均有報導,稱之為“紅五月上海學生運動的前奏和導火線”。學期結束時,校方不給施義樣等十四名學生交留額金,變相予以除名,校內學生運動從此進入低潮。

一九四八年秋,學生黨員林中堅轉入就讀,通過讀書小組,學生自辦圖書館等艱苦工作,重新組織校內積極分子隊伍,迎接解放。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市區,當時蘇州河北面尚有國民黨軍隊,學校還處戰鬥前哨。四川路橋堍戰鬥時,部分學生不顧槍林彈雨,把解放軍請進健身房休息,送茶送水,放映新聞紀錄片,又上街張貼歡迎解放軍、慶祝上海解放的標語,配合人民保全隊,維護社會治安,第三天,學校才正式複課。學生中成立民主青年先鋒團,有團員百餘人。積極參加當時各項保全活動,參加西南服務團,開展反銀元販子鬥爭,封閉證券交易所,打擊投機倒把活動。九月,市教育局政治教育處派來政治教師謝谷沛、徐作民、朱仲謀,取消教務處和訓育處,建立教導處,實行教、導合一。十二月,興起參軍參乾高潮,三十一日,上海解放日報有報導。一九五O年,第一屆學生會主席陳愉林,作為學校學生代表參加上海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和團代會。校長田信耕為黃浦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是年文昌中學併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在全市收回教育主權。肅清帝國主義文化侵略運動中,青年會中學與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脫鉤。

一九五二年初,由市教育局局長戴白韜提名,改為私立浦光中學,以象徵“黃浦之光”,派季仲民來校擔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夏,教職員參加在市三女中由市教育局舉辦的中學教師學習班,投入思想改造運動。冬,發現校舍被白蟻蛀蝕嚴重,遂向市教育局報告,由戴局長下令:立即停止學生入校,借天津路煤業大樓進行學期考試後,遷校至原金陵東路法國領事館處(現金陵中學址)。一九五三年三月,在大眾劇場開大會,由市教育局宣布學校改為公立,任命季仲民為校長,田信耕為副校長。季仲民於一九五五年調離。 一九五六年鄭祖蔭來任校長。耗資二十四萬新校舍落成,學校迂迴原址。同時文建中學併入。有二個分部,一在原廣學會大樓二層,一在香港路現四川中路國小現址。其年,校內教師中有四個民主黨派,成員七人,田信耕為黃浦區政協委員。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在大躍進的影響下,經市教育局部門同意,有舉校遷往寧夏,支援內地文教建設之議,並組成六人代表團去寧夏,其中一人為學生會主席,受到寧夏省委第一書記接見,擬在舊軍閥馬步芳的兵營地址辦學,後因市委書記陳丕顯不同意作罷。大力開展勤工助學,與信康五金器材廠掛鈎。浦光中學師資隊伍整齊,各科均有一批工作責任心強,有一定水平的教師,尤其是語文、數學、外語、美術、體育、歷史、地理等學科更為突出。歷屆高中畢業考取大學後,感到比同班生在外語、數學方面基礎紮實。在體育方面,桌球訓練卓有成效,學生李振恃後曾獲世界冠軍,為國家桌球隊教練,學生在市、區運動會上獲得較好名次。美術教育,也有特色,一九六二年在教師中掀起一陣學畫熱潮,田信耕也投入了這個熱潮,施南 池準備搞個國慶畫展,在“左”的思想影響下,被指責為刮詩畫風,傷了不少教 師的心情,但在美術教師的培養下,學生中也出了個大畫家——陳逸飛。一九六四年夏,區教育局調整學校布局,浦光和成都中學高中部師生遷往浦東,開辦浦明中學,學校改為初級中學,汪湘、蔡昭利任副校長,張天鑫為支部支記, 王煥芬為副書記。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原黨政領導靠邊。一九六八年 初,成立革命委員會,革命委員會主任為教師靳寬華,一九六八年秋,市建一 公司派工宣隊進駐學校。一九六九年底,虎丘中學併入,工宣隊改為上海港務局第三裝卸作業區派駐,四個面向幹部史明才為支部副書記,班級達七十二個之多。一九七五年,隨著“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刮來,出現學生劉莎事件,把一件師生關係處理欠妥的事情,擴大為政治事件,大字報鋪天蓋地,糊滿學校各處,使得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束手束腳。

一九七六年金秋,粉碎“四人幫”,給學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制度,七七屆師生調整班級,按文理分科,加強教師力量,認真進 行全面複習,在高考中取得全區第一優異成績,影響很大。

一九七八年,馬彥俊來校任校長兼支部書記,蔡昭利恢復副校長職務,浦金鳳任支部副書記。黨支部進行了一系列的撥亂反正,落實黨的各項政策,整頓和改組學校的組織機構,與上海第二襯衫廠聯合辦校辦工廠。一九八O年十月調唐啟紳任副校長。一九八一年對西大樓進行改建,適當改動教室,改善採光狀況,一九八二年二月,舉行了八十周年校慶,來校活動的校友有二千餘人,青年會中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畢業生也來了不少,其中有市局級幹部張耀詳,張耀忠,單意基,華山醫院皮膚科教授張耀英,上海市文藝出版社長丁景唐等,老教師馬素達由外甥女陪同前來,老教師施南池當場作畫,盛況空前。

一九八二年秋,在教學管理體制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充實教研組,加強年級組;發揮各主要學科小組的職能,協調各學科之間的關係,保證主要學科教學,加強基礎;調整師資力量,加強國中教學,主要學科由一名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從國中抓起;初、高中教師和班主任實行小循環制;發揮本校體育教學的優勢,建立運動隊、女子藝術體操隊、射擊隊、田徑隊,參加市、區比賽取得良好成績。同時,鼓勵各學科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書法、篆刻、影評、氣象、圍棋、美術、歌詠等小組的活動都開展正常並取得較好成績。課堂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國中擺脫後進狀況。是年,黃浦區教育局撤銷培成中學,改辦少體校,原校初二、初三師生併入我校。一九八三夏天,蘇州河旁發生轟動全市大新聞,我校七二屆畢業生陳燕飛,不顧已有身孕,下蘇州河救人的事跡,大大鼓舞我校師生。次年高三畢業升學高考,取得良好成績。一九八四年秋,李佑煌任校長,王明白為副校長。為強化教導處,先後提拔三位中青年教師擔任教導主任。為加強高中,重點配備了高一的教學力量,並統籌安排各項教學活動,在八七年高考中取得優秀成績。

一九八五年秋,朱肇康來校任副書記。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青年會中學畢業生二十人,為祝賀老教師陳起英先生八十壽辰,假揚子餐廳壽宴,並邀請學校領導參加。後組成校史編寫組,蒐集青年會中學地下鬥爭史資料,整理成一九三八年以來大事記和十一年地下黨組織活動史,並草就地下鬥爭史稿送市黨史辦。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日,上海市市長江澤民應邀為建校八十五周年紀念題詞:“尊師守紀、勤學多思、健美活潑、礪志奮飛”。(校訓)。

一九八六年春始,學校先後將東樓底層街面房屋闢為商場,開展以商聚財興學活動。聯營所得,除稅收外,三成上交教育局,四成為師生福利開支,三成作改善辦學條件費用:調換了全部日光燈,安裝綠色黑板,改善採光條件,更新部份課桌椅,更新教師辦公桌椅,購置並在辦公室、教室安裝吊扇,建立計算機房、語言室、英文打字室等,購買十六毫米電影放映機,每周在禮堂對學生進行放映活動。秋,遵循教育局指令,招收幼兒班一個班級,至一九八八年夏天結束。

一九八九年,東樓被白螞蟻嚴重蛀蝕,西樓房樓斷裂隨時有倒塌危險,於十一月暫遷南京東路八十五號,借用市中中學臨時房上課,另有高中二個年級暫借金陵中學二樓上課。一九八九年底,孫柏文到校任副校長。一九九O年三月,邱羅載到校任支部書記。一九九O年八月,袁桐富到校任副校長並主持日常工作。一九九二年初,西樓竣工,教育局撥款170萬,改四層磚木結構為五層框架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學校遷回。是年,舉行建校九十周年紀念,出版紀念冊、舉辦校史展覽室。

一九九二年底,孫柏文任校長,主持學校工作。王佩佩為副校長。袁桐富 任支部書記。

一九九三年,由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主,將東樓改建、加層。浦光中學使用底層至四層(混合結構),青年會使用五層及其以上樓面(框架式鋼筋混凝土結構)。九月調王仁民到校任支部書記兼任副校長。

一九九五年七月,原六十七中學高中部師生併入我校。湯保華、張廷康到校任副校長。

一九九六年八月,陸龍生到校任校長,姜紅任校黨支部書記。提出“民主和諧,拼搏自信,勤奮務實,加壓爭先”的浦光精神。

一九九七年八月,烏熙慧到校任副校長。

一九九八年,獲上海市體育先進學校稱號。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日,上海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正式掛牌,形成信息技術學校特色。

一九九九年七月,撥款200萬元,整修西大樓,建立多媒體教室、閉路電視中心、演播室等教學設備。

一九九九年八月,張震偉到校任校長。

二000年三月,試辦青年會進修學校,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年四月二十九日,批准為上海市首批二線高水平運動隊(擊劍)試點學校。同年七月,撥款200餘萬裝修東大樓,建立計算機校園網,重開四川中路原校門。

二00一年五月二日,隆重舉行百年校慶典禮。陳至立、黃菊、龔學平等中央和市委領導為校慶題詞和發來賀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