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城的姑娘

阿萊城的姑娘

1896年,奇烈亞被聘為佛羅倫斯皇家音樂院教授。結果,在那裡譜寫了第三部歌劇,這就是根據近代法國寫實抒情作家都德的原作《阿萊城姑娘》作曲的。此劇是根據都德親自從二十四篇短篇集《風車小屋來鴻》的一篇改寫成戲劇的《阿萊城姑娘》。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阿萊城的姑娘 阿萊城的姑娘

三幕歌劇,馬倫科編劇,奇烈亞譜曲,1897年11月27日在米蘭抒情劇院首次公演。

1896年,奇烈亞被聘為佛羅倫斯皇家音樂院教授。結果,在那裡譜寫了第三部歌劇,這就是根據近代法國寫實抒情作家都德的原作《阿萊城姑娘》作曲的。此劇是根據都德親自從二十四篇短篇集《風車小屋來鴻》的一篇改寫成戲劇的《阿萊城姑娘》(1872年)。由馬倫科比較忠實地寫成歌劇劇本的,因此,起初也同樣以四幕。可是由於首演時作品本身未獲較高評價,奇烈亞在次年把它濃縮成三幕,提高其戲劇密度,再度曾試把它上演。不料還是未獲成功,14年後又大加改訂,而且舉行改訂版首演。不用說,目前演出此劇時,使用的是最後的改訂版樂譜。而此劇之終獲成功,一直等到1936年在斯卡拉劇院公演之時。奇烈亞的旋律很甜美,此劇中的“費德里柯的悲嘆”,是抒情男高音詠嘆調的最著名樂曲之一。此劇上演機會雖然不多,但仍舊值得一聽。

劇情之簡介

青年農夫費德里柯熱戀著阿萊城中的姑娘馬姆瑪伊,一心一意要娶她為妻。但因她過去聲譽不佳,費德里柯的親友們都反對這件婚事,並為他另選了他幼時就認識的少女維韋特。維韋特也一直在暗戀著費德里柯,所以婚事就一撮即合。在慶賀婚禮的晚上,費德里柯又聽到了馬姆瑪伊所跳的法蘭多舞曲,而引起了他對她的戀情。這份狂熱的戀情勝過了他的理智,費德里柯由樓頂上跳下自殺。

演奏時間前奏曲: 5分 第一幕 第二幕:28分 第三幕

阿萊城的姑娘 阿萊城的姑娘

時間:五月底 地點:羅達諾村

劇中之人物

羅莎·瑪麥 費德里柯母親 次女高音

費德里柯 青年農夫 男高音

馬姆瑪伊 阿萊城中的姑娘 女中音

維韋特 愛著費德里柯的姑娘 女高音

巴達沙烈 老牧羊人 男低音

阿萊城的姑娘 阿萊城的姑娘

梅第菲歐 驢夫 男低音

馬可 費德里柯的舅舅 男低音

白痴少年 費德里柯的弟弟 女中音

劇情解說

阿萊城的姑娘 阿萊城的姑娘

第一幕卡斯泰烈特的農家

幕啟時,老牧羊人巴達沙烈在井口邊,為這個富有農家的白痴次子講述童話故事。

這個法國南部普洛文斯地方,自古流傳說,“有白痴孩子的家,一定會帶來幸運。”可是巴達沙烈卻由於這個白痴少年越來越懂事而感到不安,但他還是繼續說故事“野狼兩個燃燒般的眼睛”。他說,看到野狼炯炯的目光後,山羊明知終將被他吃進肚子裡,卻依舊跟野狼戰鬥了一晚上。天亮以後,山羊終於看透了,自己橫躺下來,讓野狼把自己吃掉。

當他說完故事時,羅莎出現。告訴他,長子費德里柯正迷戀著住在阿萊城的一位姑娘,她已經請求哥哥馬可去調查這姑娘的身世。這時候維韋特來了,問費德里柯在哪兒。羅莎告訴她,今天早上,他會跟伯父馬可一塊兒從阿萊城回來。於是把阿萊城姑娘的事,也說給她聽。暗戀著費德里柯的維韋特,聽後受到很大打擊。羅莎說:“費德里柯想跟這位不太了解的阿萊城姑娘結婚,如果馬可的調查認為她不合適,費德里柯就要一死了之。”接著她又嘆息說:“他只說,是在某一個節日上遇見的。此外,他什麼也不肯對我的說。”這時,從貯藏乾草的高塔視窗,白痴少年把身體伸出來了。羅莎看了驚叫一聲,不料巴達沙烈也探出頭,叫她安心,他在後面保護著。接著,羅莎咕噥著說,她覺得好像有什麼人,會從那裡摔下來,而感到揣測不安。接著,費德里柯精神煥發地回來了,瘋狂般地誇讚著說阿萊城姑娘是多么了不起。稍慢到達的舅舅馬可,也表示他已確認是好家庭的女兒。於是大家都歡欣不已,舉杯共飲,然後走入家裡。只剩下巴達沙烈和身邊羅莎,這時出現一位自稱梅第菲歐驢夫,表示有話要跟羅莎談。羅莎出來跟他見面後,驢夫告訴她:“阿萊城的這位姑娘是我的情婦,最近跟我疏遠後開始和你的兒子好起來,這裡有她寫的信作為證據。”羅莎聽了答應叫兒子離開這姑娘,而男人把信交給巴達沙烈後就離去了。這時費德里柯出來了,老牧羊人把信給他看了一下,而且勸他必須忍痛割愛。費德里柯感到很茫然。

第二幕瓦卡烈斯湖畔。

午後,維韋特的義母羅莎。正為長子的事感到擔憂,於是她來找維韋特。希望她能出面安慰兒子的心,讓他忘掉阿萊城姑娘的事。維韋特說,自己雖然喜歡他,但不知能否做好這件事情,然後害羞地跑掉了,羅莎則緊跟在後。這時,巴達沙烈和白痴少年也一塊兒來到這裡。由於白痴少年突然尖叫一聲,轉頭一看,費德里柯正踽踽獨行。巴達沙烈安慰他,建議一起去爬山,但費德里柯還是決定獨自留下;巴達沙烈則把羊群趕成一堆後,開始往山上前進。

費德里柯把一直藏在胸前的信,再度拿出來讀,而且不停地嘆息。這時,白痴弟弟喃喃念著老牧羊人講給他聽的故事,一邊躺在地上就睡著了。費德里柯看到這情景,很感嘆地唱出全曲中最膾炙人口的《費德里柯的悲嘆》。他說:“我好羨慕這位弟弟,我希望能像這樣睡著,如果真的能安睡,一定可以把她忘掉。”

這時維韋特來了,她很嬌羞地拚命跟費德里柯說些兒時一起摘花的往事,試圖把自己的愛吐露出來,可是費德里柯卻非常冷淡。由於他的態度使人太傷心,維韋特就把受義母請託的經過全盤說出,然後表示自己決定到遠地去。

不料,費德里柯卻大叫說,你根本不知道她向什麼樣的男人寫了什麼情書,然後頭也不回就消失在蘆葦叢後。當維韋特傷心地痛哭時,羅莎前來安慰她,把事情的經過向她說明。費德里柯回來後,母親採用了激將法。告訴他說,你如果那樣深愛阿萊城姑娘,那么不必管家裡會不會蒙羞,就去娶她吧。

費德里柯不忍心過分傷害母親,於是答應不跟那個女人結婚。然後走到曾是青梅竹馬的維韋特面前說:“你答應治好我的傷痛是嗎?”然後深情地拉起她的手,向她求婚。看到這情景,大家都很高興。

阿萊城的姑娘 阿萊城的姑娘

第三幕和第一幕一樣,是卡斯泰烈特的農家

阿萊城的姑娘 阿萊城的姑娘

為了準備婚禮,大伙兒東奔西忙,而且興高烈地載歌載舞。當大家走後,只剩維韋特和費德里柯兩人時,新娘膽怯地問新郎:“你是否真心愛我?”而費德里柯則發誓愛她不渝。不過,維韋特還是不放心地追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把那封信放在懷裡呢 ? 費德里柯趕緊表示,今天早上已經把信交還給老牧羊人了。結果,兩人就熱情地擁抱,然後手挽手一起離去。當巴達沙烈走出來,看到小倆口的親熱模樣時由衷感到滿足。不料,驢夫梅第菲歐卻冒了出來,向老牧羊人討回前封信。他聽巴達沙烈說費德里柯就要跟溫柔的童年遊伴結婚後,像炫耀般地表示:“我今晚要把阿萊城姑娘誘騙過來,在深夜的羊群中驅馬和她作樂。”這時,恰好費德里柯帶著維韋特從旁邊走過,聽到了這些話。他很氣憤地拿起一根大鐵錘,追殺這個頭一次看到的情敵。羅莎驚嚇地跑來阻止,驢夫趁機逃走了。鐵錘從費德里柯的手中脫落。羅莎和維韋特把一直不曾由激動中清醒過來的費德里柯帶入屋裡。遠方傳來節日的歌聲。再度出來的羅莎,把煤油燈放在桌上,唱出激動的詠嘆調:“受苦的是母親”她說:“為了養育費德里柯,我注入了多少的愛。如果他死了,我就非下地獄不可。”當羅莎向神禱告,請求保護費德里柯的身體時,這時有人猛打房門,白痴兒子進來了。不料他向母親說:“我要保護哥哥費德里柯,我已經不是白痴”,羅莎聽了驚訝地把他抱起,然後把他送到屋裡。羅莎的心反而忐忑不安,原因是家裡既然沒有白痴,不幸就可能降臨。看著次子睡著,回到自己的臥房,在東方即將發白時,羅莎看到神經錯亂般的費德里柯姿態出現。嘴裡念著:“阿萊城姑娘被摟在梅第菲歐的懷裡帶走了”,同時他走上穀倉的樓梯。當羅莎和維韋特發覺有異,趕出來想阻止他的時候,費德里柯隨即把背後的門鎖上。好像被梅第菲歐和阿萊城姑娘的幻影所吸引,嘶吼說:“戰鬥了整個晚上的羊群,已隨著黎明的到來而死亡”,同時往穀倉的高塔狂奔而上。羅莎雖然著急地猛打艙門,不斷叫喊他的名字,還是無濟於事。不一會兒,費德里柯就從高塔的視窗跳了下來,一命嗚呼。維韋特撫屍痛哭,恢復了正常的弟弟則跪在身旁。管弦樂高奏著:“費德利可的悲嘆”的旋律,幕落。

戲劇劇情

鄉村紳士的寡婦羅莎Rosa,長子費德里科Federico愛上了阿萊城來的姑娘。因為不明底細,羅莎要弟弟馬科Marco打聽情況。羅莎的教女薇薇塔Vivetta暗戀費德里科,聽說此事心神不定。舅舅打聽來的訊息不壞。母親只好認了。大家正在歡聚慶賀訂婚時,羅莎的僱工梅迪菲奧Metifio求見。他說,他與阿萊城的姑娘相愛。女方父母都知道這個事情,可是見女兒有可能攀高枝,便翻了臉。為了證明,他還出示了兩封信。母親叫兒子看了信。費德里科痛心疾首,惱怒自己所愛的女人如此行徑。

幾經周折,薇薇塔終於如願以償,費德里科愛上了她,忘掉了阿萊城的姑娘。這時梅迪菲奧又出現了,他說去阿萊城呆了兩天,打算騎馬把阿萊城的姑娘劫持走。這話給正在這一帶和薇薇塔散步的費德里科偶然聽見了。他心裡的妒忌被掀起,精神恍惚。一直在想像自己愛過的女人被劫持走的情景。他後來神經錯亂中想像自己聽見了她被劫持時的呼救,便爬上高樓。羅莎勸止也沒來得及。費德里科爬上了樓,馬上從窗子裡跳了出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