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漢

襄漢是襄水和漢水流域共同流經區域的統稱,該區在湖北省襄陽市。

經書典故

1.織女游於襄漢

詩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詩中“襄”、“漢”兩字明顯,織女游於襄漢,似無懸疑。

2.織女牽牛七夕相會

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相會。”
這是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準確記載。

3.織女生活在宮中,放牧於沙渚

西晉張華《博物志》:“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
這是牽牛織女各自生活處境的生動寫照。

4.織女牽牛七夕會於漢東

宋代羅願的《爾雅翼》記載:“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禿。相傳是日牽牛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
以渡,故毛皆脫去。”
這是牽牛織女相會地點的準確記載。

詩詞歌詠

迢迢牽牛星

[東漢末] 無名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鵲橋仙

[北宋]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雨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

[南宋] 朱淑真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民間傳說

1,穿天節

宋代莊季裕<<雞肋篇>>:"襄陽正月二十一日為之穿天節,雲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會漢水之瀕,傾城自萬山泛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有空可穿者,以色絲貫之,懸插於首,以為得子之祥."

2. 交甫解佩

據<<列仙傳>>載:"江濱二女者,不知何許人,步漢江濱,逢鄭交甫挑之.不知神人也.女遂解佩與之.交甫悅,受佩而去,數十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引自<<初學記>>)

3. 漢江女神

陳琳<<神女賦>>:"感詩人之悠嘆,想神女之所游."
蘇軾<<漢水詩>>:"文王化南國,游女儼如卿.洲中浣紗子,環佩鏗鏹鳴.''
薛瑄<<泛漢江>>:"神女無訊息,明珠久寂寥."

歷史傳奇

1.拔河運動源於襄漢

拔河運動起源於軍事訓練.古稱"牽鉤".公元前549年夏,楚吳爭戰,楚康王為強化舟師訓練,"牽鉤"作為軍事課目用來訓練水軍.後漸趨傳入民間,在襄漢一帶形成風俗.常於正月十五舉行競賽.用長四五十丈的篾繩或大麻繩,兩頭系小繩索上百條,掛於胸前.隊員分為兩對,兩向齊挽.大繩中間插大旗為界,"震聲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

2.鄧遐斬蛟

<<水經注>>載:"沔水中常苦蛟害,太守鄧遐負其氣果,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揮劍斬蛟,流血丹水.自後患除,無負蛟難矣."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