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
複方甘草酸苷膠囊複方製劑,其組分為:每粒含甘草酸苷25mg、甘氨酸25mg、蛋氨酸25mg,做為輔料,還含有乳糖、碳酸鈣、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澱粉鈉、滑石粉、硬脂酸鎂及聚維酮k30適量。適應症
適應於保護肝細胞,改善肝臟生化指標,預防肝衰;抗肝臟纖維化,抑制肝細胞癌變,阻斷肝病毒複製,雙向免疫調節作用;用於治療各種慢性肝病、肝功能異常、濕疹、皮膚炎、蕁麻疹等。
禁忌症
(以下患者不宜給藥)
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血鉀症患者(可加重低血鉀症和高血壓症)。
2.有血氨升高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該製劑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謝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對氨的處理能力低下)。
注意事項
1.慎重給藥
對高齡患者應慎重給藥(高齡患者低血鉀症發生率高)(參照老年用藥)。
2.一般注意事項
由於該製劑中含有甘草酸苷,所以與含其它甘草製劑並用時,可增加體內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現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應予注意。
用法用量
成人通常1次2-3粒,小兒1次1粒,1日3次,飯後口服。
可依年齡、症狀適當增減。
不良反應
大量或長期給予甘草酸後可見到低血鉀、血壓升高、血鈉及體液貯留、浮腫、體重增加等偽醛固酮症。對於其發病機制,熊谷朗認為是由於甘草酸及其代謝產物甘草次酸抑制了肝內Δ4-3Ketocteroid(甾酮類物質)的代謝酶Δ4-reductase(Δ4-還原酶)的活性;Stewort認為,是由於在腎臟甘草次酸抑制了使cortisol轉化成cortisone的代謝酶11β-HCD(11-β-羥甾類脫氫酶)的活性,使過剩的氫化可的松代替了醛固酮與腎臟I型受體結合,從而發揮了水電皮質激素樣作用。當健康人長期給予甘草酸後也可見到不同程度的水電皮質激素樣作用。另外,也有關於甘草酸使11β-HCD活性受到抑制導致類固醇代謝異常的報導[9]。然而,偽醛固酮症的出現也只限於大量或長期給予甘草或甘草酸的患者,而在這些患者中也與個體差異有關[10]。事實上,對慢性肝炎患者用SNMC以雙盲法治療觀察,每日80mg甘草酸含量靜脈注射4周,均未見到偽醛固酮症。這與給藥途徑和劑量大小有關,也與複方製劑有關,甘草酸的潛在偽醛固酮作用可因複方製劑中所含的甘氨酸和L-半胱氨酸而減弱。每日SNMC100ml大劑量療法也很少發生不良反應。日野報告了在65例患者中發現高血壓1例(1.5%),低血鉀5例(7.5%),但均為輕症,血鉀值均在3.0mEg/L以上。未見到需要停藥的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在套用複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及複方甘草甜素片劑時,定期檢查電解質(特別是血清鉀值)和測定血壓是必要的。當血清鉀降低時,可考慮停藥。在明顯低血鉀時,較多情況下給予鉀劑治療,但發現尿中鉀排泄量也增加,當糾正低血鉀不明顯時,也可給予抗醛固酮製劑(保鉀利尿劑),在使血鉀升高的同時也糾正了血壓升高。禁忌
(以下患者不宜給藥)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血鉀症患者(可加重低血鉀症和高血壓症)。2.有血氨升高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該製劑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謝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對氨的處理能力低下)。
藥理毒理
(一)藥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
(1)抗過敏作用: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的局部過敏反應(Arthus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現象(ShwartzmanPhenomenon)等抗過敏作用。對皮質激素,有增強激素的抑制應激反應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縮作用。對激素的滲出作用無影響。
(2)對花生四烯酸代謝酶的阻礙作用
甘草酸苷可以直接與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的啟動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結合以及與作用於花生四烯酸使其產生炎性介質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結合,選擇性地阻礙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調節作用:
甘草酸苷在體外試驗(invitro)具有以下免疫調節作用:(1)對T細胞活化的調節作用;(2)對γ干擾素的誘導作用;(3)活化NK細胞作用;(4)促進胸腺外T淋巴細胞分化作用。
3.對實驗性肝細胞損傷的抑制作用
在invitro初代培養的大白鼠肝細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細胞損傷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對病毒的滅活作用
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實驗中,給與甘草酸苷可延長其生存日數;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virus)發痘阻止實驗中,有阻止發痘作用;在體外實驗系,也觀察到了抑制皰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對病毒的滅活作用。
有報導甘氨酸及蛋氨酸,可以抑制給大白鼠口服甘草酸苷所引起的尿量和鈉排泄減少。
(二)非臨床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
給大白鼠口服本品每公斤體重12g(48粒),未見死亡例,因此無法算出LD50。LD50>12g(48粒)。
規格
10粒*4板。
批准文號
國藥準字H20080006
貯存
遮光,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