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頭鸚鵡

整體概述

棕頭鸚鵡點擊查看大圖
【物種名稱】 棕頭鸚鵡
【又 名】 褐頭鸚鵡
【拉丁學名】 Poicephalus cryptoxanthus
【英文名稱】 Brown-headed Parro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非洲鸚鵡族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22到23公分不等
亞種:目前共有3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Brown-headed Parrot(Poicephalus c. cryptoxanthus)
2.Tansanian Brown-headed Parrot(Poicephalus c. tanganyikae)
3.Zanzibar Brown-headed Parrot(Poicephalus c. zanzibaricus)

棕頭鸚鵡外型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頭部和頸部為暗棕色,連線到背部上方為綠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為淺綠色,有些鳥會帶有些淺\藍色;背部下方為淺綠色,翅膀彎曲的部份、翅膀內側覆羽和大腿連線身體的部份為黃色;翅膀外側飛行羽藍色;尾巴內側橄欖棕色,尖端帶有綠色;鳥喙灰白底,上鳥喙尖端灰黑色,下鳥喙灰色;虹膜黃色。幼鳥體色較暗,頭部、頸部和胸部上方帶有橄欖黃,虹膜深棕色,下鳥喙和蠟膜為粉紅色。
褐頭鸚鵡的習性、體型、個性都與塞內加爾鸚鵡邁耶氏鸚鵡差不多,羽色較不鮮艷,性情安靜,體型適中,是不錯的寵物鳥,與塞內加爾鸚鵡比較起來, 棕頭鸚鵡較不會有咬人的行為,說話與模仿能力則較差,在國內數量十分稀少,在國際上也是Poicephalus屬中最不普遍的種類之一,共分成3種亞種,其外表差異小。
褐頭鸚鵡在南部沿海地區算是常見的鳥類,但許多地區由於棲息地遭嚴重破壞導致其數量非常稀少,在英屬桑士巴島的族群可能已經絕種,現有不少數量在祖魯蘭與川斯弗東部的保護區中;它們主要棲息在各種林地、近河流等水源地的森林、森林草原與乾燥林地中,喜愛有木棉樹的地區,從椰子園、近水源區的森林到紅樹林等海拔1200m以下的低地都是它們經常活動的地區,喜群居,通常小群約12隻左右活動,但覓食時會50隻左右一起行動,常和好望角鸚鵡(Cape Parrot)結群 ,也會與當地一種綠鴿一起覓食,食物有無花果、漿果、種子、棕櫚樹的花、嫩芽、花蜜、花、小米栗、玉米等,在部分地區被視為害鳥。
食物:棕頭鸚鵡主要以種子、漿果、水果、花朵、花蜜、和灌木叢或是樹上的小堅果為食。時常前往椰子園覓食花朵,偶爾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穀類和玉米等作物。

相關內容

棲息地:南非東部、史瓦濟蘭東部、祖魯蘭、莫三比克南部、辛巴威東南等地
【繁殖】
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從4月到7月和9月到10月,偏好在當地一種猴麵包樹上築巢;人工豢養的棕頭鸚鵡飼養得宜的話一整年都可以繁殖,如果照顧得宜一年可以繁殖兩次,可以提供30*30*5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會產下1到3枚卵,孵化期為26天,幼鳥羽毛長成約8 周。他們對飼主檢查巢箱非常敏感,許多鳥會因此驚慌的被草巢纏住或是受傷,因此飼主最好不要太常驚擾繁殖中的種鳥。
褐頭鸚鵡通常在3、4歲以後才會開始繁殖,但有可能更早,大多於冬天開始繁殖,繁殖期時最好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打擾,因為有些褐頭鸚鵡對外在干擾非常敏感,若受驚嚇有可能破壞鳥蛋或弄傷幼鳥,一窩通常產2-3顆蛋,通常在第2顆蛋生下後開始孵蛋的工作,25-27天后孵化,約8周后羽毛長成,11-12周后會獨立活動,成對繁殖效果較好,整年均可能繁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