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體公益

裸體公益,是指社會人物(主要是演藝界明星)以全裸出鏡的方式為社會公益活動代言或者宣傳的行為。裸體向來都是吸引眼球的好辦法,原來,從大明星到小人物,都可以為公益、為慈善獻身。

裸體公益,是指社會人物(主要是演藝界明星)以全裸出鏡的方式為社會公益活動代言或者宣傳的行為。這些人物的裸體公益照片一經公布便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和評論。明星以裸體促進人們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利用知名度和裸體這兩個可以吸引普通民眾眼球的因素,其實是為公益活動採取的一種不得已的方式。

事件要述

裸體向來都是吸引眼球的好辦法,原來,從大明星到小人物,都可以為公益、為慈善獻身。

1.湖南兩電視台女主持赤裸代言公益廣告

2006年6月7日,一幅半裸出鏡的公益廣告,昂然出現在長沙市區主要公交站台的廣告牌上,代言是具有仁愛精神的“粉紅絲帶”活動。三位女性分別是湖南某電視台當紅女主持許靜、長沙某電視台當家花旦丹丹(陳丹)和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大三學生lisa。惹人眼球的宣傳照加上三位特殊身份的女主角,一時間鬧得長沙城裡街頭巷議。

2.鍾麗緹、鄔君梅、李冰冰3位國際女星全裸出鏡

2005年10月,為在中國推動“粉紅絲帶乳腺癌防治運動”,時尚生活雜誌《時尚健康》邀請到兩岸三地鍾麗緹鄔君梅李冰冰3位國際女星全裸出鏡,震撼代言2005年度粉紅絲帶運動,號召公眾“愛乳房,愛自己”。

3.眾女星為公益全裸出鏡

繼2005年李冰冰、鍾麗緹、鄔君梅為某女性時尚健康雜誌拍攝全裸封面之後,2006年9月,蔣勤勤伊能靜吳君如等女星又一次全裸出鏡代言“粉紅絲帶”,呼籲大家關注“乳房健康”。這也是懷胎六月的蔣勤勤首次在媒體曝光。

4.小威為公益全裸出鏡

小威為公益全裸出現在《JANE》雜誌上。小威僅僅穿著一雙銀色高跟鞋,沒有其他任何修飾地出現在雜誌上,略顯臃腫的身材雖然並不完美,但肌肉與柔美線條的組合無疑是運動員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吸引小威一脫到底的還是公益事業的力量,《JANE》雜誌每年都要出版脫衣特刊籌辦基金以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小威也正是被這種力量感染,獻身公益。

5.澳洲名模Imogen Bailey為公益全裸出鏡

澳洲名模Imogen Bailey為“PETA”(人道對待動物協會)拍攝公益廣告。在廣告中她手捧兩隻兔子遮蓋重要部位。呼籲人們不要再用動物毛皮製造衣服。並大喊“Hands off the buns!”的口號。

6。名模Maggie Q號召“激情人生,從素食開始”

2007年9月22日,北京,名模Maggie Q出席了善待動物組織PETA所主辦的名為超級動作女星號召民眾“激情人生,從素食開始”的活動。Maggie Q此次給該活動拍攝的宣傳照激情出鏡,躺在很多紅辣椒上面。

7.性感偶像索菲-蒙克(Sophie Monk)裸體出鏡,為“人道對待動物”拍攝宣傳廣告

2007年11月11日,倫敦,澳大利亞性感偶像索菲-蒙克(Sophie Monk)裸體出鏡,躺在鮮紅的辣椒堆上,為著名動物保護組織“人道對待動物”拍攝了宣傳廣告,號召大家放棄肉食,多吃素食。

8.2007年9月,由三位女星趙雅芝吳佩慈李小冉作為2007“粉紅絲帶”防治乳腺癌活動新一任大使,全裸獻身拍攝的雜誌封面首次曝光於大眾。

9.牛津大學學生裸體獻身公益事業

2009年6月,為了給世界上挨餓受苦的窮人籌集善款,60多名牛津學子褪去衣衫,拍攝了一組裸體掛曆。

觀點

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呈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這就是為什麼公益要以裸露的方式進行,因為公益需要裸體幫助它完成一次品牌推廣。藉助裸體的東風,將公益的理念吹進了人們心裡。裸體公益,與其說是以裸體促進人們對公益事業的關注,不如說是公益人群一次迫不得已的突圍行動。公益與裸體聯姻,並非公益形式的墮落和低級化,相反,正是眼前這個財富喧囂的時代中民眾對公益相對淡漠的尷尬事實,折射出這激情一脫的勇敢與可貴。人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應是裸體背後公益理念的漸入人心和時代的進步,而非糾纏於色情非色情的爭論。

評論

反對的態度

王爾德有句名言: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除了裸體,藝術家要靠什麼來傳遞他們所要表達給公眾的信息,成為藝術家和公眾都急需想得到的答案。當裸體愈來愈成為藝術宣傳中的慣用手法,人們該哀嘆的只能是藝術創作靈感的匱乏。

人們雖然尚沒有達到在大衛像前眩暈的高度,但也不妨在斷臂的維納斯面前心無旁騖。畢竟,來自真正藝術品的那種唯美是人類共通的東西。但是,所謂的人體藝術加公益宣傳的模式,除了讓人們看到打“擦邊球”藝術家的小小狡黠之外,卻仍然在色情和藝術之間首鼠兩端。

就像無法把色情從《金瓶梅》中剝離出來一樣,這種人體藝術的“原罪”是永遠懸在這種公益宣傳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法國大革命時期羅蘭夫人的語句:公益,有多少裸體假汝之名,當他們一次次用裸體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用美其名曰的人體藝術來當道公益宣傳,這,仍是個問題。

台灣著名學者高希均先生說過:”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不是革命的狂熱,也不是自私的冷靜,更不是自卑的自大與崇洋抄襲,而是提出適合實情的現代觀念,使其推廣與實踐。莫非,我們如今已經落到了只有靠博出位來吸引眼球的地步嗎?“

贊成的聲音

2009年牛津大學集體裸體為慈善事業的一員羅西·巴迪來自東蘇塞克斯郡,這個女生為裸體掛曆拍攝了封面,並參與了兩個月份畫面的拍攝。“早晨5點半就起床參加撐船畫面的拍攝,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知道肯定有好多同學趴在宿舍的陽台上偷看我們。雖然我們的做法看上去有些另類,但是為了慈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裸體有足夠的力量,讓人們正視公益事業的存在,但卻缺乏力量告訴人們,裸體獻身公益是值得讚美的。人體是美麗的,健康的裸體才不會敗壞廟堂,為公益奉獻的身體,有病的人看了才不健康。把公益的交給公益,庸俗的還給庸俗,熱情地對待公益,平和地看待裸體。關於裸體公益,公共對此自會有理性的感知。願意為公益裸露的人們,秀出他們的身體,在善意的眼光里,他們的公益之心與身體一樣美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