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市

西京市

西京市是西安市在民國時期的名稱(1932年—1945年),當時擬籌備為西京特別市,市區範圍東至灞橋,南至終南山,西至灃水,北至渭水。但由於戰時的特殊歷史原因最終沒能設市。

基本信息

簡介

民國年間西安南大街民國年間西安南大街

西京市,為西安市從1932年至1945年之間的舊稱,是當時國民政府的陪都,直轄於行政院,並在西京籌備委員會等機構的領導下,進行了多方面的城市建設,加快了西安城市近代化的進程。但當時的西京市一直處於籌備狀態,只是在一些公文中稱“西京市”。1937年後,由於西安較重慶離抗日前線近,潼關不易防守,而中共抗日根據地延安也與西安相距較近,西京最終未能設市,也未能在抗日戰爭中作為臨時首都。

命名原因

歷史上西安作為國都或陪都時,以其地理位置與國家東部的國都或陪都相對,而稱西京。

早在西周時,洛陽稱成周又稱東都,鎬京稱西都。王莽也將洛陽稱為東都,長安稱為西都。

正式稱西京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都洛陽,而將長安稱為西京。東漢張衡《西京賦》和西晉葛洪《西京雜記》的西京都是指長安。

魏、晉時都以長安為西京。隋煬帝都洛陽,乃稱大興城為西京。

武則天以洛陽為東京,長安為西京,唐顯慶二年(公元675年)稱長安為西京。

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魏州為東京,長安為西京。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李自成改西安為長安,稱西京。由於歷史上長期將長安作為西京,所以民國年間以長安陪都,定名為西京。

籌備過程

民國時期的西京醫院民國時期的西京醫院

民國21年(1932)1月28日,發生一·二八事變,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於1月30日遷往洛陽。3月5日在洛陽召開的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議長安為陪都、定名為西京。中央政治會議第202次會議決議組織西京籌備委員會,直屬國民政府,並推國民政府委員張繼為委員長,居覺生、覃振、劉守中、楊虎城、李協、褚民誼、陳壁君、王陸一、戴愧生、石青陽、黃吉震、李敬齋、賀耀祖、鄧寶珊、思克巴圖、陳果夫、焦易堂等19人為委員,第一次委員會議隨即在洛陽舉行,到會委員只10人。

1932年4月17日,西京籌備委員會於西安訓政樓開始辦公,6月4日遷至東木頭市2號(今東木頭市西口市24中學)。內設秘書處、人事室、會計室等。

1933年6月邵力子任陝西省主席,9月29日被聘為西京籌備委員會委員。西京籌備委員會為國民黨政府內部籌備西京、建設陪都的機構,系技術設計性質,不屬於地方行政區劃機構。

1932)11月,蔣中正等委員向國民黨中央第47次常務委員會提議《切實進行長安陪都、洛陽行都建設事宜》案,復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337次會議決議:

一、西京應設直隸於行政院之市;二、西京市之區域,東至灞橋,南至終南山,西至灃水,北至渭水;三、西京市之經費,暫由國庫撥發,每月三萬元;四、西京市市長,其下先設測量處,辦理全市土地測量事項;五、西京籌備委員會為設計機關,西京市為執行機關。

至此,西京市成為國民黨最高決策機關決議在案的全國大行政院轄市之一。

此後的3年內(即1933--1935)行政院、內務部和陝西省政府的公文和行政區劃表冊均稱為西京市。當時出版的《中國疆域沿革史》(1938年商務印書館)、《中國行政區域志》(1947年內務部編印)和中學地理教科書,均將西京市列為全國六大行政院轄市之一。但是,西京市市政府始終未成立,市的設定未成現實。

1932年11月25日,國民黨中央常委張繼、張人傑、宋子文等11人為《西京改為特別市》致電陝西省主席楊虎城,請楊虎城提出將西京設為特別市的實施辦法,陝西省政府當即召集有關人士議實施辦法,內務部擬定出西京市市長人選(張繼),準備先行組成市政府。

1947年,西安市政府為西安升格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市所屬機關所頒布的訓令1947年,西安市政府為西安升格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市所屬機關所頒布的訓令

此時,邵力子新任陝西省主席,省、市在稅收等方面向來存在矛盾,西京如成為中央直屬之市對省上不利,於是於1933年10月4日給國民政府具文呈請,不同意成立西京特別市。復經11月初的中央政治會議決議:三萬元經費按月照發給陝西省政府,市政府緩設,西京市政府成立前責成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張繼,負責辦理西京市實際建設事宜。這樣,實際上國民黨中央同意了邵力子不設市政府的意見。

張繼到西安後開展了西京市政建設工作。1934年8月8日由西京籌備委員會、國民政府國民經濟委員會、陝西省政府三個機關聯合組成西京市政建設委員會,為西京市市政建設的實施機構,如1936年6月放寬西京市主要街道徵發地價等,即由西京市政建設委員會負責進行。原屬省建設廳的西安市政工程處於是改為西京市政建設委員會工程處。

1937年11月,重慶被定為戰時首都,行政院和陝西省政府的行文、報表將西京市改為“西安市區”。1940年11月,重慶被定為陪都。

1941年12月底國民政府行政院訓令撤銷西京市建設委員會,西安城區為陝西省轄市,緊接著於1942年1月1日成立西安市政處,代行市政府,駐原西京建設委員會舊址(西大街公字13號,今省文化廳招待所)。

1944年6月30日,國民政府行政院訓令,改西安市政處為西安市政府。

1945年4月24日,陝西省政府接行政院令:西京籌備委員會已奉令撤銷。

官方否定設西京市謠傳

2013年4月,網傳西安、鹹陽要合併為西京市,引發網友強烈討論。在網上瘋傳的帖子《陝西全省最新規劃》中對陝西未來的行政區劃都有詳細介紹。比如,西安市和鹹陽市合併,改稱西京市。保留未央區、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秦都區、渭城區、長安區、灞橋區,涇陽、興平撤縣(市)改區,隸屬西京市等等。帖子中的內容來自新浪微博網友“凌雲壯志”於2012年5月17日發的一條博文,2013年4月該內容又被百度、西部網、華商網等網站轉載,並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2013年4月10日,陝西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李虎平說,目前(2013年)沒有任何官方訊息說過西安和鹹陽合併的事。他介紹,1985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其中明確規定行政區劃應保持穩定。必須變更時,應制訂變更方案,逐級上報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設立、撤銷、更名,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民政部區劃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經核實後回復,到目前(2013年)民政部也沒有聽說過西安和鹹陽要合併為“西京市”及陝西其他地區區劃調整的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